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推動金融機構由大到強

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推動金融機構由大到強
2024年02月08日 07:42 證券時報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證券時報記者 秦燕玲

  經過多年發展,“大”已經成為我國金融機構體系的顯著特征。從全球范圍看,我國銀行業資產總規模居全球第一,股票、債券、保險的規模居全球第二。

  作為重要微觀基礎,金融機構能否由“大”到“強”,直接影響金融強國建設的成色。在走向強大的過程中,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和防控風險的根本宗旨和永恒主題不斷被強調;同時,國際競爭力的強化也被視為“強大”定義的重要體現。建立分工協作的金融機構體系、建設多樣化專業性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體系等,均是“強大的金融機構”的實現路徑,有助于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何為強大的金融機構?

  “強大的金融機構至少包含兩層含義。”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李廣子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一是具有強大的服務實體經濟能力,能為實體經濟提供有效金融服務;二是自身具有強大競爭力,運營效率高、風險抵抗能力強,且在國際金融市場中具有較強的影響力。

  在實踐中,金融機構也基本沿著這兩方面部署經營工作。例如,工商銀行在近期的黨委(擴大)會議上,強調自身作為服務實體經濟主力軍、維護金融穩定壓艙石的角色;農業銀行2024年黨建和經營工作會議要求,2024年要確保資產質量穩定、保持穩健的財務基本面、穩妥處理好各類新型風險,同時,做好服務“三農”工作,以更優服務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持續強化重大戰略、重點領域、薄弱環節金融服務。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日前撰文指出,中國的金融強國建設之路,是要構建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降低社會綜合融資成本,全面增強金融服務效率和水平,積極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培育新發展動能,為經濟可持續發展營造更加良好的金融環境。

  為金融強國建設

  奠定良好基礎

  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日前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金融體制改革發展取得重大進展。現代金融調控體系、金融監管體系、金融機構體系、金融產品和服務體系、金融基礎設施體系建設持續推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和防控風險能力顯著增強。隨著我國政治和經濟地位的提升,中國央行的國際影響力和人民幣國際化水平有了較大提升。這些都為金融強國建設奠定了良好基礎。

  從最新數據看,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質效、防控風險能力均在不斷提升。人民銀行副行長朱鶴新日前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截至2023年末,私人控股企業貸款余額超過41.2萬億元,全年增加3.8萬億元,同比多增9500億元,授信戶數為716萬戶,全年增加116萬戶,同比多增8萬戶。2023年11月新發放的私人控股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24%,較上年同期下降了23個基點。

  同時,對制造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小微企業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金融機構服務質效同樣有所提升。金融監管總局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制造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7.1%,其中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9.1%;全國高新技術企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0.2%,其中,中長期貸款和信用貸款占比均超過四成;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為29.06萬億元,同比增長23.27%。

  風險防控方面,金融監管總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整體資本充足率分別為205.1%和15.1%,保險公司綜合和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196.5%和127.8%,均保持在較高水平。

  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此前發布的專欄文章也指出,金融機構監管指標處于合理區間。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證券公司風險覆蓋率、平均資本杠桿率分別為255.38%、18.78%,信用風險處于可控水平,損失抵御能力總體較為充足。

  國際競爭力

  仍有提升空間

  縱觀當前對“強大的金融機構”的定義,除了服務實體經濟質效、防范風險能力這兩項核心內涵,機構本身的競爭力,尤其是國際競爭力也是重要維度。

  在中國的金融機構體系中,銀行業金融機構以其龐大的資產規模成為建設金融強國的重要抓手。根據人民銀行統計數據,最近5年,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資產規模占金融業機構整體資產規模的比重始終保持在90%以上。

  銀行業金融機構中,大型商業銀行又是“強大”的關鍵體現。最近5年,大型商業銀行的資產規模增速快于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整體資產規模增速。

  金融監管總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總資產為409.70萬億元,較2019年增長45.02%。其中,大型商業銀行的總資產達170.64萬億元,較2019年增長54.32%。5年間,大型商業銀行的資產規模占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規模總值的比重從39.14%提高至41.65%。

  伴隨行業整體資產規模的水漲船高,大型商業銀行也呈現出更強的影響力。

  2023年11月,金融穩定委員會(FSB)公布的2023年度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共計29家,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等5家中國機構入圍,其中,農業銀行、建設銀行由2022年的第一組提升至第二組(資本緩沖要求由1%提高至1.5%),交通銀行首次進入名單并位列第一組。

  不過,應當注意的是,“大而不能倒”并不能直接體現國際競爭力。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金融法律與金融監管研究基地主任鄭聯盛指出,以海外資產規模、息稅前利潤、員工數等加權衡量,截至2020年,中國銀行業的國際化程度約為6%。

  “由于缺乏國際化支撐,中國銀行業在國際市場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較為有限,在國際市場上缺乏定價權?!编嵚撌⒎Q,在華外資銀行數量和業務規模較為有限,國內經濟體系與外資銀行的商業關聯較弱。因此,不論是內部儲蓄投資轉換,還是全球金融資源調撥,中國金融機構的能力和水平與國際領先金融機構的差距仍較大,與金融強國的功能目標要求相比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助力商業銀行做優做強

  提高金融體系穩定性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劉磊等人在《金融結構特征與金融體系發展:大國的比較》一文中指出,當前,中國是一個正在邁入高收入水平、面臨新工業革命歷史機遇的追趕型超大規模經濟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始終是金融體系進一步改良的重要出發點和落腳點。

  金融管理部門對金融體系的部署也體現了這一點,金融監管總局最近召開的黨委(擴大)會議指出,要持續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金融機構順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點,不斷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在推動金融機構走向強大的過程中,金融科技被中國金融體系寄予厚望。

  劉磊等人在前述文章中指出,近年來被廣泛應用的金融科技發展極大提高了貸款的便利性和金融普惠度,借助金融科技發放的貸款有利于降低金融周期的影響,提高金融體系穩定性,同時更有利于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

  “這種貸款就是中國當前以間接金融為主體的金融體系發展中的特有優勢,對支持中小企業和提高金融穩定性都更為有利?!眲⒗诘热苏J為。

  李廣子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同樣提到,可以運用金融科技手段優化業務流程,提高運營效率,助力大型商業銀行做優做強,使其發展成為有國際競爭力的金融集團。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黃益平等人近期發布的《如何建設數字金融強國》課題報告指出,數字金融顯著增強了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能力,可以利用全面場景應用、大數據等技術,提升風險評估、反欺詐、金融服務合同分析、貸前審查和貸后管理等方面的風險管控能力。同時,中國數字金融企業出??焖僭黾?,基本遵循頭部先行到全面出海、從發達市場起步逐漸向新興市場拓展的路徑,逐漸形成國際影響力。

  不過,報告也認為,雖然傳統金融機構在合規前提下積極探索數字金融業務創新和架構轉型,在支持數字金融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但效果參差不齊。未來還有一些領域的業務尚待突破,如數字保險、智能投顧。

股市回暖,抄底炒股先開戶!智能定投、條件單、個股雷達……送給你>>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楊賜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7X24小時

  • 02-21 龍旗科技 603341 --
  • 02-08 肯特股份 301591 19.43
  • 01-30 諾瓦星云 301589 126.89
  • 01-30 上海合晶 688584 22.66
  • 01-29 成都華微 688709 15.69
  •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