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海證券報
第三方基金銷售巨頭天天基金網近日向上證報提供的一份數據顯示,該平臺用戶2020年權益類持倉的平均收益率僅19.19%,遠不及平均回報超40%的權益類基金。業內人士分析,2020年雖是權益類基金“大年”,但部分基民追漲殺跌、頻繁操作,最終導致收益縮水。
基民收益率遠不及基金本身
回顧2020年,權益類基金大放異彩,基民投資收益的差別一般在于賺得多與寡,而非盈與虧。天天基金網數據顯示,2020年,全市場98.2%的基金實現盈利,該平臺也有近95%的用戶實現盈利,這兩個數據比較接近。
令人意外的是,盡管權益類基金表現突出,但基民的賺錢效應卻遠不及基金的賺錢效應。天天基金網數據顯示,該平臺用戶權益類持倉的平均收益率僅19.19%,大幅低于去年權益類基金42.15%的平均漲幅。
業內人士認為,天天基金網是市場上領先的基金銷售平臺,其大樣本數據具有較強的代表性。歸根到底,頻繁交易、追漲殺跌是影響投資者收益成績的重要因素。其實,去年支付寶理財平臺也曾提示,拿住不動的基民比起頻繁交易的基民,理財收益增加了30%左右。
收益縮水源于兩大癥結
有第三方基金銷售機構人士認為,不少基民極為重視短期收益,會頻繁捯飭買賣基金,還有人每天“盯盤”基金估值走勢,將追漲殺跌演繹得淋漓盡致。這是很多基民去年收益率沒有達到權益類基金漲幅平均線的第一大原因。
“去年頻繁申贖的用戶絕對不如買一只好基金并放著不動的投資者賺錢。”該人士說,雖然“炒股不如買基”的理念愈發深入人心,但是買基不應當是“炒基”,部分投資者單純地把基金當成了股票的替代品,頻繁申贖自然令收益縮水。并且頻繁的贖回會增加不少操作成本,若算上買入基金時的申購費用,則又是一筆開支。
除此之外,追漲殺跌是影響基民投資收益的第二大原因。去年春節后,以及7月大漲后的調整中,彼時部分平臺甚至出現了大量贖回單“帶崩”系統的情景。業內人士認為,在這兩次階段性的波動中,選擇贖回的基民皆以踏錯節奏告終。如果基民持續持有,可能就不會因為短期波動而恐慌割肉,造成損失。
恐慌的反面是狂熱。今年以來,基金發行熱度又一次急劇躥升,截至1月18日,已誕生了20余只“日光基”。其中,易方達競爭優勢企業認購資金超2000億元的消息更是刷新了人們對“購基狂熱”的認知。1月18日晚,基金一詞再度登上微博熱搜榜。
“現在可能就差一個比‘爆款’更高級的詞來形容當前的基民認購熱情。”有老基民如是說,除了瘋搶新基金,行情稍有波動就調倉的基民也不夠明智,但身邊確實有不少投資者“越漲越勇,一跌就怕”,生怕錯過了行情拐點。
長江證券分析師鄭凱認為,投資者總傾向于在行情中后期、大幅上漲后大量申購基金,而在行情低迷時則選擇贖回操作,所以就容易產生“基金賺錢而基民不賺錢”的現象。
“牛基”考驗的是投資者
“即便投資者貫徹長期投資,即便提前知曉未來會有美好收獲,投資過程中的煎熬要遠超投資者的想象。”鄭凱說。
他舉例了幾只長跑牛基的持有體驗:統計至去年11月4日,持有某只16年實現36倍收益的牛基,基金持有人要忍受2次腰斬級別的凈值回撤,還要忍受5次年內凈值最大回撤20%左右的折磨;同樣,持有另一只16年22倍收益率的牛基,也要忍受2008年近60%的巨大回撤。
鄭凱認為,在行情火熱之余需多一點思考,要想從牛基中獲得足夠多的回報,投資者的付出遠比普通人理解的要多。
當然,還有一種規避人性弱點的辦法,即定投。中歐基金認為,定投本身是持續加倉的過程,每期投入固定的金額,沒必要糾結加倉還是減倉,如果設置的定投期限較長,當前市場是漲是跌,拉長時間看不過是短期一朵“小浪花”罷了。
責任編輯:張書瑗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