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溫彬
銀行業要回歸本源,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己任,實現經濟與金融協調發展。在金融強監管背景下,銀行業經營轉型方向必須從資本約束和市場空間兩個維度考量,即要大力發展資本節約、市場空間巨大的業務領域。
2008年爆發全球金融危機,我國推出4萬億元經濟刺激計劃加以應對,貨幣信用擴張隨之加快,再加上金融監管環境總體寬松,導致銀行和影子銀行領域發展迅猛,但同時也出現了金融脫實向虛、資金空轉等問題,金融風險呈現上升態勢。
黨中央審時度勢,2016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2017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又進一步強調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可以說加強金融監管、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成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金融工作的中心任務之一。在強監管背景下,部分商業銀行既有的經營模式難以為繼,迫切需要加快戰略轉型和業務結構調整,從而適應新時代和新環境的要求。
一、金融危機以來商業銀行業務發展的三個階段
在銀行界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沒有公司不強,沒有零售不穩,沒有金融市場不富。這句話反映了銀行三大業務板塊各自的特征和地位。盡管各家銀行戰略定位有所差異,業務重點各有側重,但從銀行機構整體看,金融危機以來業務發展重點先后經歷了公司、同業、零售三個階段,而這又與我國企業(含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金融、居民部門先后加杠桿緊密相連。
第一階段(2008年—2013年),企業部門加杠桿,銀行公司業務大發展時期。在4萬億刺激計劃推動下,制造業、房地產、基礎設施等領域固定資產投資需求旺盛,在此期間年均投資增速為25%左右,對公信貸大量投放,年均信貸增長近20%,占全部信貸余額的75%左右。由于受到資本充足率、貸存比等監管指標約束,大量信貸需求被轉移到表外,通過信托、券商、基金資管子公司等通道來滿足企業融資需求,影子銀行快速發展起來。企業部門杠桿率迅速攀升,2013年末企業部門債務規模占GDP的比重為152%,比2007年末上升50個百分點。
第二階段(2014年—2015年),金融部門加杠桿,銀行同業業務大發展時期。2014年以后,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央行開始連續降息降準,并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銀行則因利差收窄和金融脫媒,經營壓力明顯上升。此時正值貨幣政策和監管環境相對寬松,金融機構特別是中小銀行開始借助發行同業存單、并通過購買同業理財、委外、投資非標等,實現銀行資產和負債規模同步擴張,以平衡利差收窄帶來的不利影響。盡管2014年4月人民銀行等五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規范金融機構同業業務的通知》,明確規定單家商業銀行同業融入資金余額不得超過該銀行負債總額的三分之一,但同業存單并不受此約束。截至2017年末,同業存單余額8萬億元,約占銀行總負債的3.5%左右。
第三階段(2016年至今),居民部門加杠桿,銀行零售業務大發展時期。自2014年930政策開始,房地產調控政策陸續放松,住房剛需、投資和投機需求一起涌入,各地房價快速飆漲。銀行業開始加大零售業務轉型力度,零售貸款投放迅速增加。截至2017年末,居民部門杠桿率約為50%,比2015年末提高15個百分點;零售貸款占全部貸款余額的比重為34%,比2015年末提高5個百分點。
二、 當前銀行業經營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
當前銀行業正面臨經濟結構調整、利率市場化加速、市場準入放開、資本市場發展、互聯網金融沖擊等多重考驗,而貨幣政策和監管環境的變化對銀行業經營的影響更為直接。
一是穩健中性將成為今后一段時期貨幣政策的基調。隨著全球經濟復蘇形勢日趨明朗,全球主要經濟體央行貨幣政策正常化進程加快。自去年以來,伴隨美聯儲加息我國央行已連續三次提高了政策利率水平,貨幣市場和債券市場利率水平同步走高,銀行同業負債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利用同業資金融通獲利的經營模式壽終正寢。
二是監管政策總體趨嚴。一方面,通過把銀行理財納入廣義信貸和同業存單納入同業負債使MPA考核日臻完善;另一方面,針對資管、銀信合作、委托貸款等業務制定明確規范,加強對銀行業經營亂象治理,促使銀行業合規發展、穩健經營。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因此,商業銀行必須高度重視貨幣政策和監管環境已發生的根本變化,轉變發展理念,加快經營轉型和業務結構調整。
三、下階段商業銀行經營轉型的方向
按照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國金融工作會議要求,銀行業要回歸本源,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己任,實現經濟與金融協調發展。在金融強監管背景下,銀行業經營轉型方向必須從資本約束和市場空間兩個維度考量,即要大力發展資本節約、市場空間巨大的業務領域。按照這個尺度,我認為有下面三個領域需重點發展。
一是普惠金融。小微企業、“雙創”企業等在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該領域的金融服務則存在明顯的短板。商業銀行應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創新風險管理模式、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經營效率,實現普惠金融的商業可持續發展。
二是財富管理。我國經濟已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社會主要矛盾也隨之發生變化,隨著我國人均收入超過9000美元,財富管理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而目前我國銀行的財富管理、私人銀行等業務還處在初級階段,急需提高資產管理能力,為客戶提供綜合化的財富管理服務。
三是交易銀行。近年來,商業銀行競爭日趨激烈,紛紛加快戰略轉型,實施“輕資本、輕資產”發展,其中公司金融領域轉型的方向就是發展交易銀行業務,從而實現節約資本、增加中間業務收入、增強客戶粘性、穩定客戶核心負債來源等。目前大中型銀行已經開始重構公司金融業務模式,組建專門的交易銀行部或事業部,大力開拓貿易融資、供應鏈金融、現金管理、支付結算、資產托管等業務,部分銀行取得了顯著成效,實現了銀企互利共贏。但是,在向交易銀行轉變的過程中,銀行傳統的組織架構、風險管理、績效考核、IT建設等方面仍在存在制約其快速發展的因素,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完善。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
責任編輯:賈韻航 SF174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