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編者按】我們正在迎來萬物皆“碳”的時代。中國政府鄭重承諾: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意味著我們將迎來更加綠色可持續的發展方式,也意味著,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中國的GDP增長,要在碳約束之下進行。
但是,今年以來,疫情繼續肆虐,先后導致我國多個大城市停擺,重創國民經濟。穩增長,重新成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
然而,既定的“碳約束”是否會成為“穩增長”的絆腳石?在多變的局勢之下,上市公司作為中國最優秀的企業群體,需要如何踐行“雙碳”? 宏觀層面影響著實現碳中和大局,微觀層面決定著企業未來數十年發展態勢。
新浪財經中國碳公司評選邀請多位業內專家,詳解上述問題并帶來更加深入的思考>>
采訪實錄:
問:2022年,美國SEC推進上市公司的氣候變化信息披露制度,國內是否應該跟進?
氣候信息強制披露已經成為主流趨勢,美國的提案對推動中國企業進行氣候信息披露有一定的借鑒和帶動作用,一方面,在美股上市的國內企業需要遵守這一制度,開展碳排放測算,滿足相關的數據披露要求;另一方面,很多美股公司碳排放源存在于供應鏈上,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占據重要地位,在供應鏈的氣候風險上有較大影響力,因此氣候變化信息披露制度也會間接對很多中國供應商產生影響,如果下游美股上市公司需要納入供應商和合作伙伴的碳排放情況,中國供應商需要向客戶提供相關數據。
考慮到國際化融合以及碳市場建設的需要,未來中國可能也會要求進行氣候變化信息披露。對于企業而言,應對盡早分析自身氣候風險因素,開展碳排放核算,為下游客戶需求及自身可能面臨的強制信息披露做準備。
問:歐盟擬2026年推行碳稅政策,我國應該跟進嗎?碳排放的數據核查應該形成什么樣的制度?
歐盟碳關稅是針對歐盟以外進口的高碳排放產品,征收額外的二氧化碳排放稅,是對歐盟碳市場的補充。目前看來,這項政策對國內產業的影響還不是很大。根據歐洲議會最新通過的修正方案,2023-2026年為過渡期,在過渡期內只需要報送數據、不用實際繳納費用。但是在完全生效之后,歐盟作為中國的第二大出口地,將對國內的各大產業(水泥、鋼鐵、塑料、化肥等)進入歐洲市場帶來成本的大額抬升。
啟動碳稅制度需要謹慎,碳市場是對國內產業征收碳排放成本,碳關稅是對進口產品征收,作為內外減碳的市場化工具,二者需要做好銜接。我國碳市場還處于起步階段,覆蓋范圍有限,歐盟碳市場較為成熟,在此基礎上啟動碳關稅可以相互促進。此外,啟動碳關稅還存在隱形成本,需要對征稅范圍、稅率、計稅依據、抵消機制等要素進行詳細研究和界定,充分預評估影響。
碳稅需要以二氧化碳排放量作為計稅依據,所以碳排放核算體系的建立是基礎,現階段我國碳排放核算體系建設還比較薄弱,沒有系統地推出國家層面的監管核查體系。碳排放數據核查的基本思路是政府或者授權機構作為監管和規則的制定者,制定溫室氣體排放量算法,企業按照該算法的要求進行監測和報告,并認可第三方的機構對企業監測和報告的結果進行核實。
問:目前全國碳市場的第一個履約周期結束,主要參與者還是火電企業,未來是否會擴大產業范圍?節奏會是如何?哪些產業收到的影響會比較大?
根據生態環境部披露,已委托有關行業協會研究提出符合全國碳市場要求的行業標準和技術規范建議,將按照“成熟一個、批準發布一個”的原則,待相關行業的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報告的國家標準,以及配額分配方案成熟后,即可納入全國碳市場。在“十四五”期間,將把發電、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金屬、造紙和國內民用航空等8大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全國碳市場發展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需要以完備、準確的碳排放數據為基礎,綜合考慮減排和經濟發展的關系,在適當時點逐步擴大市場主體范圍。
從我國碳排放結構來看,除電力占比最大達到47.39%之外,冶金、采礦及交通運輸行業的碳排放占比分別為18.92%、11.35%、7.48%,預計納入碳市場后受到影響較大。
問:能權交易和綠色電力交易應該如何與碳市場交易更好銜接?如何保證有序推進碳中和和碳達峰同時又不對企業的環保支出沖擊過大?
用能權交易的機制與碳排放權交易類似,通過增加企業的用能成本,倒逼企業進行節能技術改造、加大投入發展綠色生產。節能與減排具有協同效應,用能權交易和碳排放權交易在覆蓋范圍、額度分配等方面重合,可能對企業帶來雙重成本壓力擠壓利潤,因此,需要形成完善的耦合機制,在實現節能減排的同時避免造成多重成本負擔。
綠電交易的出售方可以憑借綠電的環境屬性獲得溢價,鼓勵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投資與消納,購電企業可以通過使用綠電降低間接碳排放,配額約束下綠電需求提升。綠電交易和碳交易在減排目標上具有一致性,二者需要加強協調。一是要建立綠電和碳排放配額的互認和抵消機制,很多高耗能非電企業的碳排放來源于外購電力的間接排放,待其他七大行業納入碳市場后,在碳排放核算中要考慮使用綠電的帶來的減碳效果。二是加強CCER和綠電體系的信息聯通,避免對可再生能源形成多重激勵。
問:去年以來,受下游需求短時期內大幅增加等影響,包括鋰礦、鎳礦等在內的上游資源價格大幅走高。產業鏈資源供需錯配是否是上游價格大漲的主要原因,這一情況何時能夠真正得到緩解?
此輪上游資源品價格大幅上行,主要來自需求端的驅動。此輪需求增長是趨勢性,成長性的,新的供給仍需逐步釋放,供需格局偏緊張,上游資源價格仍有支撐。
以鋰為例,電池貢獻了鋰下游需求的70%以上,無論是全球電車銷量的持續高增,還是電化學儲能的新空間等等,都對于鋰的長期需求打下結實基礎。我們預計鋰需求端的增速仍要高于供給端的增速,2022-2023年仍處于緊平衡,價格有支撐,2024年隨著全球鋰供給逐步釋放,供需格局有望趨于緩和。
此外,再生資源賽道正迎來快速成長,有望成為新的重要供給。以電池回收再生為例,行業正迎來爆發增長。歷史累計與持續高增的裝機規模都有力支撐再生資源賽道維持長周期高景氣度。我們測算到2030年國內電池回收再生所形成的再生碳酸鋰將可以滿足當期國內動力電池裝機需求碳酸鋰的40%以上,有效穩定平衡行業供需。
問:由于上游成本的大幅增加,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游(電池材料、電芯、電池等)面臨上下游兩頭擠壓,以寧德時代為代表的電池企業今年一季度業績增速大幅下降,這一現象是否會長期持續成為常態,中游是否有長期投資價值?
并非常態,中游具備長期投資價值。
上游資源的暴漲讓中游報表短期表現承壓,目前產業鏈成本正在傳導,報表逐步修復,電車銷量數據維持的高增趨勢,反映出順價的可行性。消費終端的接收程度也側面反映出中游制造環節的核心價值與競爭力。
隨著中國鋰電產業的發展,中游環節正逐步孕育出在全球具備絕對競爭力的龍頭公司,優質公司的價值在行業不可逆的大趨勢下被持續發大,發展與價值不會長期受制于上游資源。
長期來看,供需逐步平衡,疊加貨幣環境變化,上游資源價格逐步回落,中游環節發展環境向好。此外中游積極布局上游,通過外延擴張、戰略合作等各種方式,實現產業鏈的深度布局,抗風險抗波動能力也將進一步提升,競爭壁壘持續提升。
問:企業的碳排放數據難以評估,國家是否應該提供相應統計的基礎設施?
碳減排工作的重要支撐之一就是碳排放的統計核算。2021年9月,國家成立碳排放統計核算工作組,顯示了對碳排放數據核算及數據質量的高度重視。常見的碳排放數據統計主要有核算法和連續在線監測法兩類。連續在線監測法的優點是可以及時、準確獲得碳排放數據,但是受設備成本和技術限制,目前不適于計量無組織、工業過程、分散排放源的碳排放檢測。相比之下,核算法適用性廣泛,成本較低。目前,我國碳市場要求管控企業開展碳排放核算,僅極少數發電企業開展了碳排放連續在線監測。預計全國碳市場碳排放數據統計會以核算法為主,連續在線監測法為輔,相互校驗提高質量。
為了提高碳排放數據的核算質量,國家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建立專職工作隊伍和專家團隊,加強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業專業水平。同時加強加快建立應對氣候變化統計數據信息系統,提高工作效率。
責任編輯:王涵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