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蔚來發布召回公告的第二天,特斯拉中國發布略顯強硬的“上海車輛事故的聲明”。特斯拉的這一認錯行為是時間巧合還是迫于輿論壓力,公眾自有論斷。
耐人尋味的是近期還有一則媒體報道。有外媒爆料,特斯拉的前員工和現員工向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透露,特斯拉將生產電動車的動力電池和儲能設備,以盡可能地擺脫對供應商的依賴,并逐步轉變成垂直整合的模式。
一邊是發布聲明進行“云召回”,一邊又是自主研發電池,特斯拉這兩次看似不相干的舉動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考量,對自燃問題的有效解決又有何影響?
如果沒有接二連三的自燃,特斯拉自主研發動力電池恐怕只會被解讀成“與松下決裂”,這也是新造車企業力爭擺脫強勢供應商掣肘的正常舉動。
過去數年,特斯拉與松下的恩怨堪稱跌宕起伏。合作早期,松下甚至愿意為特斯拉電池工廠進行投資;隨著model 3多樣化電池供應商策略的推進,松下與特斯拉之間的嫌隙越來越大。就在今年4月,松下、特斯拉雙雙凍結“超級一號”電池工廠的產能擴張計劃,外界紛紛猜測二者即將“分手”。
而特斯拉與松下的“分分合合”,只是強勢動力電池供應商與新造車企業之間的常態。在國內市場上,諸多新造車企業尚未形成規模,只能以高價購買動力電池,有業內人士稱“所謂配套服務幾乎不存在”。
接二連三的自燃,已開始暴露出特斯拉與松下,或者說新造車企業與強勢動力電池供應商之間的“供應危機”——簡單的買賣關系隱藏著巨大的安全隱患。
在特斯拉的聲明中,“沒有發現系統缺陷”、“單個電池模組故障”成為主要說辭,最后也只給出堪稱“云召回”的OTA升級解決方案。透過這份聲明,公眾看到的是起火責任不在特斯拉,而特斯拉也未明確指出“單個電池模組故障”的具體原因。
巧合的是,蔚來的召回公告中,同樣將問題指向電池模組,稱自燃是因“NEV-P50模組內的電壓采樣線束存在由于個別走向不當”,從而有因蓋板擠壓而磨損、短路的可能。隨之就是寧德時代的公告,稱自燃是因電池包箱體與其供應的模組結構產生干涉。
究竟誰對誰錯,或者誰的責任更大不得而知,但新造車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的合作模式必須做出改變。
特斯拉與松下,以及蔚來與寧德時代的案例已經說明,簡單的供應隱含著極具不確定性的安全問題。純電動汽車作為新生事物,其供應鏈體系尚未經過傳統汽車那般長年累月的驗證,供應商與廠商之間的配合與磨合也毫無經驗可循。
動力電池作為三電核心之一,廠商與供應商理應或者說必須在統一標準下,有從始至終的深度合作協同。目前國內市場上,只有早期華晨寶馬與寧德時代的合作是如此,雙方合作從設計、生產到驗證都有充分的互動,標準也由華晨寶馬制定。
眾所周知,動力電池除了模組電芯,還包括路溫度檢測信號、單體電壓檢測信號、總線接觸器、安全開關、母排、連接器、箱體結構、電池能量管理系統等等,多一個環節的分工,就多一份安全隱患。要么深度合作,要么自己解決。
特斯拉決定自主研發電池,顯然是打算放棄對合作模式的優化,獨立主導核心零部件研發生產,這家企業是否具備相應實力尚未可知。無論如何,安全問題已經開始倒逼特斯拉和蔚來重新梳理自己的造車流程,這值得新造車企業引以為戒。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