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正義成敗畫像:朝WeWork砸下100億美元 被深度套牢

孫正義成敗畫像:朝WeWork砸下100億美元 被深度套牢
2019年10月17日 03:45 新浪財經綜合

  原標題:“互聯網大帝”孫正義的成敗畫像

  來源:證券時報   張銳 (作者系中國市場學會理事、經濟學教授)

  總部位于紐約的共享辦公公司WeWork近期不斷地放出“黑天鵝”。 在惠譽國際連續下調了公司兩檔信用評級的同時,WeWork還放棄了IPO計劃,并即將展開規模為2000多人的裁員行動;不僅如此,WeWork在非公開場外(OTC)市場的股票交易幾乎陷入停滯,公司估值從起初的470億美元暴跌至約90億美元。如此種極端殘酷事實讓過去兩年朝著WeWork砸下100億美元的日本軟銀集團深度套牢。

  在共享經濟的投資跑道上,孫正義及其領航的軟銀已經不是第一次摔跤。在投資WeWork之前,孫正義旗下的愿景基金還先后對共享出行平臺Uber投資了77億美元,且在Uber上市前追加了10億美元的投資,可估值為754億美元的Uber在上市當天便破發,目前的市值縮水了500億美元左右,愿景基金已經被結結實實地套牢。

  歐美市場尤其是美國其實很少給孫正義帶去好運。七年前,軟銀斥資220億美元收購了美國第三大電信運營商Sprint,但收購后卻虧損不斷,Sprint 的負債增至300億美元,且至今尚未止血;不僅如此,孫正義本想拼盡全力撮合Sprint與美國第四大電信運營商T-Mobile進行合并,但無奈美國電信業監管機構以反壟斷為由從中攪局,合并最終告吹,軟銀押注在Sprint身上的數百億投資回報變得遙遙無期。

  應當說除了主動投資連遭折戟外,因決策失誤而錯過商業機遇也算是孫正義投資敗筆的痛心記錄。按照孫正義本人的說法,他原本可以與杰夫·貝索斯達成收購亞馬遜30%股權的協議,可當時貝索斯要價1.3億美元,而孫正義堅持出價1億美元,最終雙方因3000萬美元的訴求之差不歡而散。然而,今天的亞馬遜市值超過了8600億美元,30%的股份對應著的是2600億美元的公司價值,這種因小失大的隱痛恐怕孫正義終身難忘。

  也許正是在歐美市場輪番的出師不利,不少人認為孫正義投資的風水寶地應當在亞洲,并且這種推論又是建立在軟銀對雅虎與阿里巴巴投資大捷與完勝的背書基礎之上。從1995年開始,軟銀先后向雅虎注入了3.6億美元的真金白銀,持股超過35%,而在三年后雅虎上市時,孫正義的個人身家一下暴增至700億美元;次年,孫正義斥資2000萬美元入股阿里,隨后追加了不超過8000萬美金的投資,成為阿里的最大股東,最終阿里的上市讓孫正義獲得總額為1300多億美元的驚人回報。從此,孫正義封神。

  其實孫正義完全算不上投資之神,亞洲市場尤其是中國公司也不是他可以拾金刨銀的理想圣地。入股雅虎的次年,孫正義曾拿出15億美元收購了中國一家生產封裝內存芯片的企業金士頓,控股比例高達80%,可經營三年后,最終又以4.5億美元的價格將金士頓回賣給了原來的創始人,僅此一舉,孫正義虧損了10.5億美元。更有意思的是,回到創始人手中后,金士頓一路創造著經營奇跡,直至成長為目前全球最大的內存、閃存存儲產品的生產商。

  當然,讓孫正義投資后如坐針氈的并非只有金士頓。斥資4000萬美元入股盛大網絡后,因最終靠做網游起家的陳天橋未能繼續地堅持,軟銀的投資無疾而終; 孫正義看好博客、網絡空間等產品,于是朝著博客中國撒錢1000萬美元,同時投資了號稱要打造中國版My Space的碰碰網,現在看來都基本上打了水漂。同樣,孫正義曾向人人網下注4億美元,但在新浪微博和微信勢如破竹的沖擊下,人人網能夠帶給孫正義的回報恐怕也只有失望。

  有人盤點孫正義二十多年的投資過程發現,雖然軟銀總共賺到了1000多億美元的真金白銀,但其中阿里巴巴一家公司的貢獻就占了約80%,如果再加上投資雅虎的回報,意味著孫正義在絕大多數項目的投資上鮮有所獲,甚至有統計數據表明,孫正義投資了800多家公司,其中有100家幾乎完敗。對此,孫正義的自己的解釋是,成功率大概只有5%,也就是說,軟銀投資的800多家企業中,成功的也就只有區區40余家。

  的確,5%的成功率放在被眾人奉為大神的孫正義身上有些極不匹配,但巴菲特的黃金搭檔芒格曾經說過,如果把他們投資回報率最好的那20%的股票拿走,那他們的業績幾乎是慘不忍睹。相比之下,孫正義在做到5%成功率的同時,還能在投資池塘中培育出了雅虎、阿里巴巴等幾條鯨魚,其創造出的成就也算不菲,外界對他“互聯網大帝”的名號封賞也從來沒有人質疑過。不過,針對孫正義,人們真的沒必要將其過分神化,倒是很有必要從其投資成敗之中進行更細致與深入的經驗提煉與教訓挖掘。

  有人說孫正義投資帶有明顯的魔性色彩。投資滴滴遭到程維嚴詞拒絕時,孫正義一句“你不接受我投資,我就去投資你們對手”的霸道回應讓程維只能無奈張開雙臂;同樣,入股Uber遭拒后,孫正義隔空喊話Uber創始人,表示會將這筆資金投向Uber的競爭對手Lyft身上。對于這種比較敵意的投資方式,我們想強調的是,強大的資金戰車固然可以形成碾壓之勢,但任何侵略式或者掠奪式投資都成就不了美滿的商業婚姻,尤其是在得不到創始人主動性后續配合的前提下,無論是VC還是PC,其最終能夠得到穩定溢價回報將微乎其微。

  的確,成功投資雅虎和阿里顯示出了孫正義過人的膽識與眼光,但這種快人一步的能力似乎從此以后在孫正義的身上很少再現過,相反,軟銀每每邁動的投資腳步都比競爭對手慢了許多。

  必須承認孫正義是全球范圍內的一流投資企業家。創業之初,孫正義首先進行了為期一年半的市場調查,在最終得到了40個商業項目后,孫正義編織出了每一個項目的十年預想損益表、資金周轉表和組織結構圖,然后根據25個標準對項目逐個打分排隊,最終計算機軟件批發業務從中脫穎而出。由此孫正義得出了自己投資信條,即只有七成勝率的才可以投資。也許正是恪守這樣的投資風格,才有了軟銀過去二十年高達43%的投資回報率。

  另外,孫正義還有著常人所不具備的投資挑戰能力。軟銀投資雅虎時,股東一致反對,只有孫正義一人堅持;阿里巴巴融資無門,馬云四處化緣無果,孫正義得知后慷慨下注;溢價43%收購英國芯片制造公司ARM,董事們集體反對,但孫正義癡心不改。在孫正義看來,進行重大投資決策時,幾乎人人反對的才是值得仔細思考的,畢竟具有先見之明的人是少數,相反,如果一個重要的投資決策被公司股東全票通過,那么是不會產生很大價值的。秉持與展現著這種戰略性與逆向性投資思維,孫正義被外界看成是一個目光長遠的資本賭徒。

  孫正義的另一個明顯投資風格是,只要看好一個行業,就會對不同市場上領軍企業投個遍,因此,掃描軟銀的最新資本布局便可清晰發現其打造集群效應的鮮明特色。如在共享經濟賽道上,除了投資Uber與滴滴外,軟銀還投資了印尼的Grab和印度的Ola,軟銀由此控制了全世界三分之一的出行市場。同樣,在人工智能領域,收購ARM的同時,軟銀還從谷歌手中買下了Boston Dynamics與 Schaft兩家機器人公司,并對硅谷機器人公司Nuro進行了B輪近10億美金的領投,再加上已經投資的衛星網絡企業OneWeb以及Sprint,孫正義將這種布局命名為“AI群戰略”,說白了就是要通過產業協同實現規模化鏈式投資效應。

責任編輯:陳永樂

孫正義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10-21 致遠互聯 688369 --
  • 10-21 昊海生科 688366 --
  • 10-18 賽諾醫療 688108 6.99
  • 10-17 麒盛科技 603610 44.66
  • 10-17 左江科技 300799 21.48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