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共有73家科創板、創業板擬上市企業主動撤回IPO申請,其中科創板擬上市企業28家,創業板擬上市企業45家。其中僅由中信證券保薦的項目就有10家,數量居首。
監管部門強調,對“帶病闖關”將嚴肅處理,決不允許一撤了之;要進一步強化中介把關責任,督促其提升履職盡責能力。業內人士認為,高比例撤回申報材料現象折射出保薦機構執業質量不高,頭部機構更應加強自律、積極作為。
73家企業主動撤回申請
Choice數據顯示,截至3月28日,2021年以來因發行人主動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或者保薦人主動撤銷保薦而致審核終止的科創板擬上市企業有28家,共涉及16家保薦券商。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均保薦了其中4家企業,數量并列第一;中信建投保薦了其中3家企業,數量排位第二;招商證券、民生證券、東莞證券、安信證券均保薦了兩家企業,數量并列第三。其余9家券商均保薦了1家企業。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同期,因主動撤回IPO申請而致審核終止的企業僅有兩家。
Choice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因發行人主動撤回IPO申請而終止審核的創業板擬上市企業有45家,共涉及24家保薦券商。中信證券保薦了其中6家企業,數量居首;民生證券、國信證券均保薦了4家企業,數量并列第二;華泰聯合、東吳證券均保薦了3家,數量并列第三。此外,中信建投、中天國富、招商證券、長城證券、國泰君安、國金證券均保薦了兩家,其余13家券商均保薦了1家。
撤回材料的企業并非全部是“帶病闖關”,從監管層近日表態看,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不少保薦機構執業質量不高。從目前情況看,不少中介機構尚未真正具備與注冊制相匹配的理念、組織和能力,還在“穿新鞋走老路”。
對中介機構監管趨嚴
業內人士認為,大多數撤回材料的公司在規范性方面或尚未達到發行上市條件,也有公司可能因著急趕進度,中介機構底稿尚不完善。建議切實落實責任追究機制,加強中介機構內在自我約束。
從IPO承銷市場份額看,馬太效應較為明顯。據Choice數據,截至3月28日,今年以來券商IPO承銷金額為718.30億元,其中海通證券承銷額為92.21億元,規模居首;其次為中信證券,承銷額為89.30億元;第三是華泰聯合證券,承銷額為64.17億元。上述3家券商市場份額累計占比超過三成。在今年以來撤回IPO申請的公司中,大多數保薦機構為頭部券商。
證監會近日就修改《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許可實施程序規定》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規定》顯示,被立案調查人員將被取消后續項目跟進資格。而中介機構是否可以通過復核取得項目許可,則視其內控是否存在嚴重問題以及是否對市場產生重大影響而定。
業內人士稱,修訂后的《規定》強調參加后續項目復核的人員與原簽字人員承擔同樣的法律責任,并規定“如若券商或證券服務機構內控存在嚴重問題,項目便不再進行復核”,此次修訂意在進一步壓實中介機構“看門人”責任,加強對中介機構從業人員的監管。
責任編輯:彭佳兵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