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趙晉杰
來源:字母榜(ID:wujicaijing)
期待小米造出“年輕人的第一輛車”的年輕人,這次要失望了。
在昨晚直播中,雷軍用15分鐘透露了小米第一輛車的新動態:定位于中高端,定價在10-30萬之間,車型會在轎車和SUV中抉擇,預計3年內上市。
晚上8點整,雷軍準時坐在了小米直播間的鏡頭前,但開頭聊起的卻不是小米汽車,而是帶貨,直到將7天前剛發布的小米11 Pro和小米11 Ultra安排進購物車,才有點意猶未盡的聊起了汽車話題。
在與汽車自媒體人的一問一答中,雷軍基本上重復了一遍3月30發布會上的演講,即小米為什么要造車、小米為什么能造車、小米會怎么造車?
答案依然是老調重彈:此前一直沒做是因為要聚焦在主營手機業務,現在手機重返全球前三,時機成熟,到了補上智能出行,打造AIoT萬物智能互聯生態服務閉環的時刻;能造車是因為有錢(1080億元現金儲備)、有人(上萬研發工程師)、有行業積累(投資小鵬、蔚來等10余家汽車產業相關公司);而小米要打造的是一款能跟小米AIoT生態體系充分聯動的中高端汽車。
比如,雷軍直播中曾舉了一組例子:今天的汽車里為什么不能集成一個新風空調功能,避免車內一氧化碳中毒?為什么不能裝一個加濕器,解決空氣干燥問題?為什么空調不能集成空氣凈化器功能,解決霧霾?為什么不能實現在夏天直接接一杯冰水?
“很多企業都在想怎么把這些東西拿進汽車,而小米打算把他們直接做進汽車里……小米第一輛汽車的關鍵點不是做加法,而是做減法。”雷軍隔著屏幕向外界表著決心,“我們首戰即決戰,(3年后)到時小米發布汽車一定會代表當時的尖端技術和尖端水平。”
有意思的一個細節是,在問道小米第一輛車品牌、定價、車型等關鍵問題時,雷軍都以“用戶投票”作為開場白,通過在其個人微博上連發的3起投票活動,告訴外界小米第一輛車會在轎車和SUV間抉擇,定價會在10-30萬之間。
這也印證了字母榜此前文章《醒醒吧,雷軍才不會造“年輕人的第一輛車”》中的判斷,雷軍計劃10年投入100億美元的決心,側面說明了小米對于想要打造高質量和高技術體驗汽車的目標——小米造車大概率不會沖著“性價比”去了。
不過在汽車品牌命名上,雷軍沒有完全聽從用戶的心聲。盡管有63%的用戶贊成使用小米品牌,但雷軍表示現在還不好說,因為內部“意見不一致”:沿用小米品牌,能夠使用戶認知最大化;啟用全新品牌,則有利于小米汽車打造中高端人設。
“專注、極致、口碑、快”的互聯網法則,再一次被雷軍用到了小米造車上。
75天、85場業內拜訪、200多位汽車行業資深人士深度交流、4次管理層內部討論會、兩次正式董事會,這些數字串起了小米大致的決策路程。雷軍將小米決定造車的幕后故事,盡可能搬到臺前,拉近與用戶的距離。
字母榜曾在《萬億港元在望,百度怎樣踢好臨門一腳?》中寫過,眼下對百度造車更重要的一點,是要盡快讓輪子落地。在等待規模量產的3年間,百度需要做好項目流程管理,有計劃對外披露造車的具體細節和進展,不斷增強外界的投資信心,這樣才能通過二級市場,提振股價表現。對小米來說,這段話也適用。
“智能電動汽車是未來、是趨勢,但想讓用戶掏錢買單,各家廠商就不得不時不時出來宣布些新技術或是新進展,這也是向投資者證明實力的一種方式。”一位新能源汽車行業內人士向字母榜表示。
現在看來,先不管造車實力如何,小米已經早早領悟了這套玩法。
A
忽視直播一開始就被刷屏的“我要看汽車”的留言動態,雷軍堅持帶貨1小時后才切入萬眾期待的汽車話題。
這一小時等待時間,被網友形象稱之為“就像等待春晚開始前的黃金插播廣告”。小米自然不會錯過這波宣傳,將其留給了寄予厚望的小米11 Pro和小米11 Ultra,它們承載了小米沖刺2021高端手機的雄心壯志,尤其是在華為因黑天鵝事件折戟手機之后。
騰訊新聞《潛望》曾報道,在小米決定是否造車的過程中,華為是小米考慮的重要因素。正是因為后者重返主流手機領域的可能性相對渺茫,才進一步促使小米放手雙線作戰,在手機和汽車兩個領域同時發力。
看完雷軍2小時直播的網友,很難不發出“我這是又看了一遍小米春季發布會”的感慨。以為是重頭戲的小米汽車,原來只是雷軍全場直播帶貨中間的一個小插曲。
數據顯示,當晚雷軍所在的小米直播間,躍居帶貨榜第一名,高峰時在線人數接近30萬人。
從手機、筆記本電腦,到路由器、智能手環,小米發動雷軍希望固守主營業務基本盤的決心,也略有表露。
盡管IDC、Canalys等調研機構都發布報告,確認了小米手機重返全球前三的地位,但競爭并未結束。CINNC發布的2021年1月國內手機銷量數據顯示,中國市場智能機銷量約為3070萬部,環比增長21%,同比增長35%。
其中,OPPO以22.3%的市場份額成為中國市場最大的智能機品牌,vivo緊隨其后(19.6%),小米排在第三位,占比16.3%。
手機終端的戰爭仍在加劇,面對華為空出的高端市場份額,OPPO、vivo,包括重生后的榮耀,都已成為小米的強勁對手。作為造車業務大后方的手機業務,小米不容有失。
同時,手機X AIoT更是在去年8月,被確定為小米未來新十年的核心戰略。即便現在多了智能電動汽車業務線,但智能手機業務的核心地位不會改變,這是小米商業模式的護城河。
正如光大證券分析,智能電動車是作為小米AIoT生態圈的一種補充。但在汽車真正成長為能夠驅動小米發展的第二增長曲線之前,小米的主業還是要放在賣掉盡可能多的手機上面。
這也就不難理解,小米大費周章宣傳一周的雷軍直播聊汽車大新聞,最后為什么成了“掛羊頭賣狗肉”的帶貨引流工具。
B
十年前,雷軍推出第一代小米手機,在接受采訪時,曾反復講述過一個故事:18歲在大學圖書館偶然讀到的喬布斯傳記《硅谷之火》,促使了小米的誕生。由此,越來越多媒體開始將其視為“中國版喬布斯”,米粉更是直呼其為“雷布斯”。
十年后,雷軍又開始給小米汽車業務選擇參照物。在講到為什么要造車時,雷軍總會提及自己8年前,也即2013年拜會過兩次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并在當年就成為特斯拉車主的故事。
不過,這次雷軍想用互聯網的方式造車的主意,已算不上顛覆性了。早它之前的蔚來、小鵬們,把這套方法論已經付諸行動。在雷軍投資蔚來之后,李斌還曾特意請教過小米黎萬強有關社區運營的經驗。
現在,小米反過來又開始研究蔚來成功的秘訣了,其中之一就是來自企業創始人的鼓舞和宣傳。
盡管在汽車領域早已名聲大噪,但直到2016年之前,李斌更多都是隱居幕后來掌控一切。“我本身不是一個享受高調的人”,在接受央視采訪時,李斌稱為了蔚來營銷宣傳,自己才開始抽出大量時間面對媒體,一下子走到臺前,高調起來,
“其實每個人都在拿時間投票,你時間花在哪兒了,這就是你那段時間最重要的事情。”這不僅是安撫外界疑慮的一種手段,也是表明自身重視程度的一種形式。
除此之外,雷軍還奉行著“把敵人弄得少少的,朋友弄得多多的”創業成功法則。
媒體爆出的4月2日雷軍與汽車領域創始人與投資人的合影中,涵蓋了李斌、李想、何小鵬、王傳福、王興、沈南鵬、程維、余凱等汽車產業鏈相關的一眾大佬。
其實這是華夏同學會第32次的正式聚會,只不過湊巧輪到小米承辦,再加上3月30日剛剛對外官宣造車,雷軍也順勢而為將當天的討論主題確定為“智能出行、智能汽車與自動駕駛”,并由此引發了外界一片猜想。
隨著小米手機重返全球TOP3,雷軍距離“中國版喬布斯”更進一步,但如何成為下一個“馬斯克”,就要看3年后的小米汽車能不能打了。
參考資料:
《投100億造車!雷軍,是個“狠角色”》混沌大學 朱曉錄
《揭秘小米造車:大量內部員工爭相加入,華為是影響造車的X因素》騰訊潛望 王潘
《小米科技雷軍:只要站在風口,豬也能飛起來》外灘畫報
《小米造車的正反面》寧南山
《雷軍拉著有頭有臉的企業家們為了造車“抱團了”》 投中網 張麗娟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