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專欄作家 陳凱
在銀行金融互聯網化趨勢的帶動下,特別是在以微眾銀行等互聯網金融模式開始逐步進入市場并開展試驗的情況下,一旦銀行開卡、辦卡等線下業務“親見申請人”的要求被放開,銀行業在線下業務優勢的最后一塊屏障也就沒有了。
近日,央行[微博]召集各大商業銀行電子銀行部門負責人召開了全天會議,討論商業銀行遠程開立人民幣銀行賬戶的相關事宜。也就是說,在銀行金融互聯網化趨勢的帶動下,特別是在以微眾銀行等互聯網金融模式開始逐步進入市場并開展試驗的情況下,一旦銀行開卡、辦卡等線下業務“親見申請人”的要求被放開,銀行業在線下業務優勢的最后一塊屏障也就沒有了。
為什么這么說呢,傳統銀行業為什么一直熱衷于以網點擴張為核心的業務和布局擴張模式?因為很大程度上而言,在傳統的業務發展邏輯中,更多的網點意味著更多的客戶覆蓋面和客戶的滲透率,特別是在銀行業務競爭比價單一,同質化甚至是重復的時候,網點的多寡也就成為了線下業務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對于客戶而言,除非是有特別強的銀行品牌忠誠度,否則還是以銀行服務距離的遠近來決定產品和業務的購買選擇。
因此,在此前十年的黃金發展期內,銀行的業務模式是在規模和資產驅動為表現,以網點的數量規模和覆蓋面來作為直觀依據的一種規模化線下發展模式。對于各個層級的銀行而言,全國性的大銀行由于網點數量最多,覆蓋面最廣,因此線下的優勢也就比較突出,而區域化的中小銀行由于部分是不能異地經營的,因此也就在本地具有網點和業務的優勢。
但是,隨著未來科技化手段對銀行服務模式的顛覆,銀行這種以線下網點為服務模式的路徑將被徹底顛覆。很簡單,一旦銀行服務可以通過便捷、安全的線上方式來獲取,用戶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和更高效的操作方式中獲得體驗,那么線下網點的競爭優勢也將慢慢喪失。
實際上,在銀行業務電子化程度的把握上,此前一直受制于監管方面的底線,由于在開卡、辦卡,購買理財等業務初始流程階段,都還沒有放開對辦理人和購買人的線下身份審核,因此一定程度上也就使得客戶必須去線下的網點獲得這種服務,也就成為了銀行在這幾年網點規模化擴張的一種必要理由。
包括此前銀行業開始嘗試的直銷銀行模式,只能配置比較簡單的支付和存款類產品,而在理財業務等需要線下面簽的業務上就很難全面開通線上購買,而且直銷銀行的賬號也多是和線下的已辦理銀行卡綁定。這就說明,如果這個線下辦理銀行卡“親見申請人”的要求不放開,不僅會進一步束縛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深度,對銀行業自身的金融互聯網化也會有很大的限制。
那么此次央行召集各大銀行商量放開銀行卡遠程開戶,意味著什么?
第一個是對遠程開戶模式的認可,因為從現有的技術條件看,網上的遠程開戶,以及根據人臉識別技術等手段,通過與公安部的個人信息資料的綁定,實際上可以起到很好的確認申請人是否與實際信息相符的能力。而且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也并沒有實際案例說明其風險就一定大于線下的傳統面簽。也就是說,在不久的將來,網上辦銀行卡,開賬號就成為可能,而不用去網點辦理。
第二,進一步釋放了網絡銀行的活力。此前,央行叫停支付寶[微博]與微信支付的虛擬信用支付,一方面是以支付安全為由,另一方面就是以信用卡賬號開設必須進行嚴格的線下申請人親自申請的規范性操作為由。
至今,虛擬信用支付還沒有放開,而阿里和京東分別用消費信貸產品和賒銷購物的方式繞開了信用卡的嚴格監管,充實了平臺上的信用支付服務。隨著微眾銀行的上線,以及此次央行對遠程開戶的探討,說明未來網絡銀行將會獲得更大的生存空間,而且對線下客戶的吸引力也會更大。因為基本上不需要用到線下的銀行服務,在網絡上就可以實現辦卡,理財和信貸等服務。
第三,也為銀行自己開拓了另一片天地。實際上,對于國內業務電子化程度比較高的銀行,基本上80%到90%的業務都可以采用電子化、網絡化的方式來解決,包括開卡服務,很多銀行已經配置了VTM可視頻的服務,用戶可以使用VTM與客戶服務終端來進行自動的開卡服務。
如果可以實現網絡的遠程開戶,那么就是將這種自助的服務從網點搬上了網絡,而且可以和其他電子化業務配套起來。雖然銀行短期內實現業務的網絡化還有困難,但是這也等于是給銀行業一個蛻變的機會。
對于還在以線下網點規模擴張為思路的銀行而言,短期幾年可能會有一定的規模化效應體現,但是長期來看,邊際效應會越來越遞減,因為遠程開戶將扯掉銀行的最后一塊遮羞布,網點存在的物理意義已經不復存在,未來的競爭取決于誰能獲取更多的用戶終端和入口,而這些入口將大部分通過自助和網絡來體現,而并非是網點。
(本文作者介紹:咨詢公司互聯網金融分析師)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