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福證券燕翔: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 擘畫中國式現代化藍圖

華福證券燕翔: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 擘畫中國式現代化藍圖
2024年07月22日 12:15 中國證券報

專題: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本報記者 趙中昊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7月19日,中國證監會黨委書記、主席吳清主持召開黨委(擴大)會議,傳達學習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研究貫徹落實措施。

  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燕翔近日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此次大會全面擘畫了未來中國式現代化的改革藍圖,鼓舞人心、催人奮進、意義重大。資本市場是改革的產物,在改革中發展壯大。資本市場是支持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在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服務實體經濟方面具有獨特重要功能。圍繞三中全會精神和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中心任務,證監會對資本市場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為未來中國資本市場改革指明了方向。三中全會定方向譜新章提信心,為資本市場未來發展注入了活力、帶來了機遇。

  燕翔表示,全會明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全會指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是改革的長期目標,是對十八屆三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的延續和進一步深化。全會同時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為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堅實基礎。到202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八十周年時,完成本決定提出的改革任務。從公報公布的2029年、2035年目標來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標和方向明確,后續相關工作預計將有序推進,全會提出的總目標在此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礎上進一步延續并推進,體現了改革決心之堅定。

  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系統部署。十八屆三中全會改革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內容涉及經濟體制、民主政治、先進文化、社會民生、生態文明以及黨的建設六大領域。本次三中全會在此基礎上提出要聚焦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聚焦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聚焦建設美麗中國、聚焦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聚焦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長期執政能力,并圍繞這七大領域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系統性部署。總體來看,本次全會構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框架,涉及的改革范圍廣泛、重點突出。《決定》共15個部分、60條,分三大板塊,共提出30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既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續篇,也是新征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新篇。

  燕翔表示,全會強調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無疑是經濟領域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創新。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上升為基本經濟制度,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此次三中全會又進一步指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并且要在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凸顯了其重要性。

  在燕翔看來,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核心就是要統籌發揮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兩方面優勢,使其深度結合、相互賦能,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市場經濟的效率優勢。利用市場經濟機制,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在基本經濟制度方面,此次全會公報再次強調了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要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提供更多機會。此外,加快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是一項重大改革任務,《決定》明確了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等三方面關鍵改革舉措,這些改革措施的落地將極大地增強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效率。

  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社會主義的體制優勢。市場經濟一來不是免費的、二來存在市場失靈問題,這都需要通過有為政府處理解決。此次三中全會公報提出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這一判斷鞭辟入里意義非凡。根據三中全會精神,發揮體制優勢,未來的方向是要完善宏觀調控制度體系,統籌推進財稅、金融等重點領域改革,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這其中,財稅體制改革要解決尋找新稅源、擺脫土地財政、地方政府財權事權不匹配、直接稅間接稅比例優化等重要問題,金融體制改革要錨定建設金融強國目標、扎實推進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需要,這些都是未來需要重點關注的具體改革方向。

  燕翔表示,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實現了長達三十余年的高速增長。此后經濟下行壓力逐漸顯現,以往粗放式的經濟增長模式難以為繼,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實現增長動能的轉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首要目標。此次全會更是進一步強調了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的首要任務,提出必須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改革,完善推動高質量發展激勵約束機制,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高質量發展實質上是追求更高的生產效率以及可持續的增長方式,這對生產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持續有序地排除風險隱患,為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與生產力的質效提升提供堅實保障。

  燕翔認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全新動力。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是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已經在實踐中形成并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和支撐力。今年上半年,我國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增速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2.7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同比增長10.1%和11.7%,分別高于全部固定資產投資增速6.2個百分點和7.8個百分點。此次三中全會再次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一方面要加快形成同新質生產力更相適應的生產關系,這涉及到傳統產業的優化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大力發展,以及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要促進各類先進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經濟結構的持續優化、發展方式的加快轉變與生產效率的不斷提升,將對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形成強勁的動力支撐。

  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還需要切實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只有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才能為高質量發展創造有利的環境和條件。此次三中全會提出,要統籌好發展和安全,落實好防范化解房地產、地方政府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重點領域風險的各項舉措。近些年來,我國在相關領域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取得了初步成效,例如今年推出了包括降低首付比、取消房貸利率下限、下調公積金貸款利率、推動消化存量商品住房等在內房地產優化調整政策,6月份,房地產市場出現了部分邊際好轉的跡象。不過當前房地產市場仍較為低迷,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壓力不可忽視,中小金融機構風險還需高度關注,后續隨著進一步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優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債務結構、金融機構高質量差異化發展等方面政策的落地,相關領域的風險得到有效化解,不僅能夠為經濟創造一個更為穩定的發展環境,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的構建還能為高質量發展增添多元動力,地方政府和中小金融機構的高質量健康發展也能引導資源配置優化、提高經濟發展效率。

  燕翔認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是一個全面而深刻的發展過程,它不僅僅體現在經濟領域,更是體現在政治、文化、社會民生、生態文明、國家安全、黨的建設等方方面面。此次全會對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作出了全方位多角度布局,包括城鄉融合發展、開放、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法治、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國家安全、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黨的領導、走和平發展道路等多個維度。

  城鄉融合發展是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而現階段我國發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鄉發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農村發展不充分,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是緩解主要矛盾的重要途徑。在傳統的勞動力、資本等增長動力趨緩背景下,區域和城鄉一體化能夠通過降低分割度的形式,促進生產要素和公共資源在城鄉間流動,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為經濟增長提供新的動力,同時縮小城鄉發展差距。此外,新型城鎮化的持續推進也有助于推動房地產市場的高質量發展。本次全會提出,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須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促進城鄉共同繁榮發展。促進城鄉融合發展不僅能夠有效緩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穩定,還將有效提高供給質量、拓寬需求空間。

  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中國改革發展的成功實踐,截至2023年,中國已經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生產國和出口國,同時也是全球第二大進口國,深度嵌入到全球價值鏈和經貿體系中。堅持對外開放,一方面有助于強化國內出口的優勢地位,通過全球市場獲取更大增長空間,并在全球市場中提升產業競爭力,另一方面依托國內大市場及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有助于提升對外資的吸引力度,建設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本次全會《決定》就對外開放作了專門部署,內容涉及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深化外貿體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資和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優化區域開放布局、完善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機制等。我國正在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推進不僅有助于我國新發展格局的建立,還將推動我國國際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國際影響力持續提升。

  燕翔表示,中國的資本市場誕生于改革開放的浪潮,并在隨后經歷了包括股權分置改革、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注冊制改革等在內的一系列改革。改革推動資本市場不斷發展壯大,在過去三十余年的時間里,我國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建設逐步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日趨完善,資本市場規模持續擴大,至今已經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資本市場,在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資本市場高效市場化的風險定價能力、其市場化機制有利于企業完善公司治理、提高經營效率、推動并購重組,引導資本流向國家戰略發展方向,在支持科技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做好“五篇大文章”上具有獨特重要的功能。

  資本市場是支持科技創新、推動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力量。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要加強科技創新。在我國,企業是科技創新研發投入的主要力量,持續的研發投入則需要依靠金融體系給予外部的融資支持。過去幾年,我國資本市場支持科技創新水平已經顯著提升,以支持“硬科技”企業的科創板為例,2019年開市以來,IPO募集金額累計已超過9000億元,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電子、醫藥生物、電力設備等行業,有效引導資金向“硬科技”企業聚集。證監會在傳達學習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會議上指出,要進一步增強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的包容性、適配性,引導更多資源要素向新質生產力集聚。相關政策措施的落地預計將會進一步提升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的能力,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更好實現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和資本市場發展的深度融合。

  燕翔認為,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具有獨特重要的功能。作為鏈接金融與實體經濟的重要樞紐,有效的資本市場一方面能夠發揮資源配置功能,引導資金流入優質的上市公司、助力實體經濟發展,另一方面也是居民增加財產性收入、滿足日益增長的財富管理需求的重要渠道。證監會在傳達學習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會議上指出,要堅持用改革的辦法破解制約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以改革的方式助力資本市場穩定、健康、高質量發展,不僅能夠提高資本市場效率、增強投資者信心,還可以有效協調個體金融風險、降低整體經濟系統的風險,有利于維護社會經濟持續穩定發展。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張倩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7X24小時

  • 07-26 龍圖光罩 688721 --
  • 07-23 博實結 301608 44.5
  • 07-22 力聚熱能 603391 40
  • 07-15 綠聯科技 301606 21.21
  • 07-11 科力裝備 301552 30
  •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