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專欄機構 樂居 作者 張盈(樂居深度報道記者)
除非有硬闖蠻干等特殊情況,至少在2017年3月之前,前海人壽的人員擠不進萬科董事會。在董事會沒有席位也就遠離萬科權力中心,這宗投資只能算作財務投資。前海人壽控制不了萬科,萬科管理層處之泰然,來的都是客,走的時候最好順順當當走。
7月以來,前海人壽和一致行動人鉅盛華斥資超過150億買入萬科11億股,合計持股10%,形成“雙鬼拍門”之勢。
一時間流言紛擾:萬科沒有實際控制人,市場上街貨一大堆,前海人壽系如果再買入5%,就坐穩萬科第一大股東,問鼎董事會,萬科管理層的命運將系于他人之手。
然后就開始支招:抓緊回購股票,花掉一部分現金資產;分拆新業務上市,實施毒丸計劃,降低萬科母體資產的含金量,借此打消野蠻人的猥褻。
樂居深度查閱公司章程與財報資料后發覺,這幾乎都是餿主意,防御建言也多流于臆測。回購股票增厚每股收益和權益回報率,萬科會出落得更加光彩照人;剝離新業務上市倉促間不可為,剝也要剝出個好價錢,不然萬科股東不答應,剝離資產的溢價還是回到萬科體內。
樂居深度調用自身在房地產業、保險業和資本市場的知識儲備,用看圖說話的方式對前海人壽闖門而入這件事做一個解讀。結論可以先放在這里:
前海人壽控制不了萬科,作為金融企業它身上套的緊箍咒更多;萬科管理層處之泰然,來的都是客,走的時候最好順順當當走,前海人壽不慎把自己擱進去會連累盈安合伙和其他股東。
前海人壽兩年內進不了萬科董事會
樂居深度跟萬科董事會秘書譚華杰對此有一個電話交流。譚大師(譚在萬科內部的綽號)在電話上冷清而沉穩:“董事會任職年限到2017年,(更換董事)現在不行。”
圖1是萬科新一屆董事會任職年限,這意味著除非有硬闖蠻干等特殊情況,至少在2017年3月之前,前海人壽的人員擠不進萬科董事會。在董事會沒有席位也就遠離萬科權力中心,這宗投資只能算作財務投資。
前海人壽不能控制萬科
1994年君萬之爭最終靠王石[微博]的人情攻勢化解。20年后,資本市場并購法規的完善構筑起萬科抵御惡意收購的堅實盾牌。
2014年萬科B股轉香港H股掛牌后,萬科對公司章程做了最新一次修訂,它活用公司法等規則,在里面埋了暗雷。要控制萬科并改組董事會,最現實的做法是購買30%以上的股份。
樂居深度向譚華杰確認,如果前海人壽增持萬科股權至30%以上,萬科從沒有實際控制人變成前海人壽控制,將觸發全面要約收購。這意味著萬科其他股東跟隨出售萬科股票,收購成本將異常沉重。
即遍前海人壽情愿不惜血本,眼下它也沒有這個實力。保監會作為前海人壽的頂頭上司,為防止投資過于集中產生流動性風險,對保險公司投資股票總額和單只股票的投資上限都劃了紅線,這在后面細說。
華潤當萬科第一大股東好多年,在萬科7內部董事中占去3席。這體現出萬科對實力央企的尊重,也出于華潤能給萬科提供資金等方面的支持。但也僅限于此,萬科一直都是管理層當家,華潤沒有實際的決策權和控制權。
前海人壽當不了萬科的實際控制人,也無權組閣。即使它進一步增持萬科股權,蓋過華潤成為第一大股東,它也將是華潤的角色重演。可以肯定的是,它獲得的董事會席位會比3個更少。控制不了萬科,就只能做財務投資人。
前海人壽錢來得貴,有投資壓力
“你也看到了,萬能險是個問題。”有保險業資深人士告訴樂居深度。
截圖3的數據來自保監會網站,2015年上半年前海人壽原保險保費收入只有66億,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267億,這個數字大大超過壽險業龍頭老大中國人壽的106億。
“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可以被認為是一家公司萬能險的交費規模。有保險業內人士認為萬能險是披著銀行理財外衣的保險產品,在銀行、網絡渠道銷售的萬能險,能通過風險測試、計入保費收入的部分可以忽略不計。
成立于2012年的前海人壽強敵環伺,與人壽、平安等大型險企比拼代理人、賣含金量高的保障型產品不切實際。為了馬上有錢,它選擇了新銳保險公司的通用做法,售賣類儲蓄存款的萬能險產品,賺取巨額現金流。
圖4顯示前海人壽2014年經營性現金流高達近300億,但代價昂貴。萬科目前派息率約3.4%,已經是A股上等水平。
如果不考慮股價價差收益,萬科派息是否能涵蓋前海人壽的資金成本。樂居深度可以很篤定地說,養不住。
前海人壽萬能險約定年最低回報率2.5%(目前一年期定存基準利率為2%),接近全部銷售來自銀行代銷,2014年代銷傭金費率約3%。再加上產品里的保險責任支出、公司整體運營成本,前海人壽的資金成本往雙位數逼近了。
投資協議存款、債券和信托等固定收益類產品肯定是入不敷出,只好冀望在股票市場獲得更大的收益。2014年資本市場火熱,前海人壽也僅有1.3億凈利潤。錢來得快,來得貴,前海人壽面臨巨大的投資壓力。萬科估值低,市值大,波動小,股息高,正好符合它的胃口。
樂居深度咨詢了一位持有萬科的基金經理,他的看法是這樣的:“萬科多了一個實力股東是好事。但前海人壽以萬能險為主,資金昂貴,如果股市大跌出現償付困難不得已斬倉,會形成極大的砸盤力量,畢竟它拿了那么多的貨。”
譚華杰對樂居深度表示:“我理解你的擔心。”由于萬科管理團隊持股平臺盈安合伙加了很高的杠桿,萬科管理層顯而易見最不愿看到萬科股價向下大幅波動。
如果沒有7月股災救市,前海人壽不能舉牌萬科
圖5羅列了前海人壽2015年前7個月買賣萬科的情況。看到了什么?在7月之前,前海人壽一直在萬科上進進出出做短差,2月份甚至還割肉賣出。截至2015年7月10日,它已持股萬科5%,直至7月24日期間,它又增持至6.56億股,占比5.93%。粗略計算,這部分支出超過90億元。
7月初杠桿資金踩踏釀成股災。為配合救市,保監會對保險公司投資藍籌股做出松綁,將投資單一藍籌股票的比例上限由總資產的5%調整到10%。前海人壽2014年底總資產560億,考慮到2015年上半年的業務擴張,900億上下也不多是它目前的資產規模了。
前海人壽的額度用完后,一致行動人鉅盛華又買入萬科4.5億股,斥資近70億。經過2014年增資后,鉅盛華注冊資本高達101億元,但由于分期出資實繳資本并沒有那么多,因此鉅盛華的后續子彈也不充裕。
前海人壽和鉅盛華聲稱未來12個月內,不排除進一步增持萬科。但這目前有點像障眼法,二者都需要休養生息,前海人壽擴張資產規模,鉅盛華股東出資繼續到位,才會有后續子彈。
前海人壽、鉅盛華、盈安合伙和前述基金經理代表的股份都站在一條船上,就是萬科管理層用更優良的業績,更順暢的溝通,股價上漲兌現萬科的內在價值。
前述基金經理也不認為前海人壽有控制萬科的意愿和能力:“雖然前海人壽和鉅盛華有舉牌深振業、中炬高新等其他公司的先例,但只是因為發現了這些公司有隱蔽資產價值,大股東不愿意放棄控制地位,它去挑逗大股東增持,營造籌碼爭奪的激烈場面,從而在股價上漲中金蟬脫殼。”
該人士續稱,“做金融和做公司的是兩類人,做金融的分析數據、點點鼠標就要去賺錢了,而企業一攤子事卻要人管起來。做金融的受不了這些現實的事,他也管不好。”
(本文作者介紹:樂居新聞網,品讀中國地產好文章。我們的宗旨:深度,精華,有干貨。不一樣的地產新聞網,在這里讀懂中國樓市。微信號:lejuxinwen)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