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趙雪
近期中美央行都不乏“任性”之舉,但兩者的區別十分明顯。美聯儲屬于主動出擊,而人民銀行更多的是被動應對。相對而言,美聯儲更加我行我素,但其經驗頗有值得借鑒之處。
在全球主要央行中,中國人民銀行和美聯儲近期的舉措都頗有些“任性”。前者在短短三個月中兩次意外降息,使得資本市場措手不及。在本周的FOMC會議后,美聯儲繼續“頂風”釋出更加強烈的加息信號,絲毫不顧忌全球多數國家和地區的增長前景如何黯淡。這與其他央行形成鮮明對比。歐央行在千呼萬喚后還是推出QE,日本央行波瀾不驚的繼續寬松,無疑都是全球投資者眼中的乖寶寶。
中美央行任性的底氣從何而來?首先當然是兩國實體經濟規模龐大。但除此之外,兩大央行各有自己不同的底蘊。
在中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中,目前銀行信貸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國有銀行仍控制相當多的資源。加之中國的資本市場相對封閉,不太容易受到外部形勢的直接沖擊。在這種情況下,人民銀行大可放手作為。即使某些新政策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人民銀行仍有足夠的把握形勢不至于失控。
美聯儲的地位更加有利。1913年的《聯邦儲備法》確立了美聯儲的獨立性,使其在制定政策時不必看美國國內政界和商界的眼色。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讓美聯儲不用受制于其他央行的動作。不僅如此,在過去100多年中歷次經濟危機中的上佳表現,也使得美聯儲的金字招牌牢不可破,反過來進一步增強了其可信度。
然而,盡管近期中美央行均有任性之舉,其中的區別還是相當明顯。
美聯儲的任性是主動的。正如歷屆美聯儲主席多次重申的,其法定使命是保證美國國內的物價穩定和促進充分就業。換言之,其他國家的死活,只要不嚴重影響到美國自身,美聯儲是不會考慮的。拋開道義上的爭論不提,在實踐中美聯儲多半也是這么施行的。目前的情況正是如此。
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美國經濟一枝獨秀,就業數據持續向好,工業生產率創新高,居民企業信心不斷回升。即使是此前一直偏慢的工資增速,也出現不少積極的跡象。因此,即使歐洲和日本還在苦苦找尋持續復蘇之方,即使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市場增長趨勢放緩,即使地緣政治的威脅揮之不去,美聯儲仍然繼續在有條不紊的為進入加息周期做準備。而金融市場對此的理解也越來越深刻。從期貨市場的反應來看,市場與美聯儲的預期正在不斷接近中。
而人民銀行近期的政策則更多的是被動應對。從大的宏觀背景來看,三期疊加的壓力無疑增加了貨幣政策決策和施行的復雜程度,導致人民銀行多重政策目標的弊端也被放大。既要保持物價穩定,又要助力經濟增長,還需支持結構性改革,也得兼顧金融穩定,加之推動資本市場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
在這種情況下,人行只能陸續推出一些非常規的貨幣政策來見招拆招。并且為了達到預期管理的目的,在時點上也著意避開市場共識。所以,在過去一年里,中國金融市場不僅從人行學習到很多字母組合,也在心理承受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鍛煉。問題是,市場與央行的溝通并沒有更加清晰。例如,這些新政策會不會長期化?有沒有副作用?至少到目前為止,諸如此類的疑問仍然很多。
從這個角度而言,美聯儲似乎外部約束更少,更加我行我素。但從長期來看,對金融市場的沖擊反而相對更小。與此相反,過去一年人民銀行被迫的意外之舉,固然有種種苦衷,反而不利于貨幣政策的預期管理,很多時候兩頭不討好。
那么,美聯儲有哪些經驗值得借鑒?從本次金融危機后的實踐來看,至少在如何與市場溝通方面有以下幾點可以參考。
首先,明確不同時期不同政策目標的權重。與其他主要發達國家央行不同,美聯儲擁有就業和通脹的雙重使命。盡管官方總是強調兩者同等重要,但在不同的情況下,美聯儲官員還是會對其中某一個討論更多。人行的四大政策目標(加上其他的政策使命)更容易產生混淆。市場可能會不清楚政策改變的真正意圖,因此更需要人行的明確指引。
其次,貨幣政策需具備前瞻性。美聯儲認為貨幣政策從推出到生效存在較長的時滯,因此改變政策往往是為了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這樣既可以避免受到短期經濟數據的干擾,也能夠盡量防止出現被動應對的窘境。這一點對中國貨幣政策的制定和執行尤其重要。
最后,推出新的政策工具前,提供相關的指導和培訓。在量化寬松和前瞻指導推出相當長時間之前,美國學界、美聯儲在不同的場合對這些新工具的內容、利弊、操作細節、理論依據都有詳盡的討論。這些有助于消除外界的誤解,增加這些政策的效果。
(本文作者介紹:加拿大卡爾頓大學經濟學博士,現任加拿大某大型退休基金全球資產配置投資經理,原中金公司駐紐約經濟學家。)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全球新聞眼》是一檔由新浪財經全球記者和撰稿人團隊為您呈現的原創專欄集。真相遠比價值觀更重要。敬請關注全球新聞眼微信公眾號:全球新聞眼。掃碼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