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老虎財經
近日,中國中期對國際期貨再次發起重組,擬向中期集團等7名交易對方發行非公開發行股份,購買中期集團等7名交易對方所持國際期貨70.02%股權。對于本次收購,中期集團表示,收購目的,旨在加快上市公司向期貨業務戰略轉型,提高投資者回報水平等。
不過,老虎財經查詢中國中期20年近千份公告后發現,收購國際期貨,其實更像是一個老掉牙的電視連續劇。
自2007年7月16日首次提出收購計劃以來,圍繞期貨收購和減持,這個故事已經連續上演了12年。期間,借重組題材,實控人曾借助哈爾濱嘉利和廣州駿益兩個控股平臺,通過清倉式的連續減持,累計套現超過合計14.3億元中國中期股票,其接近彼時中國中期的總市值;而憑借這次套現,中國中期也完成了由屌絲向中期集團的逆襲。此次中國中期故伎重演,不知是為控股國際期貨而來,還是為減持做鋪墊?總而言之,好戲即將上演。
A股上市公司老板們割韭,割了一茬又一茬,但能在同一個代碼上反復施為,屢試不爽的,莫非重組三次同一標的,三次套現15億的中國中期劉老板莫屬。
5月7日,中國中期一紙重組公告,將股價從跌停板上拉了起來。此前,該股毫無征兆地連殺8天,跌幅接近30%。不過,隨著公告的拋出,中國中期的股價立馬止跌回升,交易已日趨活躍。公告對股價的刺激作用,可謂立竿見影。
公告表示,為改善和提升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抓住期貨市場和期貨行業的良好發展機遇,推進上市公司戰略轉型,本公司擬進行本次重大資產重組。重組的具體交易方案為公司擬向中期集團等7名交易對方非公開發行股份,購買中期集團等7名交易對方所持國際期貨70.02%股權。本次交易標的資產作價350099.48萬元。
同時,公司擬向不超過10名符合條件的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募集配套資金總金額不超過120000萬元,募集配套資金總額不超過本次交易中以發行股份方式購買資產的交易價格的100%,且發行股份數量不超過發行前公司總股本的20%,即不超過6900萬股。
這意味著,中國中期對國際期貨的又一輪收購計劃正式開鑼。(嗯?為什么我要說又呢?)
此前,針對國際期貨股權,中國中期已重組了三次,但三次均以重組失敗而告終。隨著第四次重組的計劃的拋出,市場對其能否成功保持高度關注。有投資人表示,若本次重組成功,中國中期將有望成為A股市場上名副其實的期貨第一概念股。
//
中國中期的期貨戀情
//
中國中期——這個聽上去像是一個央企的公司,背后卻有著復雜的歷史與略顯神奇的劇情。
如果按下時光機,投資人一定會發現中國中期與期貨的淵源由來已久。此前,中國中期并沒有這么高大上的名字,中期集團也沒有這么雄厚的實力。但是時隔20年,中國中期和控股股東中期集團已換了當年的模樣。
20年前,中國中期名叫捷利股份,公司注冊地在哈爾濱市南崗區宣義街1號,主營業務為物流服務和塑料異型材及門窗。公司控股股東為北京恒利創新投資有限公司,持有3280萬股捷利股份股票,持股比例為28.52%。
2002年初,捷利股份曾信誓旦旦地提出,力爭當年實現銷售收入2.1億元的經營目標。但當年實際交卷時,主營收入僅有1.38億,完成率為66%。令人大跌眼鏡的是,捷利股份當年不僅營收下降,凈利卻出現高達2453.8萬元的虧損,而上年凈利潤為2137.8萬元。對此,公司將其歸因于市場競爭激烈、戰略結構調整尚未完成等原因。
2003年,捷利股份經營戰略發生調整,汽車銷售首度進入營收范圍。年報數據顯示,2003年公司汽車業務實現營收2465.6萬元,營收占比為16.51%;實現凈利16.7萬元,凈利貢獻率為8.70%。
此后,捷利股份又波瀾不驚地往前發展。即使在業績較好的2006年,公司營收也僅1.41億元,凈利為828.2萬元。這在當時的A股市場,只能用業績平平來表述。
捷利股份的轉折點,大約為2007年。這一年,中期期貨首次出現在捷利股份的公告中。
2007年5月16日,捷利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已于2007年5月14日與中國中期投資有限公司、北京亞布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中國中期同意將其持有的遼寧中期期貨經紀有限公司15%的股權作價853萬元,北京亞布力同意將其持有的75%遼寧中期股權作價3465萬元,轉讓給本公司。
財務數據顯示,遼寧中期2016年年末資產總額為26934.54萬元,凈資產為3287.38萬元,主營收入1997.03萬元,凈利潤為69.39萬元。截至2007年4月30日,遼寧中期資產總額為23520.85萬元,凈資產為3318.55萬元,主營收入為515.26萬元,凈利潤為47.79萬元。
公告同時表示,基于遼寧中期積累的客戶和口碑,北京亞布力原值3318萬元的75%遼寧中期股權將作價3465萬元轉讓,資產溢價率為4.43%。
用3465萬元的代價,收購凈利潤年凈利僅有69.39萬元的遼寧中期的股權,對于2006年凈利為828.2萬元的捷利股份來說,似乎在業績上并未有大的提升。然而,對于捷利股份來說,卻是一樁及其劃算的買賣。
//
套現一個上市公司,屌絲完美逆襲
//
自從與期貨收購掛上了鉤,捷利股份似乎變成了一顆搖錢樹?;蛟S,控股股東做夢也不曾想到,通過對其控制的第二大股東哈爾濱嘉利和第三大股東廣州駿益進行清倉式減持,會套現出超過14.3億元的現金。而14.3億元的現金,與2007年5月16日捷利股份的市值相當。如果按2006年捷利股份828.2萬元的凈利計算,完成這筆資金的積累,需要172.7年。
據捷利股份2007年半年報,報告期末,北京恒利創新投資有限公司持有27921000股,占比為24.28%;哈爾濱嘉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持股26900250股,占比為23.39%;廣州駿益投資有限公司持有12768750股,占比為11.10%。其中,北京恒利創新投資有限公司、哈爾濱嘉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和廣州駿益投資有限公司存在關聯關系,劉潤紅為其共同主要出資人之一。
2007年5月16日,捷利股份發布公告宣布收購遼寧中期期貨股權。不過,兩個月后的7月27日,捷利股份便發布了股東減持公告。
2007年7月28日,捷利股份發布公告稱,截止2007年7月27日收盤,公司第二大股東哈爾濱嘉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售出捷利股份無限售條件流通股1247300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085%。
2007年8月11日,捷利股份再發公告,稱二股東哈爾濱嘉利再次出售捷利股份股份256.11萬股,占公司總股份的2.23%。這距二股東第一次減持僅有14天。
2007年8月16日,捷利股份發布公告稱,二股東哈爾濱嘉利第三次減持194.16萬股公司股票后,流通股已經減持完畢。
在減持二股東哈爾濱嘉利所持的股票后,三股東廣州駿益的股票減持工作也馬不停蹄地展開。
2007年9月21日,據捷利股份公告,公司第三大股東廣州駿益投資有限公司已通過交易系統減持177萬股公司股票,占比為1.54%。
此后捷利股份又多次發布股東減持公告。而減持者,均為實控人劉潤紅控制下的哈爾濱嘉利和廣州駿益。
據老虎財經根據捷利股份公告數據統計,從2007年7月27日開始,到2009年12月31日止,劉潤紅控制下的哈爾濱嘉利和廣州駿益,通過交易系統或大宗交易系統,累計發生減持28次。若按減持區間最低價算,其累計金額高達143782.66萬元。而實際上,考慮到實際交易價格要大于區間最低價格,減持金額或高達15億元至18億元之間。而2007年半年報顯示,報告期末捷利股份總股本為1.15億股,2007年5月16日捷利股份報收14.37元/股,當日對應市值為16.53億元。這意味著,通過本次減持,劉潤紅幾乎套現了一個捷利股份總市值現金。
經過大筆套現后,大股東的實力大增。與此同時,公司更名和大股東更名工作也被提上議事日程。2008年2月21日,捷利股份正式更名為中國中期。2009年10月28日,經過增資和股權變更的大股東北京恒利創新投資有限公司,也正式變更為中期集團有限公司,同時其經營范圍變更為:投資及投資管理;房地產開發;信息咨詢;物業管理;計算機軟件開發。
//
業績不振,中國國際期貨來托市值?
//
相比控股股東的實力大增,更名后的中國中期卻始終業績平平,甚至有些陣痛。從主營業務來看,汽車業務的好壞直接影響公司的業績,而最近汽車行業的整體環境惡化,對中國中期的業績拖累明顯。
中國中期最新公布的一季報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實現營收1161.83萬元,同比增長35.15%;凈利潤虧損34.01萬元,同比大降107.18%。2018年,中國中期報告期內實現營收6654.89萬元,同比增長9.22%;實現凈利1518.47萬元,同比減少49.87%。
對比之下,公司虧錢買吆喝跡象明顯。而有意思的是,在2018年中,汽車銷售業務占中國中期的營業收入比重為85.73%,但實際創造凈收入僅有81萬元,人均日貢獻金額為2219元;而年場地租賃費卻高達1357.33萬元,折合37187.19元/天。而2017年場地租賃費為948.24萬元。
由此可見,作為主營業務的汽車業務,在汽車行業不景氣的情境下,已使得中國中期的業績大受影響。
實際上,針對中國中期的業務結構,公司也曾經過多次調整,但收效甚微。
從上市以來的財報分析,中國中期的業務曾經經過五輪較為明顯的調整,其中2003年,2007年,2011年和2017年均為重要的時間節點。
2003年以前,在捷利股份時期,物流業務曾在公司主營業務上扮演重要的角色。當年,首次引入汽車業務后,捷利股份業績出現明顯提升。2003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汽車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465.6萬元,貢獻營收占比16.51%。2004年,汽車業務繼續以1174.7萬元的營收貢獻11.71%的業績,但卻產生86.7萬元的虧損。但這種形式在2005年得到大幅改觀。2005年,汽車營收貢獻6679萬元業績,營收占比高達46.77%,與物流業務相當。此后,這種趨勢一致延伸至2007年,直到期貨業務的加入。
2007年對于捷利股份來說,是跨越式的一年。這年,汽車業務占比首度超過了物流貢獻,期貨業務首度貢獻了500.79萬元的營收,但營業成本卻是0。很顯然,期貨的加入,打開了投資者對捷利股份的想象空間。也正是在這年,捷利股份提出收購期貨股權計劃,為后面減持埋下伏筆。
2009年開始,隨著公司減持導致的大股東實力增強,捷利股份提出了更大的目標——收購中國國際期貨股權。而在監管的要求下,更名的中國中期最終在2011年剝離了期貨業務。而在這年,中國中期業務結構也出現了明顯變化。2011年年報數據顯示,報告期內汽車業務營收為7458.53萬元,物流等綜合業務的營收貢獻為549.43萬元。
此后數年,由于業務的變化,中國中期最終在2017年剝離了物流業務,將公司全部希望寄托于汽車業務上。然而,當年的汽車業績卻大幅下滑。2017年年報數據顯示,報告期內汽車業務實現營收6092.8萬元,同比下滑46.18%。
而至2018年,盡管中國中期的業績有所回升,營收增長幅度9.22%,但凈利卻同比下滑49.87%,幾近腰斬。而至2019年,業績惡化跡象更一步明顯。
值得留意的是,針對業績的波動,中國中期曾于2008年、2012年和2014年三次發起對參股公司中國國際期貨重組計劃,欲將其置入囊中,完成對中國中期的整體改造。其中,在2008年的資產重組計劃中,中國中期表示將投資16.132億元增資收購中國國際期貨。增資后,中國中期占中國國際期貨實收資本的比例為90.83%。但是這些資產重組計劃均無一例外地以重組失敗而告終。而受業績拖累,中國中期的股票市值,長期橫趴在60億下方。
而這一次,中國中期再次拋出重組計劃,是否會激出浪花?騙我可以,注意次數。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張海營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