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鄧智毅 銀監會信托監督管理部主任
促進我國信托業長期健康發展,必須大力培育體現中國特色的良好受托文化,引導信托公司正確發揮制度優勢,結合我國經濟發展特點和實際需要,塑造信托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文化“靈魂”。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推而廣之,一個行業要持久發展乃至繁榮興盛,沒有行業文化的自信,沒有行業文化的支撐,是難以行穩致遠的。近年來,我國信托業迅速發展,已經成長為金融第二大子業。但行業發展大而不強、缺乏核心競爭優勢的問題非常突出,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信托文化支撐,行業文化存在偏差,行業發展缺乏文化“靈魂”。信托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我國信托業要實現持續健康發展,需要繼承弘揚信托本源文化,致力于培育良好的受托文化,正確發揮信托制度優勢,積極打造核心競爭力,塑造信托行業的文化“靈魂”。
根植于制度優勢之上的受托文化是信托業行穩致遠的不竭動力
信托在歷經幾百年的歷史篩選后,逐步成為當今各國財富管理和風險管理的共同制度選擇,在各國金融體系中處于核心地位。究其原因,在于信托業依托制度優勢,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了成熟的受托文化,這是其行穩致遠的不竭動力。具體來說,受托文化包括三個方面。
信義文化
信托的信義文化是指受托人要恪盡職守,誠實、信用、忠實地為受益人的最大利益處理信托事務、管理和處分信托財產。信義文化是信托最根本的文化特征,有“信”才有“托”,有“義”才有“誠”,信義是信托業的生命,是信托公司的生存之本。如果不是對受托人的忠誠信用和能力的充分信任,委托人很難作出把自己的財產交付給受托人管理或者處分的決定。這一文化與信托財產所有權的性質緊密相關。信托財產所有權的性質十分特殊,表現為信托財產所有權在委托人和受托人之間進行分享,區別于常規情形下的“一物一權”。一方面,受托人享有名義上的信托財產所有權,像真正的所有權人一樣管理和處分信托財產;另一方面,受托人的這種所有權又被嚴格限制,必須妥善地管理和處分信托財產。因此,信托的功能和目的完全依賴受托人的行為得以實現,相應信托活動就特別強調受托人的忠實義務。這種義務的保證,有賴于合同的約定職責,更重要的是法定職責。各國信托法均以受托人為核心構建,英國作為信托的發源地,其成文信托法直接稱為《受托人法》,包括我國在內的大陸法系制定的雖是《信托法》,但內容上也均以受托人為核心。可以說,信托業是特別強調受托人誠實信用的行業,對委托人或受益人利益的保護設計也最完善周密,從而形成了信義文化。
傳承文化
信托在制度設計之初即強調保全財產和財富傳承。從英國信托業600多年的歷史來看,家族信托的起源就是整個信托業的起源,其主要目的就是規避法律的限制,實現家族財富的傳承。因此,信托具有連續性的特點,按照法律規定,信托不因委托人的欠缺而影響其存續,也不因受托人欠缺或無法處理信托事務而滅失。信托管理的連續性安排,能夠確保委托人穩定地實現自己的信托目的,適合于長期規劃的財產轉移和財產管理。信托財產又具有獨立性的特點,一旦信托成立,信托財產就從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的固有財產中分離出來,既區別于委托人和受益人的其他財產,也區別于受托人的固有財產和受托人接受的其他信托財產。由于信托財產的獨立性,信托具有特殊的破產隔離功能。這兩個特點使信托在保障受益人利益方面較傳統財產制度更具有可靠性,久而久之,形成了信托業特有的財富傳承文化。
創新文化
信托制度的創造力可以與人類的想象力相媲美,作為一項獨特的財產制度,信托制度具有其他制度不可比擬的創新性和靈活性。一是信托制度兼具財產轉移與財產管理功能。信托制度既可以用于財產轉移,又可以用于財產管理,也可以同時用于二者。二是設立方式的多樣化。信托的設立既可以采取合同的方式,也可以采取遺囑的方式,在特殊情況下,法律還可以直接規定成立法定信托。三是信托目的的自由化。在信托領域,只要不違背法律的禁止性規定和社會公共利益,委托人可以為各種目的創設信托。四是信托利益的彈性規劃。信托產品設計富于彈性,在實務上能夠更加靈活地實現委托人的意愿。五是投資范圍的廣泛性。在我國金融業分業經營的總體環境下,信托公司業務范圍最為全面,可以同時涉足資本市場、貨幣市場和實業市場三大領域;交易工具最為廣泛,可自由提供債權、股權和金融產品交易服務,具有“全能性”的特點。
我國信托業尚未形成良好的受托文化
我國信托業自1979年恢復以來,至今已走過了30多年的改革和發展歷程。信托業在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也歷經曲折,先后進行了六次大的清理整頓和規范,行業的市場定位和業務模式也一直在艱難探索。出現這一情況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國信托業一直沒有培育形成良好的受托文化,信托本源制度優勢未能得到有效發揮,導致行業一直在夾縫中生長發展。
信義文化不成熟,受托履職能力急待提高
信托業的信義文化有兩方面涵義:一是受托人必須按照委托人的意愿進行管理和處分,不得違背委托人的意愿;二是管理或者處分信托財產的目的,必須是實現受益人的利益最大化,不能是為了自己或者其他第三人的利益。反觀我國信托業,雖然多年位居金融第二大子業,但在踐行信義文化方面尚不成熟,“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行業形象始終未能建立,社會認知度不高。表現為信托公司在經營中過多關注信托投資對象的需求,對委托人意愿和受托人利益往往不夠重視,導致信托產品在設立、推介、管理、收益分配、清算等各個環節均不同程度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風險揭示不全面、盡職管理不到位等問題,風險項目多發,投資人糾紛不斷。同時,信托公司實現受益人利益最大化的能力也有欠缺,與銀行、基金、券商相比,行業研究、產品研發、風險管理能力都比較薄弱,為客戶提供全方位主動管理服務的能力還不強,實現受益人利益最大化的手段不足、能力不夠。
傳承文化尚起步,可持續發展基礎不牢
財富傳承功能是信托最本源的功能,家族信托業務在西方有著悠久的歷史,是財富管理的集大成者,被譽為信托業務皇冠上的明珠。家族信托也是信托業看家的本領,是將信托公司與其他金融機構區別開來的根本特征。而我國信托公司目前經營的主要都是融資類信托業務,信托制度的特有功能,比如財產隔離和保全、財富規劃和傳承、稅收籌劃、婚姻教育管理、繼承人選任等,都很少觸及。但這些功能卻是信托制度的本源價值所在,是其他金融工具不具備的,是信托公司最具競爭力、可以長久經營的核心業務。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財富積累,我國已經形成了較大規模的財富階層,對家庭財富進行有效配置、管理、傳承的需求極為迫切。但目前我國家族信托業務才剛剛起步,傳承文化尚待形成。一方面,我國信托公司缺乏家族信托業務人才,尤其是既懂財富管理又懂家事管理的專業人才,制約著家族信托業務有效開展;另一方面,家族信托為了達到家庭財富的代際傳承,架構設計上比較復雜,個性化、定制化特征明顯,同時存續時間較長,生前身后管理模式多樣,比傳統的資產配置和組合管理復雜得多,而我國信托公司現有的管理能力和組織架構很難達到相關的要求,也制約了信托傳承文化的有效發揮。
創新文化被誤用,脫離本源盲目發展
當初我國信托業恢復的初衷,是將之作為一種融資工具,籌集發展建設所需資金。但時間一長,部分信托公司卻迷失其中不能自拔,本源業務長期不振,整個信托業一直未能形成穩定的核心業務,只是利用制度靈活性,盲目跟風經濟熱點,不斷游移主業,在夾縫中謀求發展空間,成為有牌照的“正規游擊隊”。近年來,在金融機構套利需求興起的背景下,信托業更因其制度的靈活性而成為監管套利的重要手段。特別是銀行等金融機構利用信托公司做通道進行監管套利的業務大幅增長,成為支撐信托資產增長的主要動力,使整個信托業的發展呈“虛胖”特征。脫離了信托的制度優勢和本源價值盲目發展,不僅使信托公司管理資產能力和金融服務水平一直難以提高,而且還使信托公司加速喪失了核心競爭力,未來發展空間將難以拓展。同時,盲目發展和過度投機也使信托業“壞孩子”的身份和形象揮之不去,扭曲了信托本源的誠信形象和高尚地位。
培育良好受托文化,推動信托行業行穩致遠
促進我國信托業長期健康發展,必須大力培育體現中國特色的良好受托文化,引導信托公司正確發揮制度優勢,結合我國經濟發展特點和實際需要,塑造信托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文化“靈魂”。
強化行業頂層設計,為培育良好受托文化提供制度環境。長期以來,我國信托業發展的頂層設計很不完善,成為制約其健康發展的重要障礙。銀監會近年來大力加強行業頂層設計,先后建立行業保障機制、信托登記機制等一系列重大機制,并出臺《慈善信托管理辦法》等,頂層制度建設取得很大成效。下一步,要繼續加大頂層設計力度,積極推動修訂《信托法》,解決制約信托功能發揮的一些法律障礙;加快《信托公司條例》立法進程,為信托業規范發展提供法規保障,通過不斷完善法制環境培育良好受托文化。要完善監管制度,結合國內外成熟監管經驗和信托業發展實際,加強信托公司流動性風險管理、凈資本管理、并表管理,強化信托公司行為監督,通過監管引領培育良好受托文化。要加強行業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完善信托登記機制,充分發揮其信息披露功能,強化對信托公司行為的市場紀律約束;完善行業穩定機制,為行業持續穩健發展保駕護航。
弘揚信義文化,增強受托管理能力。鼓勵信托公司大力弘揚和培育盡職履責的信義文化,按照“受益人利益最大化”的原則,切實履行好誠信、謹慎管理的受托義務,不斷提升受托服務質量,回歸信托本源。良好的公司治理機制是培育信義文化的關鍵所在,要鼓勵信托公司加強公司治理建設,制定科學清晰的發展戰略,完善公司決策機制,構建“激勵相容、權責對等”的激勵約束機制,建立回歸受托本源的內部機制。要鼓勵信托公司嚴格遵守法律法規、行業規范、信托文件約定等相關要求,在信托設立、信托財產管理運用以及信托終止清算等各個環節充分履行受托人應盡的職責。同時,要鼓勵信托公司根據實體經濟部門和高凈值客戶的實際需求,提供量身定制的、專業化的主動受托管理服務,深入理解受托服務的內涵,以義取利來實現自身發展,打造信托受托服務品牌,成為信譽卓著的受托人。
培育傳承文化,打造核心競爭力。信托公司要建成“百年老店”,必須要順應我國家庭財富迅速積累和資產管理市場蓬勃發展的大趨勢,發揮信托本源制度優勢,大力培育傳承文化,深耕財富管理和家族信托業務,打造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信托業務品牌。信托公司要高起點、高標準地引進和培養優秀專業的家族信托人才,造就一批專業素養高、行業經驗豐富的高素質團隊,從過去低端的“管錢”向高端的“管事”轉變,為客戶量身打造從資產管理到家事管理、從物質傳承到精神傳承的一攬子服務,滿足高端客戶的全方位需求,成為高端客戶的總管家和財富的守護者。同時,要改造信托公司現有的以融資為主要目標的業務架構,構建適應財富傳承的業務和管理模式,開發家族信托的業務系統,逐步建立與財富傳承相適應的風險控制及管理系統,為有效實現財富傳承信托目標提供堅實的技術和管理支撐。
用好創新文化,專注主業回歸本源。信托業要實現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充分發揮信托制度靈活性的優勢,但也要審慎把握創新方向,避免走上利用信托制度優勢開展簡單低端的通道業務、充當監管套利工具的老路。要鼓勵信托公司圍繞實體經濟需要開展創新,在“三去一降一補”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方面挖掘市場空間,為實體經濟提供創新性、綜合性、多樣性的金融服務。要順應“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需要,在債轉股、投貸聯動、房地產信托投資基金(REITs)等方面,積極探索實業投行的新路。要鼓勵信托公司圍繞信托本源價值創新,在當前財富傳承、企業年金、薪酬管理、員工持股、慈善事業等方面市場需求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充分發揮信托關系獨有的制度優勢,打造專屬領域。要鼓勵信托公司圍繞自身資源稟賦優勢創新,選擇適合自己深耕的業務領域,積極創新業務品種,逐漸培育自身競爭力,培育不可替代的比較優勢,在市場上牢牢占據一席之地。
良好的受托文化是信托業的靈魂,良好受托文化的培育任重道遠,不可能一蹴而就。信托業要不忘信托本源這個初心,牢記服務實體經濟這個使命,持之以恒加強受托文化建設,鍥而不舍,久久為功,用信托文化的強大精神力量支撐起信托業更加美好的明天!
本文首發于《中國金融》雜志2018年第4期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銀監會信托監督管理部主任)
責任編輯:杜琰 SF007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