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維鴻,盤古智庫學術委員,西南證券研發中心業務總監
持續的天量交易,除了像前幾次大牛市一樣催生了很多民間“股神”,還出現了很多心懷憂慮的“磚家”,說以股市為代表的虛擬經濟擠占了大量資金,使得實體經濟缺少投資,不利于中國經濟的發展。
中國A股的火爆行情已經持續了將近一年,以創業板為代表的成長性股票估值已經遠遠超過了歐美市場水平,大盤藍籌股的股價也已經不止翻倍。持續的天量交易,除了像前幾次大牛市一樣催生了很多民間“股神”,還出現了很多心懷憂慮的“磚家”,說以股市為代表的虛擬經濟擠占了大量資金,使得實體經濟缺少投資,不利于中國經濟的發展。
這種頗具迷惑性的說法,如果放在以往的幾輪牛市中,也許多少有幾分道理,但是在本輪股票市場的放量上漲中,很多新的市場現象卻釋放了積極的信號,讓我們有理由相信A股市場的良性機制正在形成,多層次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作用正在逐漸發揮,牛市的基礎是來源于投資者對實體經濟的信心。
首先,本輪牛市的一個大背景是中央政府對注冊制的強力推進。要知道,歷史上的A股牛市往往被大規模的融資計劃終結,而注冊制的推出無疑是A股向全社會企業敞開大門,融資規模之大前所未有。那么,注冊制為什么不僅沒有終結牛市,反而讓牛市愈演愈烈呢?其實,道理也不復雜。
中國的股票市場上市資源一直是緊缺的,審批制除了造就了很多被投資者詬病的灰色操作,更多的是把上市資源傾斜給國有企業,以支持國有資產的改制脫困。因此,當中國經濟面臨新常態下的轉型需求,注冊制會帶來更多的質地良好的民營企業,從根本上改變A股的上市公司結構,并最終反映實體經濟的投資結構。
其次,本輪牛市伴隨著創紀錄的并購重組交易,很多優質的企業和資產“借船出海”,成功登陸股票市場,優化了上市公司的資產結構。所謂“虛擬經濟”的概念是相對的,就像股票價格雖然是資本市場買賣雙方交易的結果,但是其對實體經濟的作用也是切實的。
火爆的牛市意味著投資者對股權投資的熱情,這種虛擬經濟帶來的融資優勢,使得上市公司有了更大的資源,去收購實體經濟的優質資產,不僅充實了自己的持續盈利能力,更給實體經濟帶來了積極的投資。
毫無疑問,上市公司眼中的優質資產,絕不是諸如產能過剩的夕陽產業,也不是價格預期扭轉的房地產,而是那些代表著新消費和產業升級的市場熱點行業,這對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當然是有百益而無一害的。
第三,本輪牛市的股票價格上漲是結構性的,熱點板塊更多集中于創意型新興產業。如果我們盤點過去幾個月股票價格上漲倍數最多的股票,就會發現市場的熱點集中于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興技術、以“中國制造2025”為代表的傳統制造業升級、以文化傳媒為代表的消費升級,這無疑是中國實體經濟具有前瞻性的投資風向標。
股票市場是直接融資的典型代表,最鐘意的投資品種并不是重資產的傳統產業,而是代表新消費熱點的創意型經濟,這跟以商業銀行為代表的間接融資是有本質區別的。
既然如此,一個以注冊制改革紅利為背景,鼓勵并購重組、鼓勵創意型產業融資的A股市場牛市,顯然是值得為其吶喊助威的。
(本文作者介紹:盤古智庫是由中外知名學者組成的公共政策研究機構。秉持客觀、開放、包容的宗旨,推行經世致用、和諧共生的理念,促進社會共識,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努力打造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新智庫。)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