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公募基金低配的銀行股,未來還有多大的吸引力?
銀行股大漲成為近期市場最大的熱點。而且,部分銀行股股價也創下歷史新高,銀行在第二季度期間備受基金嫌棄,數據顯示,全部公募基金和主動型基金重倉持股中,銀行股占比分別為4.1%、2.3%,較2020年一季度繼續下降。
基金經理的上述操作,似乎成為險資等機構的反向指標。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國內一家超大型基金公司旗下銀行主題基金在三季度期間申購環比增長約6倍,同時從二季度的凈贖回變成三季度的凈申購,該銀行主題基金七成以上的投資者皆為機構。
而在機構大量資金申購銀行主題基金的同時,同一家基金公司旗下的醫藥主題基金卻在同一時間由凈申購變成凈贖回,顯示出險資等機構的風險偏好從三季度開始有所降低,而最近銀行股的強勢拉升,某種程度上暗含機構持倉結構的繼續優化。
銀行股拉動主題基金凈值走強
在A股科技、消費、醫藥歇停之際,銀行股的表現吸引了市場的眼球。招商銀行、平安銀行、寧波銀行最近創出股價的歷史新高,著實令投資者感到吃驚,就連看起來彈性比較弱的宇宙行——工商銀行的股價也都在上周五大漲5.89%。
雖然公募基金經理對銀行股的配置已不再上心,科技、消費、醫藥成為基金在A股打三大核心資產,但從最近的基金凈值波動情況看,科技主題基金、醫藥主題基金的凈值回撤較大。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北京一家基金公司旗下科技主題基金在最近四個月內的凈值回撤接近30%,而該基金在上半年還曾被坊間視為年內基金冠軍候選。醫藥主題基金也大致類似,由于前期獲利盤較大、估值分歧、醫藥政策短期擾動等因素,一些醫藥主題基金的凈值在短短一個月下跌約10%。
在科技與醫藥類基金產品凈值向下回撤的同時,銀行主題基金的凈值漲幅卻在近段時間排名行業前列。比如,工銀金融地產基金的凈值,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凈值上漲接近8%。
工銀金融地產基金是一只典型的行業主題基金,也是銀行主題類基金中規模較大的一只,具有一定的風向指標意義,實際上該基金也是一個投資工具,通過該基金可以實現對銀行股的集中投資,相對來說,大多數基金產品實際上已對重倉銀行股提不起興趣。
兩大基金申贖變化暗含機構調倉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工銀金融地產基金就是一只以機構投資者為主導的基金產品,根據該基金的持有人結構顯示,該基金約72%的投資者為機構。這就意味著,工銀金融地產基金的規模變動,能在相當程度上反映出包括險資在內的機構資金的風險偏好變化。
進一步觀察發現,在今年第三季度期間,投資者申購26.19億份,較第二季度的份額申購規模增長高達5.64倍,考慮到第三季度還有贖回16.08億份,凈申購份額為10億份,而在今年第二季度期間,申購3.94億份、贖回6.50億份,二季度實際上是凈贖回2.56億份。
也就是說,考慮到工銀金融地產基金的持有人結構以機構投資者占七成以上,從第二季度的凈贖回2.56億份,到第三季度的凈申購10億份,這可能暗示出包括險資在內的機構資金的持基策略正發生微妙變化。
持基策略的變化暗示,機構的風險偏好可能正在降低。
券商中國記者在采訪中獲悉,一些機構資金正將手中所持有的基金資產,從較高估值的科技醫藥主題基金,轉移到其他基金產品上,比如銀行主題基金。
就在工銀金融地產基金從凈贖回轉向了凈申購,同一家基金公司旗下的另一只基金產品,卻從凈申購轉向凈贖回。
工銀前沿醫療基金規模較大,截止第三季度末資金規模超過65億,該基金在醫藥類基金中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在申贖規模變化上,工銀前沿醫療基金從第二季度的凈申購9.25億份,變成了第三季度的凈贖回0.6億份。這個基金的變化與工銀金融地產基金的申贖變化,完全相反。
上述信息也可以看出,包括險資在內打許多機構投資者在持有基金的策略上,已偏于謹慎,尤其是當醫藥股估值高企、獲利盤豐厚之際,這些機構資金正盡可能的調整資產分布的策略,而指向銀行股的主題基金成為一個重要的選擇。
基金集體調研銀行說明什么
因為許多資金相信物極必反,相信人多的地方不要去擠。
從公募的配置數據看,銀行股確實是一個人少的地方,中信證券研報指出,2020年第二季度末的公募基金持倉銀行股情況,進一步降至歷史極低水平,全部公募基金和主動型基金重倉持股中,銀行股占比分別為4.1%、2.3%,較2020年一季度下降2.2個百分點、1.3個百分點。
人多的地方別去擠,那么必然就指向了醫藥股,公募基金披露的二季報數據顯示,公募基金配置醫藥行業持倉比例達到23%,創下歷史新高。券商中國記者統計了18個明星基金經理的持倉,這18人合計管理資金約為9000億,管理全市場主動偏股型基金中約23%的資金,持倉分析發現,這些管理規模明星基金經理的前十大重倉股均包括了醫藥股,幾乎人人都愛,但銀行股卻并非如此。
在此背景下,公募基金的持倉似乎成為反向指標?相比80倍的科技股、50倍的醫藥股,便宜的銀行股的確從第三季度開始持續吸引一些機構資金尤其是低風險資金的關注和布局,就像機構資金對工銀金融地產基金的申購那樣。
截至11月初,銀行板塊PB、PE均為30個中信一級行業中最低,分別為0.70倍、6.34倍,這么便宜的銀行股所處的A股市場環境,恰恰是高估值的科技股、醫藥股已經漲不動了,不僅如此,在11月初還多次出現白馬股的瘋狂砸盤,這種砸盤必然意味著,持有科技、醫藥和消費的資金,已經有了新的選擇。
便宜的銀行股從11月初的機構調研中得以顯露市場力量的變化,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11月2日-11月6日期間,在短短五天時間,蘇州銀行、無錫銀行、蘇農銀行、張家港行等4家銀行股接受了機構的13次調研,累計接待機構投資者85家,其中包括南方基金、匯添富基金、銀華基金、興全基金等一線超大型基金公司。
今年7月中旬成立的部分爆款新基金,在其新基金的建倉期策略,也顯露了基金經理的某些思路變化。
比如發行規模高達286億的華安聚優精選基金,根據其第三季度的持倉報告顯示,前十大重倉股中有多達五只指向了銀行股,其中前三大股票皆為銀行,分別為招商銀行、平安銀行、寧波銀行。由于這些新基金在建倉期將倉位指向了銀行股,從短期的表現看,這些思路反其道為之的爆款基金,其凈值增長情況良好,華安聚優精選基金自7月中旬開始入市至今,收益率已接近12%。
相比之下,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華南地區的一只在6月中旬入市的爆款基金,規模亦超過200億,其建倉期策略依然延續了前期較為熱門的科技主線,雖然入市早了一個月,但截止2020年11月30日,該新基金的收益率尚不足6%,跑輸對手約六個點,也就是說,相比前述重倉銀行的同類基金,該基金似乎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賣方機構最近也在力推銀行股,中金發布研報指出,頭部銀行進入新型增長階段,表現為利潤增長保持在10-20%,非息收入占比接近50%,ROE為代表的盈利能力繼續提高至20%。目前市場顯著低估了頭部銀行估值天花板,仍然沿用PB為主的估值模式。損益表的重構必然帶來估值體系切換,中金公司認為,上市銀行信用成本高點、凈不良生成率高點、業績底部在二、三季度確認,自此銀行利潤增速有望陸續顯著提升,呈現為V型反轉,未來A股和H股銀行都有60%以上的上漲空間。
到底是階段性補充還是長期邏輯?
在這種背景下,一些基金公司也關注到金融板塊的機會,諾德基金公司認為,國內經濟和企業盈利在持續改善,這可以從近期投資、消費、進出口、金融等數據得到驗證。美國大選的不確定性落地,有利于風險偏好的提升。宏觀流動性大幅收緊的可能性也較小。綜合來看,短期內市場有望仍舊保持震蕩上行的趨勢。從中長期來看,全球流動性大概率仍會處于充裕狀態;我國金融開放的力度加大,外資持續流入的趨勢大概率不變。
諾德基金強調,宏觀經濟和企業盈利逐漸開始復蘇,銀行股有望迎來估值修復。當前資本市場戰略地位提升到新高度,券商在資本市場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方面將發揮更大作用,同時股票市場指數上行和交易量放大促使經紀、兩融、券商自營等業務迅速發展,券商有業績和估值雙擊的可能性。地產方面,“房住不炒”的主基調在未來仍將延續,但“因城施策”被給予更大肯定,將與“房住不炒”相輔相成,成為長期房地產調控的導向政策。拿地和融資向頭部房企集中的邏輯依舊成立,行業集中度將繼續保持提升。龍頭公司可以繼續賺業績的錢,同時由于估值處于歷史低位,在流動性寬裕的環境下大概率將有估值修復的機會。
但分歧也依然存在,部分基金經理認為,銀行股從長期的邏輯角度,已失去吸引力,基金經理對銀行股的投資機會的關注,更多在于短期階段性機會的捕捉,雖然在科技、醫藥和消費中場休息之際,銀行股可能在機會上更為確定,但從長期投資的吸引力而言,銀行股對基金經理的吸引力并不高。
而就在市場關注銀行股的投資機會及部分銀行股創出股價歷史新高之際,超過五只銀行股被調出指數樣本股。
11月27日晚間,上海證券交易所與中證指數有限公司宣布將調整上證50、上證180、上證380、科創50等指數的樣本,中證指數有限公司同時宣布將調整滬深300、中證100、中證500、中證香港100等指數的樣本,本次調整于12月14日正式生效。
本次樣本調整,上證50指數更換5只樣本,調出交通銀行、郵儲銀行、中國銀行(維權)、中國重工、洛陽鉬業,調入恒生電子、中泰證券、海天味業、韋爾股份、兆易創新。此外,上證180指數也更換18只樣本,公牛集團、中微公司等調入指數,中信銀行、上港集團等調出指數。中證100指數更換10只樣本,隆基股份、山西汾酒等調入指數,廣汽集團、南京銀行等調出指數。
顯而易見的,銀行股究竟能否擔任長期布局的品種,還存在較大的市場爭議,但銀行股在高估值的基金重倉股的襯托下,銀行所具有的補充性低估值品種的機會,也很難被市場所忽視。
責任編輯:陳鑫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