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用益觀察
針對違規剛性兌付問題,年內有多家信托公司因此事被處罰。
在金融市場中,剛性兌付一直是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所謂剛性兌付,指的是當金融產品到期時,無論實際投資收益如何,發行方都按照約定的收益率向投資者兌付本金和收益。
業界觀察人士表示,剛性兌付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金融市場的風險定價機制。投資者往往只關注收益率,而忽視了產品背后的風險。這導致一些高風險的投資項目能夠輕易獲得資金,而真正優質但收益率相對較低的項目可能被忽視。
同時,剛性兌付也給金融機構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為了保證兌付,金融機構可能不得不采取一些高風險的投資策略,或者通過借新還舊的方式來維持資金鏈,這無疑增加了金融機構的經營風險。
今年8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湖北監管局公布相關處罰信息顯示,交銀信托因存在違規對風險項目進行剛性兌付;貸后管理不盡職,導致信托貸款資金違規流入禁止性領域;數據安全管理粗放存在風險隱患;數據治理體系不健全,監管報送數據存在漏報和錯報的主要違法違規事實,湖北監管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二十一條、第四十六條及相關審慎經營規則,對其罰款120萬元。
對此,交銀信托發布公告稱:公司將繼續履行誠實、信用、謹慎、有效管理的義務,對監管指出的問題高度重視,并嚴格按照監管要求落實整改。
用益信托研究員帥國讓認為,對信托公司剛性兌付嚴格監管的意義在于,一方面遵循“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的市場原則,進一步提高投資者的風險意識;另一方面打破剛性兌付將使風險與收益更匹配,利于我國金融市場的長遠發展。當前信托業已步入了強監管、嚴監管、重處罰的新階段,未來監管更加注重行為監管、功能監管及穿透式監管。強監管目的是促使信托公司合法合規經營,防范金融風險,從而促進信托業穩健高質量發展。
另據統計,截至11月15日,年內先后已有昆侖信托、山西信托、陸家嘴信托、國通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及相關責任人收到監管罰單,累計罰款超過3200萬元,年內被監管處罰的信托公司相關責任人達到51人。
“不突破信托產品的剛性兌付局限,就難以真正讓市場在金融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把市場的問題真正交給市場來解決,是深化金融改革的主攻方向和必然選擇?。”本報專家組成員、清華大學法學院金融與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員邢成表示。
邢成建議,新時期的信托監管更重要的是“寓管于服”,僅依靠“堵”并非治本之策,還需在“疏”上下功夫,激發市場的內在動力。這意味著監管部門要在確保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適度放寬對金融創新的限制,為信托公司提供更大的創新空間。比如,通過監管評級分類、鼓勵支持部分信托公司探索新的業務模式和服務方式,滿足實體經濟多樣化的金融需求。同時,加強監管與市場的溝通機制,傾聽行業聲音,及時調整監管政策,確保監管既不過度干預市場,也不落后于市場發展的步伐。?
去年,《關于規范信托公司信托業務分類的通知》(以下簡稱為《通知》),將信托業務進行三分類,為行業發展明確了方向。近日,中國信托業協會發布《2024年度上半年中國信托業發展評析》提到,信托公司要深刻理解和把握《通知》出臺的背景以及業務分類的底層邏輯,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和人民美好生活推動創新,自覺在法律法規和監管許可的框架下開展經營活動。
來源:信 托 百 佬 匯、金 融 時 報等
責任編輯:張靖笛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