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于見專欄
在“雙標”風波之下,海天味業的第三季度財報,堪稱史上最差成績單。據海天味業發布的財報顯示,2022年第三季度,海天味業營收約55.62億元,同比下降1.77%,凈利潤約12.74億元,同比下降5.99%,營收凈利潤雙雙下滑。
近年,國家政策倡導要增進民生福祉,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質。而以“內需”促進經濟循環,也是后疫情時代的主旋律。因此,作為“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些生活必需品,海天味業原本也是風向所指,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
不過,在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消費升級也成為大勢所趨,而消費者對衣食住行產品與服務的要求,也水漲船高,甚至近乎挑剔。
‘于見專欄’認為,“雙標”事件引發輿論風波的背后,也是海天味業沖擊高端乏力、甚至無功而返的信號。而其與千禾味業等主打0添加產品的品牌相比,海天味業至今更像是在“吃老本”。
只不過,時過境遷,海天味業過去靠品牌、營銷、渠道制勝的策略,顯然已經有些行不通了。因此,擺在海天味業面前的發展危機,正在形成一觸即發之勢,甚至會讓未來海天味業的地位岌岌可危,而在內憂外患之下,海天味業或許也是時候做出一些改變了。
1
輿情背后,海天味業沖擊高端受挫
海天醬油“雙標”事件發生在2022年十一期間。雖然該事件已經告一段落,但是從當時海天味業的回應,以及輿情爆發的情形來看。該事件暴露了海天味業多方面的問題。
其一,海天味業公關失利,其實是其“潛意識”作怪。例如,在海天連續三篇的回應中,海天味業都在聲明調味料使用添加劑的合理性。而且,海天味業也公開表示,其高中低端產品,均分為包含食品添加劑的產品以及不含食品添加劑的產品。
言外之意,調味產品使用添加劑非常正常,而海天味業已經進行了分門別類,消費者可以根據消費能力與需求,自由選擇。
但是據業內人士分析,這其實是海天味業在玩文字游戲。因為“0添加醬油”,實際生產及使用門檻更高,例如,這類產品需要條件更高的保鮮、儲存條件,更是調味產品的高端化方向。而在這樣的前提條件下,日常高頻使用的調味產品,恐怕并非所有消費者都具有這樣的消費能力,可以自由選擇。
而對于海天味業,雖然其“0添加”的產品早在2014年左右即已上市,卻在市場鮮有存在感,也讓其產品分為包含添加劑、不包含添加劑兩類的說法慘遭“打臉”。
其二,對比主打0添加的千禾味業,海天味業0添加的“高端產品”,銷量也十分慘淡。據公開數據顯示,千禾味業,2021年的產量已經達到了27.53萬噸,銷量完成了26.36萬噸。而海天味業早在8年前就開始布局該類產品,但時至2021年,其“0添加系列產品”也才售出了4萬噸。
由此可見,被用戶質疑雙標的背后,其實是海天味業沖擊高端乏力、0添加產品并無足夠市場認知及市場占有率的尷尬使然。
導致這種尷尬的背后,一方面是因為消費者對于味業產品如何分級,缺少足夠的知識儲備與消費認知,另一方面則是消費者越來越注重調味產品的健康安全的信號。而回歸到海天味業自身,或許與其對于消費者的市場教育不足、品牌定位不夠清晰有關。
據了解,我國調味品市場規模約為4000億,品類分為醬油、味精、食醋、料酒等17個細分市場,醬油銷售額約占調味品市場的三分之一。但是其天花板之低,也肉眼可見。而海天味業作為占據市場份額最高的龍頭企業,也是離天花板最近的那一個。為此,在沖擊高端受挫之時,海天味業也急需尋找有效的第二增長曲線。
2
業績下滑,第二增長曲線難尋
在前三季度營收下滑的同時,海天味業前三季度的盈利能力也出現了頹勢。據財報顯示,雖然海天味業前三季度的總營收達190.94億元,同比增長6.11%,但凈利潤為46.67億元,下降0.86%。這是上市以來海天第二次報告期內出現凈利潤下滑的情況。
海天味業的凈利潤下滑,固然受疫情、消費需求萎縮、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等因素的影響,但是據觀察,其調味產品的升級迭代節奏,難于匹配升級之后的消費市場,從而導致原有的產品受市場經濟環境影響較大,也是根本原因之一。
可以預見的是,海天味業第四季度的市場表現,也將受此成本壓力的影響。而且,此前海天味業表示,公司暫無提價計劃。因此,海天味業謀求增長,只能押寶拓展新的產品線,尋找新的增長點。
根據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海天味業的非醬油產品實現營業收入28.70億元,占比為29.5%,其中蠔油已經成為海天味業繼醬油之后的第二大單品。與此同時,海天味業還將產品線不斷拓展到飲料、周邊產品、醋、料酒、復合調味料等領域。
前三季度,海天味業料酒、醋等其他產品收入22.03億元,同比增長31.54%。雖然擴充的產品增長十分可觀,但是與其醬油產品的核心地位相比,依然處于公司業務的邊緣地帶,短期內也難以成長為海天味業的中流砥柱,進入海天味業的基本盤。
‘于見專欄’認為,大肆擴張產品線,雖然能為海天味業的營收、利潤增長適當加分,但是或許會進一步稀釋其品牌認知,模糊其行業定位。
例如,海天味業2022年還高舉高打,推出了“喜悅滿滿”胡蘿卜汁和小青檸汁,主打0脂、0防腐劑、發酵,海天味業在飲料領域逐步開始構建產品矩陣。而2021年3月,海天味業也還推出了一款名為“愛果者”的蘋果醋飲料。
與此同時,海天味業還布局了勺子、百潔布、圍裙、棉布袋、U型枕等廚房周邊產品,極簡的風格、高顏值的外觀設計,也被視為海天味業試圖貼近年輕消費群體的新招式。
不過,在海天味業基本盤已搖搖欲墜、其高端化方向也近乎迷茫之時,海天味業還憑空多出這么多產品,不得不令人擔憂,其如何在強敵環伺、高手如云的調味品賽道擁有品牌識別度,未來又何以立于不敗之地。
要知道,目前連元氣森林等新消費品牌也對調味料市場虎視眈眈,試圖跨界攪局,入侵海天味業的腹地。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海天味業不是進一步鞏固其護城河,而是靠大而全的策略,試圖打造第二增長曲線,此舉看似創新,風險之大,也不言而喻。
3
市值虛高,新掌舵人難挽困局
作為海天味業的靈魂人物,龐康掌舵海天味業數十年。雖然龐康已過退休年齡,但是毫無隱居之意,而是激情依舊。
其在近期的公開采訪中曾如是說:“未來5年,海天味業會從業務模式、管理層次、科技進步、人才層次等方面全面推動企業發展,堅持“科技立企”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企業、產品研發、產能布局,推動企業向數字化、云計算、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方向轉型,從而實現企業的高質量發展。”
不過,龐康尚未退位之時,近日海天味業卻迎來了高層管理的最大變動。那就是聘任程雪為公司執行總裁。業內人士認為,海天味業此前信心滿滿制定的營收利潤雙雙12%的增長目標,或許難以靠新上任的執行總裁力挽狂瀾。
一方面,從前三季度的增速來看,海天味業目前的營收增長仍為個位數,凈利潤呈現負增長,離其雙指標12%的增長目標還相差甚遠。加上10月份的“雙標”事件影響具有滯后性,海天味業四季度的實際財務表現,雖然尚且不得而知,但是結果卻可以預見。
另一方面,海天味業營收和凈利潤雙雙增長12%的目標,看似不高,實則有些過于自信。要知道。2017-2021年期間,海天味業的營業收入增速一路下滑,從當初的17.06%下滑至9.71%;
與此同時,其歸母凈利潤增速也從24.21%下跌至4.18%。歷史數據呈現的個位數增長,顯然并非偶然,而2022年海天味業想要在營收、凈利潤方面實現大飛躍,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在業績表現不盡于人意之時,海天味業的市值及股價,也被指虛高。早年,海天味業股價超過200元/股,最高時市值超7000億,被業界稱為“醬油茅”。不過,截至2022年12月30日收盤,其股價卻不及百元,市值也是3689億元,相對峰值也幾乎腰斬。
即便海天味業的股價縮水近半,但是依然被認為估值偏高,與其實際投資價值不符。據分析,其市值頂峰期,市盈率超過100倍。陰跌之后進入低谷,動態市盈率依然超過60倍,估值依然偏高。據了解,海天味業增長乏力,卻市值依然數千億的背后,與大量公募基金涌入有關。
例如,2020年末,557家公募基金持有8479萬股海天味業,持倉市值170億,年末海天味業股價收在200元以上。
拋開海天味業連續二十余年銷量高居行業第一的江湖地位,調味品市場進入供需調整期已是不爭的事實。盡管與日本等發達國家相比,醬油人均消費量在理論上還有提升空間。
但是實際情況是,2015年我國醬油產量沖破1000萬噸后,開始震蕩回落,2021年不到800萬噸。背后的原因很殘酷,既不是產能跟不上,也不是無資金投入市場,而是消費雖然在升級,但是需求卻并沒有同步增長。行業整體需求疲軟之下,海天味業的未來也顯得風雨飄搖。
4
結語
作為曾經光芒萬丈的“醬油茅”,海天味業的市場基礎與行業地位毋庸置疑。不過,在消費升級時代來臨之時,海天味業卻陷入了被消費者質疑、被投資者拋棄的尷尬境地。
在0添加成為高端調味產品潛在的高端方向時,海天味業雖有嘗試卻不溫不火,因此也給了其他競爭對手更多彎道超車的機會。而海天味業業績下滑的同時,其不斷向外拓展產品品類,試圖尋找新的增長點,而不是進行品牌差異化,打造品牌護城河,因此也在逐漸喪失市場的同時,也丟掉了投資者的信心。
如今來看海天味業的發展,似乎已經觸底,但是何時才能迎來觸底反彈,不得而知。可以預見的是,海天味業想要根除內憂外患,恐怕尚需時日。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