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文|連一席? 沈思越? 裘翔? 楊帆? 遙遠?
許英博??徐濤? 付宸碩? 劉海博
姜婭? 華鵬偉? 吳威辰? 陳竹
美國補制造,中國向新質。回顧2024年以來,產業政策加碼下制造業回流和AI革命是美國經濟“虛火”暫時得以延續的兩個關鍵,中國則通過舉國體制加速強鏈補鏈,且開啟一輪新質生產力發展熱潮。展望2025年,全球范圍來看,產業鏈重構仍將持續,AI革命則從大規模基建期向應用落地切換敘事,國內一方面需加速推進產業整合以解決產能過剩問題,另一方面“先立后破”培育產業新動能,我們將其核心特征概括為:智能、安全、新質與整合,并總結為2025年十大產業趨勢。
▍復盤2024以來,政策密集出臺支持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新舊動能轉換持續。
當前,我國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期,產業升級換擋需求強烈。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并推動生產要素不斷向新質生產力聚集,是支撐我國經濟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中央和地方政府今年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以支持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尤其是對“兩重”(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和“兩新”(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支持。政策支持下,中國制造和出口逐步走向中高端,但仍有廣闊提升空間。據新華社報道,截至2024年8月底,我國與戰略性新興產業有關的制造企業51.5萬家,較2023年底增長6.4%;出口方面,2024年前三季度我國機電產品出口金額同比增長8%,其中高端裝備增幅高達43%。
▍展望2025,市場站上新起點,尋找產業升級帶來的新質機會。
看內部,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和“十五五”謀劃之年,“十五五”規劃將著力高質量發展,我們預計后續產業政策的亮點將集中在新質生產力和社會民生改善兩方面。我們預計新質生產力方面,科技創新、自主可控、綠色轉型、數字經濟、國企改革與支持等將被重點提及,尤其是科技創新一直是最高領導人的關注重點,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也將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作為一項重要的改革任務,預計政策將聚焦產業升級和自主可控兩方面。看外部,特朗普回歸下美國“價值觀外交”淡化,“交易思維”上升,我國面臨的外部壓力將更多源于經濟層面,而非戰略與安全層面,發展與安全將得到更好的統一。針對科技領域,我們認為特朗普或將基本延續當前美國對華的科技遏制框架,從投資、出口、進口、交流和盟友等方面實施對華限制,中美科技博弈或難有實質性緩和,我國自主可控主線預期或將持續強化。
▍“智能”、“安全”、“新質”、“整合”四大關鍵詞將引領2025年十大產業趨勢。
圍繞外部中美競爭態勢和內部發展新質生產力帶來的新機遇,我們將明年產業升級方向概括為四大關鍵詞:智能、安全、新質、整合。首先,“AI+”仍是全球科技產業的發展主線,且隨著大模型能力在多模態、邏輯推理等方面的持續進步,料2025年AI將與千行百業的數智化轉型深度結合,持續驅動產業投資機會;其次,安全將繼續為各國決策的重點,在特朗普2.0時代,小型摩擦不斷、大型沖突難有或為全球地緣局勢主要特征,中美博弈亦將持續發生;再者,“新質生產力”自2023年9月首次提出以來,當前已成為我國產業發展的核心關鍵詞,料2025年將繼續引領我國產業升級的方向;最后,并購重組在政策導向和產業驅動下正迎來全新機遇,我們認為此輪并購浪潮是可持續的產業趨勢,值得持續跟蹤關注。綜上所述,我們進一步將四大關鍵詞總結為2025年十大產業趨勢。
▍趨勢一:推理接力預訓練,大模型應用價值初步顯現。
2024年以來,伴隨GPT-4o、Llama 3、Claude 3.5、o1的先后發布,基座大模型在性能和成本兩方面持續進步,但AI應用的整體進展相對低于預期。展望2025年,我們認為產業的核心驅動力將從基模迭代逐步轉向推理環節的優化和應用場景的打磨。伴隨推理能力強化+推理成本下降,大模型在B端應用場景的商業價值開始初步顯現,2025年AI應用有望從“預期”轉為“落地”,同時有望繼續對算力需求形成較強支撐。
▍趨勢二:AI手機/電腦進入“兌現驗證期”,AIoT有望迎來供給爆發。
AI終端最大的變革在于重塑了從觸屏向語音與多模態升級的交互范式,從而帶來更加簡潔高效的使用體驗。2024年以來,AI手機/電腦“硬件先行”,以芯片為核心打造AI Ready PC/Phone。展望2025年,端側算力會進一步提升,同時端側應用開始發力,疊加大模型推理成本下降,有望真正推動AI引領的換機潮,一年維度最看好蘋果對AI功能的軟硬件整合。除AI手機/電腦外,AIoT雖落地節奏較慢但彈性更大,2025年相關新品、爆品有望持續上線,尤其是AI眼鏡有望迎來供給爆發式增長。而伴隨更多海內外大廠的入局,我們認為AI智能眼鏡有望逐步占領消費者心智,從“趨勢”走向“共識”。
▍趨勢三:智能駕駛從1到10,人形機器人從0到1。
2024年,國內頭部車企都已推出“全國都能用”的城區NOA功能,而伴隨端到端優化體驗+硬件降本+爆款教育市場,消費者也逐漸開始為智駕買單。展望2025年,城區NOA有望邁過“嘗鮮者”到“早期消費者”的鴻溝,新車滲透率有望達10%-15%水平。同時,端到端模型對算力和數據量的超高需求將大幅提高行業的進入門檻,智能駕駛的行業邏輯也將逐步趨近于AI行業。相較之下,人形機器人仍處于產業早期,下半年有望看到從0到1的量產拐點。
▍趨勢四:衛星大規模組網開啟,商業火箭技術突破有望,產業拐點將至。
2024年以來,中國低軌衛星整體發射節奏和數量低于預期,但伴隨千帆星座8月首次成功發射,衛星大規模組網已正式啟動,美國SpaceX星艦進展加速也有望增強中國對衛星互聯網的重視程度。我們認為,2025年有望成為我國低軌衛星爆發元年,千帆和GW兩大星座合計發射量有望突破300顆。同時,中國商業火箭技術也有望于2025-2026年迎來關鍵節點,重點關注可回收中型火箭的首飛和回收試驗。
▍趨勢五:外部限制倒逼國產替代加速,半導體先進制程自主可控與國產替代邏輯持續強化。
2025年,特朗普2.0時代或將基本延續當前美國對華的科技遏制框架,我國芯片制造從基礎走向高端是產業自然發展路徑,自主可控與國產替代的邏輯或仍將持續強化。半年維度看,重點關注中國大陸進存儲和邏輯廠商擴產需求落地、先進封裝技術突破以及集成電路和信創政策對板塊信心的拉動。一年以上維度看,重點關注先進制造、先進封裝、半導體設備及高端芯片等“卡脖子”環節的國產替代,此外重視半導體板塊的收并購。
▍趨勢六:低空經濟仍將以政策支持和基建招標為發展重點。
2024年以來各地政府從政策、資金、產業等角度積極研究和布局低空經濟,發布眾多低空促進方案和支持低空產業發展方案。我們認為,2025年低空經濟產業仍將以政策支持和基建招標為發展重點,并輔以部分商業化試點項目。后續有望看到更多的國家低空產業基金和國家低空經濟產業綜合示范區成立,中國航空運輸協會通航業務部、無人機工作委員會主任孫衛國在2024國際電動航空(昆山)論壇上透露的中央空管委即將在六大城市開展的eVTOL試點項目亦值得重點關注。
▍趨勢七:消費者趨于理性,“質價比”和精神消費成為主流。
2024年以來消費總體疲弱,結構上精神體驗性消費持續增長,高端消費漸進降溫。展望2025年,我們認為核心關注政策效力,并等待景氣拐點。產業角度,我們認為,中長期來看,中國消費總體擴容趨勢不變,但需求端將呈現出明顯的結構性趨勢。當下消費者在經歷多年的市場教育后逐漸趨于成熟與理性,傾向于將有限的預算投入到創意領先、質量更好、更為保值或是能與之產生“情感鏈接”的品牌和產品。一方面,消費者回歸理性后,品質升級與消費平替并行。山姆會員店在中國大獲好評、永輝超市經胖東來調改獲得初步成功,反映當下中國不同消費群體皆對“質價比”和精神體驗有強烈訴求。另一方面,消費者更為追求生活中的快樂,愿意為精神滿足感和情緒價值付費,建議關注以“谷子”經濟為代表的IP衍生消費、國風國潮兩條主線。
▍趨勢八:新能源周期有望底部修復,重整旗鼓再出發。
過去幾年以光伏、儲能、鋰電、風電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大幅擴產導致產業鏈價格嚴重下跌,而需求增速又有所放緩,產能過剩成為橫亙于產業發展過程中的最大隱憂。經過兩年的調整,我們認為部分細分賽道周期有望于2025年迎來底部修復。過去幾年,針對電池行業,核心矛盾由成本端轉向供給端,資本開支增速放緩,供給有望持續出清,中國頭部企業引領出海及新一輪技術周期。針對風電行業,我們預計國內陸上風電裝機將保持增長,海上風電項目有望啟動并恢復裝機量增長,2025年風電整機和零部件周期有望觸底回升。針對光伏行業,供給側最早或于2025H2前逐步重構,產業鏈價格和盈利有望回穩,頭部廠商有望趁行業洗牌期進一步鞏固技術競爭優勢。
▍趨勢九:醫療健康產業創新趨勢已突顯。
醫藥行業在2024年年底逐步走出2023年三季度開啟的近十年來最嚴厲的醫療反腐風暴,院端需求開始步入常態,影響醫療健康產業板塊最大估值因素的集采影響已經淡去。我們認為在真正的后集采時代,優秀的產品力和創新力才是驅動優秀公司業績增長的關鍵所在,2025年是在底部布局醫藥行業優秀賽道和頭部核心企業的最佳機會,建議圍繞以下幾條主線進行布局:1)創新突破、2)醫藥制造出海、3)集采放量、4)復蘇回轉、5)宏觀政策邊際變化和催化。
▍趨勢十:并購重組迎全新機遇,關注產業內整合和跨產業升級。
政策積極鼓勵+產業高質量發展所需,并購重組滿足當下政府、一級與二級市場的利益“最大公約數”,正迎來全新機遇。此輪并購重組并非短期的主題炒作,而是可持續的產業趨勢,但也不會一蹴而就,建議投資者把握兩類機會:1)以產業鏈整合、做大做強為導向的產業內部并購重組,重點關注電子、醫療器械、汽車零部件等領域;2)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產業升級為導向的跨產業并購,重點關注已公告“控制權變更”或實控人有體外資產的企業。
▍投資建議:結合各大產業細分方向所處的產業周期、技術周期、商業化周期等因素,我們建議重點關注兩類機會:
1)成長投資:行業處于成長期,技術突破、成本下降、具備清晰可預見的規模化和商業模式,政策支持力度大,產業與股權類資本加速涌入。看未來1年維度,我們建議重點關注預期強化的高端半導體自主可控主線,以及AI終端、智能汽車、商業航天、AI算力產業鏈等領域;此外,國內AIGC應用、國產大飛機、半固態電池等產業方向也有望于2025年晚些時候從主題階段邁入成長階段。
2)主題投資:行業處于導入期,存在邊際上的技術突破和政策催化,但距離大規模商業化時間不確定性較大,或短期A股參與度有限,例如:低空經濟(eVTOL)、L4無人駕駛、人形機器人、XR、生物制造、量子計算等。
▍風險因素:
整體:宏觀經濟復蘇不及預期;地緣政治摩擦加劇;產業政策不及預期;行業競爭加劇等。AI產業鏈:AI大模型研發或應用生態發展不及預期;AI算力需求不及預期風險;端側AI需求不及預期風險等。智能駕駛:中國乘用車銷量不及預期;中國智能駕駛研發進度不及預期等。空天地一體化:中國衛星互聯網星座建設低于預期;中國衛星發射計劃低于預期等;國產大飛機產能投放或需求不及預期;國產替代進度不及預期等。半導體自主可控:國產替代進程不及預期;國內晶圓廠擴產不及預期;先進制程技術發展不及預期;通脹導致的原材料漲價風險;制裁加碼的風險等。消費:國內消費市場復蘇進度不及預期;下游需求不及預期等。新能源: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超預期變化;半固態電池量產裝車進展不及預期;風電新增裝機不及預期;原材料價格波動較大等。醫療健康:帶量采購風險;創新藥臨床研發失敗風險;醫療服務醫保政策風險;醫療事故風險等。并購重組:資本市場改革不及預期,并購整合效果不及預期等。
本文節選自中信證券研究部已于2024年12月17日發布的《主題聚焦:新興產業趨勢系列—2025年十大產業趨勢展望:美國補制造,中國向新質》報告,具體分析內容(包括相關風險提示等)請詳見報告。若因對報告的摘編而產生歧義,應以報告發布當日的完整內容為準。
重要聲明:
本資料定位為“投資信息參考服務”,而非具體的“投資決策服務”,并不涉及對具體證券或金融工具在具體價位、具體時點、具體市場表現的判斷。需特別關注的是(1)本資料的接收者應當仔細閱讀所附的各項聲明、信息披露事項及風險提示,關注相關的分析、預測能夠成立的關鍵假設條件,關注投資評級和證券目標價格的預測時間周期,并準確理解投資評級的含義。(2)本資料所載的信息來源被認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證券不保證其準確性或完整,同時其相關的分析意見及推測可能會根據中信證券研究部后續發布的證券研究報告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會因為使用不同的假設和標準、采用不同觀點和分析方法而與中信證券其它業務部門、單位或附屬機構在制作類似的其他材料時所給出的意見不同或者相反。(3)投資者在進行具體投資決策前,還須結合自身風險偏好、資金特點等具體情況并配合包括“選股”、“擇時”分析在內的各種其它輔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決策。為避免對本資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資評級、目標價格等內容產生理解上的歧義,進而造成投資損失,在必要時應尋求專業投資顧問的指導。(4)上述列示的風險事項并未囊括不當使用本資料所涉及的全部風險。投資者不應單純依靠所接收的相關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獨立判斷,須充分了解各類投資風險,自主作出投資決策并自行承擔投資風險。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