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發布|醫保局分析藥品漲價原因:市場調節機制還不充分、上游原料藥壟斷等
8月2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曾益新、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陳金甫介紹加強常用藥供應保障和穩定價格的措施有關情況。中國網 楊楠 攝
中國網8月22日訊 (記者 彭瑤)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曾益新今日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介紹,目前,隨著短缺藥品供應保障體系逐步建立健全,我國藥品短缺矛盾有所緩解,大范圍、長期性短缺情況較少,主要為暫時性、局部性短缺,今年各地建議國家應對處置的品種10余種,每個品種限定在個別省份,不具備普遍性。
今年以來,各級部門共牽頭應對處置2萬余條醫療機構上報的短缺藥品信息。積極推動氯法齊明于7月10日恢復生產和投放市場,積極協調國內企業擴大阿糖胞苷產能,應對國外停產造成的短缺,指導地方解決硝酸甘油生產難題;制定第三批鼓勵研發申報兒童藥品清單和第一批鼓勵仿制藥品目錄清單。24個省份明確了基本藥物配備使用比例。15種抗癌藥今年上半年采購量已超過去年全年,其中9種藥品是2018年全年采購量的5倍以上,伊布替尼是2018年全年采購量的18倍。查處原料藥壟斷違法違規行為,對4種原料藥立案調查。
曾益新表示,衛健委將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關于進一步做好短缺藥品保供穩價工作的政策措施。完善藥品短缺監測預警和應對機制,實施藥品停產報告制度,推動醫療機構設置急(搶)救藥等庫存警戒線,建立健全短缺藥品常態儲備機制。抓緊制定規范醫療機構用藥管理文件,推動各級醫療機構形成以基本藥物為主導的用藥模式,提高政府辦公立醫院基本藥物配備品種數量占比。對國家和省級短缺藥品清單中的品種允許企業合理定價、直接掛網采購。對替代性差、市場供應不穩定的短缺藥品,采取集中采購等方式保供。研究加大急需藥品進口政策措施。嚴肅查處原料藥壟斷、操控市場等違法違規問題。
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陳金甫指出,目前藥品價格總體保持了穩定,特別是一些具有重要臨床價值的藥品,通過帶量采購,醫保的準入談判,價格大幅度下降。對于保障群眾的基本用藥需要、降低用藥負擔,發揮了積極作用。監測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70%的常用藥價格降低或持平,抗癌藥等高價藥品價格平均降幅達到18%。30%左右常用藥的價格有所上漲,個別品種漲幅較大。
從藥品漲價的原因來看,市場調節的機制還不充分。漲價藥品多數具有市場容量小、競爭不充分的特點,往往臨床必需,缺少替代,容易出現“以缺逼漲”的態勢。上游原料藥壟斷漲價。一些藥品或者是原料藥生產環節高度集中,原料藥分銷的渠道容易被控制,通過壟斷控銷來達到非法牟利的目的。有客觀的成本因素。如人工成本投入增加、產品質量水平提高、環保投入增加,也產生了合理成本的增支,對于歷史價格低的藥品影響較大。
陳金甫表示,針對目前突出的問題,醫保局將會同有關部門努力保障臨床用藥的供應穩定和價格合理。對于不合理的漲價將約談敦促企業主動糾正。采取公開曝光,中止掛網、失信懲戒等措施,直至依法依規實施處罰。綜合運用監測預警、成本調查、函詢約談、信用評價、信息披露、暫停掛網、違法處罰等措施,引導企業合理定價,自覺規范企業的行為。著眼于治本之策深化改革,包括深化藥品集中采購機制改革,加快推進國家組織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和使用試點,建立價格和招標采購的信用評價和激勵懲戒措施,促進形成公平健康有序競爭的市場秩序。
責任編輯:霍琦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