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三表貓
來源:三表龍門陣(ID:sanbiao1984)
原標題:禍拉拉
這人間實在吵鬧,大家都在做錯的事。
針對“女子跳車身亡”事件,貨拉拉的聲明更像是發給公眾的一封情書。
實際上,在顧客發生變故的第一時間,他們就該坦誠,并等待警方的調查。
我必須吁請大家注意的一點是:警方的調查非常重要。
那份結論有助于我們認知,一樁離奇的事故,平臺的責任、個體的情緒、意外因子,哪個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目前的情況是,該坦誠的時刻,貨拉拉三緘其口;該等待調查結論的時刻,貨拉拉與女子家庭達成了和解。
發現沒有,步點全是亂的。
于公眾而言,這個事件的來龍去脈完全是模糊的。如果第一時間,貨拉拉就與女方家庭就包括但不限于賠償等一攬子方案達成共識,那么這個事件甚至不會曝露在公共平臺。
我注意到官媒的一些評論。
人報稱:“不能總是等出人命才想起補漏洞。”
某視稱:“悲劇發生才看到漏洞,平臺的安全意識來晚了”“正常的話,行車應該有錄音,偏航應該有預警。”
某地運管局稱:“貨拉拉在湘未獲線下運輸許可。”
你看,名門正派齊上光明頂,偉岸的話都讓他們說了。
來,我們一個一個說。
“行車有錄音、偏航有預警。”
這是行業通行規則嗎?
不。
它是某事件發生后,滴滴自行加壓的安全措施。
如果認為這該是通行服務行業的準入門檻,那管理部門就該一視同仁,大力推行下去。
出租車現在采用這套標準了嗎?
如果沒有,請抓緊落實。不然出了事件,媒體再次呼吁:“不能總是等出人命才想起補漏洞”?
屆時,他們會以同樣的熱情呼吁嗎?
另外,出了人命,才想起貨拉拉沒有運輸許可?
這個事難道需要出了人命才想起來嗎?代價未免太大了吧?
所以,真正查漏補缺的僅是貨拉拉一方嗎?
我們不得不正視一個問題:這個行業的準入標準、監管標準是確定的?還是模糊的?這個行業的執法尺度是統一的、嚴格的、常態化的嗎?
公眾基于信任,選擇使用不同門類的服務,但是還有一個巨大的前提:提供服務的企業,亦有巨大的力量在監管它、凈化它。
出了人命,貨拉拉緊急上線了一些安全措施,這當然很好。但我們必須要問的是:沒有這些措施,它也運行了很久,在朗朗乾坤下服務億萬大眾。如果視之為裸奔,這是不是被管理部門應允的?
我迫切需要這個答案。
對于新生事物,當下有兩種聲音。
一種,監管的手不要伸那么長,否則有扼殺創新之嫌。
另一種,監管總是滯后的。
聲音交織背后是巨大的惰性空間。
這個“惰性”也分兩方面:等你出事了我再管、等我出事了我再調整。
恰恰“人命”是催生變化的因子。它被稱為:代價、教訓。
實際上,它是一條鮮活的人命啊。
說到這,我真的還是想知道,一個年輕的女子,到底是什么樣的情境下,她不戀紅塵,決絕赴死?
其他的,就算了吧,因為,你們都認為自己正確,或以后會正確下去。
但人的生命,一次都不能錯。
快點讓我知道吧。
題外話:連帶貨不帶人的標準都貫徹不下去嗎?如果只是帶貨,錄音等安全措施有必要嗎?過度承諾,過度加碼,是否也跑偏了?
思考題:你如何看待這個事件?鍋怎么分?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