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專欄作家 胡蓉萍
本質上來說,匯率形成機制才是實質問題,而象數量型手段的波幅等,頂多給市場一些想象空間,并沒有多大實際意義。中國出不了像最近新興市場那種不可控的大幅波動,特別是貶值的風險。央行讓渡些中間價定價權給市場其實也沒什么。
近期,匯率波動較大引發銅和鐵礦石套利退潮、未來若資金流出對房地產和股票市場的影響或會重演香港市場當年一幕。匯率市場的預期長期保持一致,一段時間內一致地或漲或跌,這讓受到匯率影響的市場也大起大落,這使央行[微博]幾乎一直在做市場的對手方,單邊市的慣性會讓市場的剛性很強。央行如何讓市場多元化起來?可能增加波動、引入交易投機資金,才能讓人民幣的市場性增強。
央行15日發布公告稱,自2014年3月17日、即今日起,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1%擴大至2%。
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喊了那么久,央行終于有了點動作,但說實話老記我覺得那不是個多大的動作,忍不住吐槽,其實波幅不是關鍵,如何讓人民幣的市場性增強,下一步該思考下把中間價制定和境內外雙軌問題解決了。
本質上來說,匯率形成機制才是實質問題,而像數量型手段的波幅等,頂多給市場一些想象空間,并沒有多大實際意義。之前市場預計波幅會擴大到2.5%到3%,事實上這次的調整是比市場預期得要力度小的。但可能這個時候,給點想象空間和傳遞信號本身可能也意義非凡。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的形成方式,用官方的說法稱是這樣的: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于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開盤前向所有銀行間外匯市場做市商詢價,并將全部做市商報價作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的計算樣本,去掉最高和最低報價后,將剩余做市商報價加權平均,得到當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權重由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根據報價方在銀行間外匯市場的交易量及報價情況等指標綜合確定。
也就是說,中間價是做市商報價的加權平均,但這數字尤其是權重怎么產生的沒人知道。“權重由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根據報價方在銀行間外匯市場的交易量及報價情況等指標綜合確定”,這表達耐人尋味、充滿著神秘感,高大上到難以觸及,老記我這么多年在金融街奔走采訪都沒有獲得突破,當然也有能力有限的因素,但老記弄不懂沒關系,關鍵是咱心疼央媽要承受壓力,俺對她也是有感情的,畢竟跑了這么多年,于心不忍,因為這個規定難免讓人有央行內部干預的猜測。當然,老記我寧愿相信也許確實其內部有一套科學的算法呢。
不過,實事求是地說,央媽貌似確實也習慣用中間價來引導市場對匯率的預期。這就導致其實市場對于到底多少水平是均衡點是疑惑的。
確切地說,市場被央行牽著鼻子走太久,自己也不知道所謂的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的合理水平是多少。也因此,因為市場不知道,市場亂了,市場信號亂了,央媽有時候也糊涂了,若真有干預,老記估計央媽也不知道如何干預了。導致這在中短期內成為了一場心理戰。這次的擴大波幅對交易員來說最大的意義是,有了更多的事實來猜測央行究竟是怎么想的,但他們也說“越多想越糊涂”,反而更難操作了。
均衡匯率確實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如同北京的房價究竟有沒有泡沫一樣,均衡匯率在哪里這個問題無論是擺在了央行面前還是市場面前,應該都拿不出肯定確切的答案。
至于具體中間價參考什么,也有專家建議參考境外市場,但總理政府工作報告還明確要嚴守系統性風險呢,估計這個不太可能被采納。至于還有些建議參考前一天收盤價,那其實沒啥意思,改了和沒改一樣。
還有啊,所謂浮動匯率制度,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一籃子究竟是啥?這也是困擾老記多年的一大問題,老記猜測目前還是一個純以美元為主的結構。我個人覺得,這一籃子應該和中國實際的貿易結構匹配,同時定期公開調整,和國外那些股票成分股指數的調整一樣,讓市場有個真正的基于供求和幣種產生的預期。
事實上,在老記看來,今天的中國財政和外儲的實力很強,出不了象最近新興市場那種不可控的大幅波動,特別是貶值的風險。央行讓渡些中間價定價權給市場其實也沒什么,就看政府怎么想的了。
(本文作者介紹:供職于經濟觀察報,華南新聞中心負責人。)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由新浪財經主辦的“2014新浪金麒麟論壇”定于2014年11月22日在北京JW萬豪酒店召開,本屆論壇主題:變革與決策。聚焦改革深水期的中國經濟的轉型與挑戰。 報名入口》》》 2015,決策下一步,等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