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時報
“您好,我是銀行信貸中心的,現在我們新推出了幾款貸款產品,利率低、額度高,您可以了解一下!”
“征信不好也能貸款,我們可以提供多種貸款方案,100%包過!”
……
在互聯網平臺上,這類花式攬客的廣告并不少見。然而,不少曾經咨詢過相關服務的消費者告訴記者,“這些人往往聲稱自己是銀行的信貸人員,但實際上都是貸款中介。”
《金融時報》記者注意到,近年來,有不少不法貸款中介充斥在各大網絡平臺,他們冒充銀行工作人員或未經授權以銀行名義對外進行虛假宣傳、提供信貸咨詢、業務辦理,誘騙消費者通過其辦理貸款,以索取高額手續費。
對于貸款中介擾亂市場的行為,連日來,已有不少銀行機構公開發布聲明并提示相關風險。
記者梳理發現,在各家銀行的聲明中,主要提到了兩個重點:一是銀行并未與任何中介機構或者個人合作開展貸款業務;二是在貸款辦理的過程中,銀行并不會額外收取其他費用。
8月15日,建設銀行廣東韶關分行表示,對于在該行辦理的農戶信貸產品,該行明確聲明并未與任何貸款中介機構合作,并且未委托第三方機構或個人收取任何費用。
日前,浦發銀行贛州分行也鄭重聲明,“未與任何不法貸款中介開展合作”。同時,該行所有貸款業務均未與任何中介機構和個人合作,在該行辦理的貸款除按合同約定按時還本付息外,無需繳納中介費等其他任何費用。
除了上述銀行外,今年以來,還有農業銀行、中國銀行、郵儲銀行、民生銀行、太原農商銀行、武漢眾邦銀行等多家銀行及分支機構就不法貸款中介提示風險。還有不少銀行直接對不法貸款中介“宣戰”。
例如,8月14日,中國銀行陜西省分行在公開聲明中表示,如發現有第三方冒充銀行進行虛假宣傳、提供信貸咨詢及業務辦理,從中收取中介費等不法行為,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如發現任何機構、個人虛假宣傳或索要中介費用各環節經辦人員吃拿卡要等問題線索,請撥打舉報電話。”太原農商行表示。
《金融時報》記者注意到,這并非銀行業首次針對“黑中介”亂象密集發聲。
2023年,原銀保監會曾發布《關于開展不法貸款中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開展不法貸款中介專項治理行動,對誘導、幫助借款人違規申請貸款的中介,納入合作黑名單等。當時,就有不少金融機構針對這一問題向消費者提示相關風險。
此外,還有多地政府機關及金融監管局也重拳“出擊”,組織專項行動,重點打擊貸款中介領域的違法營銷、騙取貸款、非法放貸等行為。
“就不法貸款中介來說,其合謀騙取銀行貸款的行為具有暴利屬性,業務操作層面也有一定的隱蔽性,故而不乏有機構或個人鋌而走險,很難從根本上消除。”星圖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洪言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業內人士看來,根治“黑中介”亂象,要從供需兩側解決問題。
“銀行機構要增強合規意識和風險意識,引導全行樹立正確的業績觀、發展觀,杜絕與非法中介合作。同時,對于部分相對規范的貸款中介,要實行總行準入,從源頭上嚴格把關。”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受訪時表示,同時,金融消費者申請貸款應直接到正規金融機構辦理,或者通過金融機構的線上渠道,切勿將個人信息材料提供給貸款中介機構,更不能有僥幸心理。
“要警惕不法中介虛假宣傳,欺騙和誤導消費者。所謂‘放款快、無抵押、無擔保’等宣傳,實際隱藏高額收費陷阱、個人征信受損、信息非法泄露等風險。”郵儲銀行四川省分行提示消費者,在辦理金融業務時,做到“四不”,即不隨意透露身份證、銀行賬號等個人信息;不隨意授權他人辦理金融業務;不輕易登錄不明網站和鏈接;不輕信自稱某金融機構的陌生來電,避免個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造成財產損失。
責任編輯:秦藝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