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隨著外資搶籌稀缺板塊的進程不斷深入、海外進入緊縮周期,明年流入規模或下降。
今年12月,北向資金突破4000億元大關,較2020年幾乎翻倍。不過,隨著外資搶籌稀缺板塊的進程不斷深入、海外進入緊縮周期,明年流入規模或下降。進入“真凈值”時代、收益壓力較大的銀行理財子公司(下稱“理財子”)則將成A股市場的主要增量。
據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目前多數理財子都忙于在年底前完成凈值化轉型,因而權益投資比例今年有所下降,明年加碼權益的趨勢將提速,強化與公募基金的合作將是主流模式。
野村東方國際研究部主管高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受海外貨幣政策影響,預測2022年外資流入將降至2000億元;公募基金募資規模雖在提升,但環比增速將下行;銀行理財對A股配置力度有望伴隨資管新規過渡期的結束而逐漸提升,預計未來5年每年將有近3000億元的流入規模。
加息周期下海外資金流入或放緩
在發達市場流動性充裕、市場情緒樂觀的時候,新興市場往往也會獲得相對充裕的資金流入。反之亦然。
盡管國際機構普遍看好A股2022年的走勢,且認為北向資金仍將有近2000億元的流入,但很難與2021年匹敵。高挺對記者表示,早前外資加碼A股主要受到兩重因素影響:一是外資認為A股確實有一些海外稀缺的標的,例如白酒(H股也無白酒);二是海外市場情緒偏樂觀、風險偏好較高時,也會帶來相對充裕的資金流入A股,因為新興市場在國際投資者心中是一個風險偏高的市場。今年,全球央行釋放大量流動性,美股更是獲得了近20%的漲幅。通聯數據Datayes!的數據顯示,截至12月24日收盤,北向資金年內凈流入量達440億元。
進入2022年,上述支持因素都將有所消退。美聯儲上周宣布加速縮表,并暗示從2022年4月開始加息,明后兩年各加息3次;同日,英國央行意外宣布加息15個基點,歐洲央行的超鴿派論調也有所收斂;日本央行在12月議息會議上表示,將把小企業緊急融資延長6個月,但將于本財政年度末(2022年3月)停止購買企業債券。突如其來的“鷹派轉身”令投資者開始擔憂海外估值高企的金融資產。
此外,近期中國證監會打擊“假北水”的舉措也一度沖擊市場情緒。不過,該影響遠不及海外自身情況變化的影響來得大。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方面對記者表示,實際情況來看,中資機構陸股通持股市值占北上資金比重不足4%,交易金額在北向交易中占比約1%,且98%投資者已開立A股證券賬戶,預計對市場實際影響不大。
理財資金有望每年增長3000億元
不過,結構性資金進入A股的中長線趨勢并未改變,只是主力有所變化,理財資金將接棒。
高挺告訴記者,“此前我們和多家理財子客戶進行路演,理財子的收益壓力是很大的,希望通過增配權益資產來增厚收益。”不過他表示,這是一個比較長的趨勢,理財資金規模高達近28萬億元,不會一蹴而就,理財子的運作需要時間才能成熟起來,預計未來5年每年將有近3000億元的流入規模。
據記者了解,今年底前,各大理財子都在加碼備戰“真凈值”轉型。12月初,記者接到一條來自某股份行下屬理財子的短信稱,根據《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的監管要求,產品管理人擬于2021年12月2日針對您當前持有的產品【xx銀行現金寶(3號)人民幣理財產品】進行凈值化轉型(即由“預期收益率型產品”轉為“凈值型產品”),投資者原持有本金及未分配收益將以凈值為1.00進行份額轉化。轉型后,產品實現每日紅利再投等設置。若不接受上述調整,請于【2021年12月2日15:45】前對本產品進行贖回。
此前第一財經記者報道,多數理財產品凈值平穩,這主要是靠攤余成本法。經歷了幾年的凈值化轉型,在監管允許一些定開產品采取攤余成本法的騰挪空間下,一心投入“沖規模”的理財子大量發行7天、30天、3個月、半年期的中短期定開產品。這些是需求最大的“沖規模利器”,而這些產品大部分是成本法估值的客戶,配置非公開債券等資產,如此產品凈值毫無波動,也提升了短期產品的客戶體驗和收益。但今年下半年監管方面明確,攤余成本法需退出歷史舞臺。
多位理財子投資經理和負責人都對記者表示,加碼權益資產是必須轉型的方向。“但鑒于理財子的權益投資能力仍需要建設,理財子其實也是投公募基金,主要是挑選好的基金產品和管理人。明年可能會增加發行類似公募FOF的產品。”某股份行理財子投資經理對記者表示。
“早晚都要凈值化轉型,理財子從自己構建公募股票基金FOF開始鍛煉,向公募基金學習。”某國有大行理財子投資經理此前對記者稱。據記者了解,有理財子的股票投資占比已經提升到20%,更不乏建設股票直投團隊的理財子。
控制回撤并力爭超額收益
相比公募基金,理財資金客群的風險偏好較低,因而控制回撤的需求更大。
以率先發行純股票型理財產品為主的匯華理財為例,匯華理財權益配置總監董偉煒表示,2019年、2020年持續跑贏的茅資產“躺贏”風格在今年2月春節前后開始失效,估值約束開始產生,預期景氣度成為市場的核心驅動因素。部分行業龍頭(尤其是跟房地產相關的)景氣度出現顯著轉折,導致股價持續下跌。可見今年總體市場震蕩,上游跑贏下游,成長跑贏價值,小盤跑贏大盤,因而管理人先需要對市場有一個基本準確的判斷。具體的運作上,理財產品尤其需要關注回撤控制,需要以主動、智能結合的方式進行。
他表示,在組合構建上,分別采取了核心-衛星策略和杠鈴策略。前者是指有一個核心方向的配置,其余“衛星”圍繞核心運轉。主要以成長方向為核心,戰術性把握消費、周期、醫藥等行業的階段性機會;后者是指左右兩邊平衡,更多會應用在一些成長股階段性遭遇逆風的情景下。長期仍看好成長股方向,但在短期逆風的情況下,結構調整上會向其他方向上傾斜。
“由于部分景氣賽道里的公司估值較高,因此大概率波動會有所加大,2022年賺錢難度高于今年。我們會適當通過一些波段的操作去平抑可能的大波動。”他表示。
責任編輯:張書瑗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