興衰獐子島:扇貝大規模自然死亡 海上大寨不復榮光

興衰獐子島:扇貝大規模自然死亡 海上大寨不復榮光
2019年11月20日 00:10 新京報

新浪財經聯合黑貓投訴、微博航空,開啟航空公司“金鳳獎”評選,快來選出為你提供全方位、專業、安全服務的航空公司吧。【我要投票

  原標題:興衰獐子島 

  11月11日,獐子島公司發布公告,稱扇貝“大規模自然死亡”。在此之前,獐子島公司曾分別于2014和2017年出現“扇貝跑了”和“扇貝餓死了”事件。獐子島鎮上的居民基本依托著公司生產生活,經營危機之下,居民境遇又是如何?

  11月11日,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獐子島公司)發布公告,稱扇貝“大規模自然死亡”,平均畝產約3.5公斤,畝產水平僅為前十個月平均畝產的八分之一。“獐子島扇貝的故事”第三季隨即開始。在此之前,獐子島公司曾分別于2014和2017年出現“扇貝跑了”和“扇貝餓死了”事件。

  5年時間,獐子島的扇貝已發生了三次“跑路”事件。獐子島也因“扇貝跑了”在網絡上“走紅”。

  “扇貝死亡”事件讓上市公司獐子島再度處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據公司公告,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凈利潤預計將虧損3100萬-3600萬元。

  作為獐子島上惟一的上市公司,獐子島鎮上的居民基本依托著公司而生產生活。從當年的“海上大寨”到如今的經營維艱,身在旋渦之中的獐子島鎮居民境遇又是如何?

  島、公司、島民

  獐子島鎮,隸屬于大連市長海縣,由獐子島、大耗子島、小耗子島、褡褳島等13個島嶼及11處礁石構成。在獐子島這個面積不到9平方公里的島上曾經居住著2萬多島民。

  關于“獐子島”島名的來源,一說是因島的形狀形似獐子,一說是因明代船工經過時發現海灣魚蝦撲岸,山林獐子成群。

  自古以來,漁業就是這個島的支柱產業。1983年,獐子公社改為獐子鄉,成立了集體所有制公司——獐子漁工商聯合公司,后更名為大連獐子島漁業總公司。1992年,大連獐子島漁業集團公司成立,1998年改組為集團有限公司,仍是集體所有制,由獐子島鎮政府、大耗子村、小耗子村、褡褳村村民委員會4家股東組成。

  2001年,大連獐子島漁業集團有限公司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獐子島登陸深交所。

  今年31歲的高北與他的父親高航、哥哥以及家里所有親戚一樣,都曾在獐子島公司工作。事實上,幾乎每個獐子島的家庭都或多或少有人在獐子島公司工作。島、公司、島民緊緊捆綁在一起。

  在高航看來,現在的獐子島與30年前比并沒有太大變化。島中心的沙包子街兩側,鎮政府小樓,獐子島影劇院、農貿市場都保留著當年的樣子。只是曾經在街上匆匆走過,趕去碼頭出海的年輕人長成了每天早上在市場前曬太陽的老人。

  高航在船上工作了一輩子。捕魚20多年,捕撈扇貝近10年。

  1973年底,他參加工作后的第一項工作是在東獐子島漁港修壩。“當時就用土辦法劈山筑壩,附近只有獐子島有實力修建這樣的漁港。”直到今天,耗時十余年建成的東獐子漁港仍是獐子島最重要的港口之一,漁港的一側,坐落著世界領先的貝類加工生產基地。

  修了幾年壩之后,高航正式開始出海打魚,“40年前,獐子島附近的魚很多,乘小船出海一網都能撈起一萬多斤。”

  據《獐子島鎮志》記載,上世紀70年代,公社創造出了單船捕撈和總捕撈量的全國紀錄,被《人民日報》稱為“海上大寨”。

  獐子島的自然資源讓高航感到格外驕傲。這片海域地處黃海與渤海交匯海域,屬于寒熱交界地帶。這片海域平均水深達35米,屬深水島類型;平均水溫11攝氏度,海流湍急,鹽度適中,適合包括蝦夷扇貝在內的多種海珍生長。此外,該區域距黃海冷水圈較近,海水自凈能力強,再加上獐子島幾乎沒有農業和工業,海洋污染少。

  “我們到其他地方都不太吃海鮮,因為不如獐子島的好吃。”一位島上的海產品店主表示。

  高航回憶起在獐子島附近捕魚時的場景,還會興致勃勃地給記者比劃起來。“大蝦都15厘米大,扇貝直徑也有14厘米,海參、海螺什么的更不用說。”

  豐富的漁業資源讓獐子島積累了大量財富。據《獐子島鎮志》記載,1980年,獐子島捕魚業的經濟收入已達到1736萬元,其中純收益超過900萬元。到2000年,獐子島鎮總收入6.79億元,純收益2.1億元,人均收入超過一萬元。而當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收入為6208元,農村人均收入2229元。

  高航表示,30多年前有個口號是“學煙漁,趕獐子島”。獐子島的富裕讓獐子島人格外自豪,“我們去上海的公共浴室洗澡的時候,說是大連獐子島的,人家都高看一眼。”他說。

  一位曾負責獐子島影劇院建造工作的老人則提到,獐子島曾經的目標是成為北方香港。

  “獐子島扇貝故事”

  扇貝養殖,讓獐子島又火了一把。

  上世紀80年代初,獐子島從日本北海道引進了蝦夷扇貝,1988年開始實施底播養殖,由于獐子島的地理位置和周邊海域獨特的環境,蝦夷扇貝的養殖在這里發展迅速。

 11月16日,獐子島公司職工正在船上現場分揀撈上來的扇貝。 11月16日,獐子島公司職工正在船上現場分揀撈上來的扇貝。

  60多歲的居民楊天回憶,上世紀90年代,也就是獐子島漁業集團剛成立的時候,水下的扇貝數量非常多,多到潛水員下水之后只要站在原地,扒拉身邊的扇貝就可以了,幾乎不需要走動。碰到扇貝聚集地,一個潛水員一天可以撿拾2-3噸的扇貝。

  “以前大家都搶著進獐子島公司,待遇好。”今年66歲的個體漁民李國對記者表示。李國的兒子女兒也都曾是獐子島公司的員工。

  上世紀80年代,獐子島建成了學校、醫院、影劇院等一系列配套設施。義務教育、免費醫療成為當地居民的基本福利。在高航看來,當時公司的領導和島民的奉獻精神都很強,更多的財富被投入海洋治理和社會再生產。

  獐子島本地居民還享有公司股份分紅和生活補貼。村民們介紹,凡是有獐子島鎮戶口的,包括小孩,獐子島每年都會發2000元的生活補貼,60歲-70歲有3000元,70歲以上的有4000元。

11月14日,獐子島當地居民正在海邊打生蠔。11月14日,獐子島當地居民正在海邊打生蠔。

  據在獐子島生活60多年的村民介紹,分紅差不多是在公司上市的第二年(2007年)就開始下發了,第一年發了300元,第二年發了700元,最多的一年發了1000元。

  2014年開始,隨著“獐子島扇貝故事”的出現,公司經營狀況陷入困境。2014年,公司宣稱因受北黃海冷水團異常等因素影響,其在2011年和部分2012年播撒的100多萬畝即將進入收獲期的蝦夷扇貝絕收。2017年又稱,因海洋災害導致餌料短缺,造成扇貝餓死。

  據獐子島公司財報披露,受2014年和2017年兩次扇貝異常事件影響,獐子島公司業績受到嚴重影響。2014年-2017年間,獐子島公司僅在2016年實現盈利7959萬元,其他年份累計虧損超過20億元。公司資產負債率也持續維持在85%以上,2019年度需要償還的借款額甚至高達25.76億元。

  隨著公司負債的增加,到去年為止,給島民的分紅和補助已全部停止。

  到了今年的“扇貝暴斃”事件,島民們似乎已經習以為常。和外來者談起扇貝,他們通常都會反問一句“你信嗎?”

  “海底下已經基本沒有扇貝了”

  扇貝大批死亡的原因還在調查中,但是扇貝少了確是事實。

  11月16日清晨,獐子島晴轉多云,偏東風5到6級,中浪。天剛亮,一些獐子島公司員工已經搭乘采捕船出發了。

  9點半前后,船上的耙網被下入海中,兩個兩米寬的耙網被船拖行了近1000米的距離,將這片區域內的多數蝦夷扇貝兜入網中。被拉起的耙網中的扇貝并不多,只裝滿了一個網底。扇貝被倒在甲板上之后,王冰和四位同事一起進行了分選,貝殼緊閉的活扇貝被集中裝在筐里。最終,活扇貝只有26.5公斤。

 1月16日,正在海上捕撈扇貝的采捕船。 1月16日,正在海上捕撈扇貝的采捕船。

  現年40歲的王冰稱,他在十年前都是潛水人工捕撈扇貝,一瓶氣的時間,也就是20多分鐘,可以撿150公斤左右的扇貝。現在一瓶氣只能撿40公斤左右,不好的時候也就20公斤。“比以前累。”

  2011年,高北進入獐子島公司,在采捕船上分揀捕撈上來的蝦夷扇貝。“只要在船上,除了吃飯喝水,就是一鍬一鍬鏟扇貝。”他說,當時每艘船上需要配上10個人才能及時完成工作。隨著水下扇貝數量的減少,2016年時,每條船上配7個人就夠了。

  一位獐子島公司職工表示,前幾年公司有近30條采捕船,用于捕撈扇貝,2018年,減到20條,今年預計還要再減。

  “現在,海底下已經基本沒有扇貝了。”一些漁民告訴記者,“扇貝苗播得少,扇貝數量自然就少。”最近兩年,扇貝捕撈船出動的頻率都降低了。

  隨著數量的減少,蝦夷扇貝在獐子島產業布局中的重要性也在不斷下降。2017年“扇貝餓死了”事件后,獐子島公司表示,遭遇海洋牧場災害后,獐子島擬大幅減少底播蝦夷扇貝的養殖規模,由此前的234萬畝壓縮至60萬畝左右。

  獐子島2019年半年報顯示,蝦夷扇貝在公司營收中的占比已經低于10%,去年同期,這一比例還是15%。海參、鮑魚、海螺被視作獐子島新的業績增長點。

  但是,海洋中變少的不只是扇貝。

  一位海參銷售者則反映,海參的數量也在快速下降。他透露,幾年前,獐子島公司捕撈海參的標準是8厘米以上,這兩年,這一標準已經下降到6-6.5厘米。

 11月16日,從獐子島一抽測點捕撈上來的扇貝,多數已失去活力。 11月16日,從獐子島一抽測點捕撈上來的扇貝,多數已失去活力。

  “公司在捕撈的時候還會注意把體積較小的海珍放歸大海,很多私人捕撈者并不會注意這一點。”他表示。

  王彭承包了一塊約一萬畝的海域,釣海螺。“其實也就釣了一年,海螺數量明顯少了很多,估計也就再干一年吧。”他認為,一年之后,再在那片海域捕撈海螺注定賠本。

  “海上大寨”不復榮光

  海珍數量的減少,同樣意味著工作和收入的減少。王冰表示,考慮到獐子島的物價水平,他的工資除維持一家人的日常生活之外所剩無幾。“不掙錢,年輕人都出去了。”

  “工資不高,職工走的多,來的少。這幾年招工,本地人都不愿意去,都是招外地的。”一位仍在獐子島公司工作的職工表示,十幾年來,工資并沒有太大變化,按照崗位不同,每年收入4萬-8萬元,但是獐子島的物價卻在持續上漲。“島上的主要物資都需要通過渡輪運輸,有段時間蘋果都賣到十塊錢一斤了。”

  隨之而來的,還有人員的流失。王冰告訴記者,獐子島本地人最多的時候大概有一萬五千多人,現在只剩下約三分之一。

  2016年,高北選擇離開獐子島公司,干起了游釣。“對公司前景不是很看好。”他說。“不掙錢”也是他離開的主要原因。

  盡管游船垂釣讓高北的收入多了一些,但是這并不是一個長久的生意。和所有海島一樣,適合垂釣的時間并不長,旺季也就是7-8月,“游客還是不多,一年也就掙不到十萬塊錢,我光買船就投入了十幾萬元。”

  幾年前,為了掙錢,一些人會選擇去遠洋捕魚,去到非洲、東南亞附近海域工作。

1月15日清晨,漁民李國來到岸邊查看他的小船,天氣好的時候就出去打打魚。1月15日清晨,漁民李國來到岸邊查看他的小船,天氣好的時候就出去打打魚。

  李國告訴記者,上世紀90年代初,為了增加收入,他選擇離開獐子島公司,和幾個朋友合作捕魚。由于近海漁業資源的減少,他在2009年去到印度尼西亞從事捕魚工作。隨著年紀增長,他在2012年回到了家鄉獐子島,自己買了一艘小木船。“天氣好的時候就出去打打魚,好的時候一船能賣一千多塊錢。”他說,“不過這兩年感覺獐子島的魚也少了。”

  “感覺一上市就不好了。”在獐子島經營著一家海產品店的石晶說。在她看來,獐子島公司辜負了獐子島賜予島民們的環境和資源。

  不過,“獐子島扇貝的故事”也給她帶來了一些好處。隨著獐子島公司在網絡上的“走紅”,來獐子島旅游,買海參和扇貝的人也多了。

  石晶說,有一位來自長沙的顧客早上10點多坐船來到獐子島,買完海參,下午1點多就坐船回去了。“她買了獐子島股票,賠得一塌糊涂,所以堅持要來看看獐子島到底是個什么地方。”

  同樣受益于扇貝故事的還有王彭,除了釣海螺,他還做起了民宿。這兩年有一些游客也是因為獐子島公司才知道的這個小島,“但是游客還是少,每年真正旺季就7月底開始的1個多月。”

  王彭的民宿前期投入了一百多萬,但是每年的收入也不過十幾萬,還不算經營中的成本。“本來想把民宿做成主業,做不了,還是得靠打魚。”

  與一輩子都生活在獐子島的楊天和李國一口一個 “我們獐子島”不同,30出頭的王彭已經計劃著離開獐子島,“等海螺撈完了,我可能會離開獐子島。”

  (文中所有采訪對象均為化名)

責任編輯:覃肄靈

海螺 捕魚
相關專題: 3億扇貝全死了專題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11-21 中科海訊 300810 24.6
  • 11-21 華辰裝備 300809 18.77
  • 11-21 祥生醫療 688358 50.53
  • 11-20 新大正 002968 26.76
  • 11-20 邁得醫療 688310 24.79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