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2024年,證券行業非常重要的詞匯就是“并購重組”。
據界面新聞記者統計,截止目前有7起正在推進的券業并購案例,分別為國聯證券(601456.SH)+民生證券、浙商證券(601878.SH)+國都證券(870488.NQ)、西部證券(002673.SZ)+國融證券、國泰君安(601211.SH)+海通證券(600837.SH)、國信證券(002736.SZ)+萬和證券、平安證券+方正證券(601901.SH)以及華創證券+太平洋證券(601099.SH)。
本輪券商并購潮有著非常深刻的政策背景。
2023年10月末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此后證監會于2024年3月15日發布的《關于加強證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監管加快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意見(試行)》進一步明確“到2035年,形成2-3家具備國際競爭力與市場引領力的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9月24日,證監會發布《關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市場改革的意見》,提出支持并購重組的六條舉措。
從整體的并購進程上來看,未來券業并購趨勢將持續進行。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當前券商的并購目標主要有兩種,一是通過并購業務補充或是在經營區域上形成互補,另外一種即是國資體系內部重組運作。此外,很多中小券商股權轉讓頻頻出現,也可能在未來演變成為券商之間的整合。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鄭志剛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券商重新洗牌的窗口已經打開了,未來就會出現圍繞券商并購重組開展的重新洗牌的局面,行業“去舊迎新”,通過整合來提高券商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和營業能力。
增強業務能力,完善區域布局
并購重組的一種形式是提升整體業務能力并拓展經營區域。這種重組在某種程度上是基于券商發展的整體考量,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可以預見的是,在當前政策鼓勵券業并購的前提下,未來這樣的重組方式,并不會少見。
從當前正在推進的案例來看,“國聯+民生”、“浙商+國都”、“西部+國融”均屬于這類。
國聯證券+民生證券的合并進程有了最新消息。自9月27日重組方案貨上交所受理后,12月27日,國聯證券收購民生證券獲證監會批復,上交所并購重組欄目也更新了相關動態,顯示國聯證券該項目已經注冊生效。這意味著“國聯證券+民生證券”合并整合進入正式實施階段。這也是目前券業合并重組案例中最接近落地的一單。
浙商證券收購國都證券也有了實質性進展。浙商證券于12月27日收到中國結算北京分公司通知,指出重慶信托、天津重信、重慶嘉鴻、深圳遠為、深圳中峻、國華投資、同方創投、嘉融投資等8名轉讓方合計持有的19.97億股國都證券股份已完成過戶登記,全部劃轉至浙商證券。至此,浙商證券正式成為國都證券單一大股東。
西部證券+國融證券的最新動態是,12月6日,西部證券召開2024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西部證券收購國融證券控股權的提案。依照此前券業收購合并的項目進程來看,“西部+國融”后續將進入材料申報、監管審核環節。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認為,對于主要出于業務互補或區域整合的券商來說,合并能夠實現資源共享與效率提升,推動區域特色券商的壯大,強化地域市場的競爭力。
“通過并購優化地理布局和牌照不足,已經成為目前券商并購的三條主線之一。如果合并能夠本著業務互補、資本充足等優化角度出發進行整合,有望達到預期效果” 田利輝說。
資深券業人士王劍(金麒麟分析師)輝告訴界面新聞,券業并購不論是實現業務互補還是地域整合,從理論上來說,合并會起到1+1>2的效果,或是起到合并同類項的良好作用,但是在執行過程中,很多因素會影響著并購的效果。
“比如說像地域整合,如果說是同一個地區的兩家券商,整合可能困難較小,如果是兩個不同區域的券商進行整合,可能會有一些困難。”王劍輝認為,這涉及到異地拓展的問題,而異地拓展可能還涉及到牌照監管的問題,例如是否合乎其原有的發展戰略等。但實際上,如果合并推進順利,會在提升效率、降低內卷或者降低無效競爭的方面產生積極的作用。
國資內部的券商重組
這一次券業并購浪潮,國資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截止目前,多個案例是基于兩家券商背后的股東背景為同一國資,尤其是涉及到多家頭部券商。當前正在推動的并購案例主要有“國泰君安+海通”、“國信+萬和”、“平安+方正”等。
中原證券非銀分析師張洋認為,近年來頭部券商整體經營穩健,行業集中度維持高位,頭部券商之間的體量較為接近、業務布局相似、整體實力差距并不顯著,簡單通過市場化的方式進行并購重組難以有效解決后期整合難度大的問題。此外,頭部券商主要由中央部委、央企、北京及上海地方政府所實控,頭部券商之間的并購重組尚需相關政策針對組織架構、人員系統、管理模式等后期整合的難點痛點作出進一步指引。基于以上兩點因素,雖然政策鼓勵頭部券商通過并購重組做優做強,但頭部券商對于并購重組的態度整體較為謹慎。2024 年下半年,國泰君安擬吸收合并海通證券引發市場的高度關注,頭部券商的并購重組終現破局。
其中上海國資下的國泰君安和海通證券并購一事最被市場關注,自9月5號公布重組事項至今,整個流程推進的速度堪稱奇跡。
12月23日晚間,兩家公司同步發布公告,宣布本次合并重組申請正式獲得中國證監會及上海證券交易所受理。12月30日晚間,國泰君安、海通證券回復上交所審核問詢,披露更多合并重組關鍵細節。
另一個案例即是深圳國資旗下的兩家券商,國信證券并購萬和證券。
12月6日,國信證券發布《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暨關聯交易報告書(草案)》,擬通過發行A股股份方式,購買深圳資本等7家公司合計持有的萬和證券96.08%的股份。本次交易完成后,萬和證券將成為國信證券控股子公司。12月20日,深圳市國資委即原則同意交易方案。
此外,雖然并非國資控股企業,平安集團旗下的兩家券商頗受外界關注。平安證券和方正證券的并購近一年時間并沒有新的進展消息,2022年12月,方正證券公告控股股東過戶登記完成,控股股東變更為新方正集團,中國平安保險集團間接控制方正證券。2023年12月19日,中國平安曾回復界面新聞,公司將從股東價值最大化出發,按照有關監管部門的規定和指引,穩步推進相關問題的解決。
與此同時,緣起于一場訴訟糾紛,華創證券和太平洋證券之間的股權轉讓也在進行中。2022年5月,華創證券通過司法拍賣的方式,以17.26億元的對價獲得太平洋證券10.92%股權。太平洋證券的第一大股東將變更為華創證券。直至去年9月,上述關于變更股份的行政許可(金麒麟分析師)申請才獲證監會受理,至今未獲核準。
有些券商的并購傳聞也一直在市場上流傳。如中金公司和中國銀河,因為同屬于匯金系,所以市場對其有一定的合并預期。 11月中旬,針對合并傳聞,兩家券商均發布澄清公告,表示未得到任何來自于政府部門、監管機構或公司股東有關傳聞的書面或口頭的信息。
同是上海國資旗下的東方證券和上海證券也曾傳出合并傳聞。東方證券董事會秘書王如富就與上海證券的合并傳聞進行了回應:對于并購重組方面,公司目前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相關信息。
湖北國資下的兩家券商也頗受市場關注。在長江證券2024年半年度業績說明會上,有投資者提問“長江證券和天風證券同屬湖北國資旗下的券商,目前有無合并計劃”,長江證券副總裁、董事會秘書周純表示,公司目前無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項。
中小券商頻現股權轉讓
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除了上述提到的兩種券商并購方式之外,中小券商的股權轉讓案例同樣很多。據界面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有多達10幾個中小券商的股權進行掛牌轉讓,有的是從去年以來一直在進行股權轉讓。有些成功,有些則較難找到買家。
11月21日,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公開信息顯示,星展證券(中國)有限公司兩筆股權轉讓項目已于11月21日成交,轉讓比例合計為40%,交易價格即轉讓底價8.23億元。
近期,中天證券的4.75億股股份正在上海聯合交易所掛牌轉讓,占總股本的21.35%。11月27日,相關股權轉讓披露期滿,由于未能成交再次延長一周。事實上,該股權自去年12月6日開始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官網掛網披露,一直沒有買家。
今年3月,東北證券第一大股東亞泰集團宣布將20.81%的股權向長發集團出售,東北證券近日回復投資者問詢時表示,本次股權轉讓正在積極推進中,目前處于盡職調查及各相關方持續溝通協商過程中。
今年11月25日,錦龍股份發布公告稱,擬轉讓所持有的中山證券67.78%股權,本次交易已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預掛牌。預掛牌僅為信息預披露,目的在于征尋標的股權意向受讓方。
另外錦龍股份持有東莞證券的股權動作仍在推進之中。其最早于2023年11月披露,交易對手方為東莞金控和東莞控股。交易完成后,東莞國資股東持股比例將提升至75.40%。
截止目前,大通證券的5.09億股股份正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占總股本的15.42%,披露時間為2024年7月4日至2025年7月4日,轉讓方為大通證券第二大股東。
11月26日,瑞銀證券33%股權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轉讓底價為15.37億元,信息披露日期為11月26日至12月23日。
世紀證券0.1522%的股權于12月9日在公開拍賣平臺進行二次拍賣,起拍價為625萬元,不過界面新聞記者查詢發現,其目前最新消息指出本場拍賣暫緩,雙方已經達成了和解協議。
還有些券商的股權經過兩次拍賣仍然是無人問津。
如高力控股公司持有的800萬股東海證券股份目前在阿里資產拍賣平臺進行二次拍賣,此前一拍流拍,無人出價。今年11月,天津天物機電貿易發展有限公司持有的渤海證券的1.37億股股權也流拍。
界面新聞記者觀察發現,被拍賣股權的往往是中小券商,有資深業內人士分析,通常而言,中小券商股權轉讓比較常見,原因在于中小券商盈利能力不強,難以給股東創造較好的收益率,持有股權帶來的價值并不大。未來,中小券商股權轉的案例大概率還是會持續增加。
田利輝表示,券商并購潮將推動行業出清,進一步驅動行業格局優化,提升市場集中度。對于中小券商而言,面對馬太(金麒麟分析師)效應下增長乏力的困境,主動尋求被兼并重組不失為有效的突圍路徑。他認為,中小券商將側重鉆研特色業務,做區域性精品服務,實現特色化、差異化發展。監管也支持中小機構結合股東背景、區域優勢等資源稟賦和專業能力做精做細。預計未來中小券商將通過并購重組更好實現特色化、差異化發展。
券業并購還將呈現什么特點?
田利輝認為,未來券商合并潮不僅規模擴大,而且將呈現多元化趨勢,包括強弱并購、中小券商間重組、跨境并購等多種并購方式。政策支持下,券商合并重組將加速推進,旨在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頭部投行。他預計未來行業并購重組機會將源自政策支持下的兩類券商機會:頭部券商通過并購重組做優做強、打造一流投行;中小券商通過并購重組實現特色化、差異化發展。
在田利輝看來,券商合并過程中可能會面臨股東整合、業務重組的困難,包括業務取舍、風險出清等問題。特別是對于涉及海外業務及投行業務事件影響的券商,底層資產質量可能存在問題,估值在行業內偏低,合并時需要特別注意風險化解。此外,合并后的公司需要重新設計技術服務平臺和風控體系,優化人才結構,以更好地服務投資者。
鄭志剛坦言,希望通過合并和并購重組實現“1+1>2”的效果,產生良好效果。然而,券商在發展過程中,由于業務模式和企業文化的差異,這些往往成為合并過程中面臨的主要挑戰。雙方并購如何在短期內順利磨合,渡過陣痛期,并真正實現“1+1>2”的目標,是對他們提出的考驗。
鄭志剛認為,券商在業務上的同質性是券商整合很重要基點,另外也注意到特別是一些中小券商的輻射范圍具有地域性,由于區域分布不同造成的互補性會給券商的業務開展帶來某種便利。
“在合并潮流中,如何高效整合業務高效、如何在空間布局上更加優化,都是他們考慮的重要因素。”他說道。
經過這輪洗牌,存留下來的券商必然是優中選優。“首先,它們可能會達到一定的經營規模;其次,其服務質量和效率都有了實質性提升。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券商行業的競爭就此結束,而是在很大程度上預示著新一輪競爭的開始。未來,客戶在選擇證券服務時會更加關注服務質量以及服務過程中提供的聲譽保障,這些因素將在未來的競爭中顯得尤為重要。”鄭志剛說。
鄭志剛告訴界面新聞,隨著券商行業的進一步集中,具備影響力的券商之間可能更容易就一些問題達成共識,甚至在理論上存在形成價格卡特爾的可能性。因此,這也對監管提出了新的挑戰,即如何加強對券商服務的有效監管。
合并之后,我國券業整體的格局在具體的排名上會有一些變化。王劍輝認為,未來的競爭模式本質上跟現在沒有太大差異,較低層次的重復性競爭可能會減少,但是競爭的烈度可能會有所增加,因為合并以后的券商機構體量都變大,實力會增強。
王劍輝認為,券商真正的做大做強,最根本的動力還是形成差異化的競爭力。“同質化競爭的環境下,單純做大規模還不一定產生一1+1>2的效果,關鍵是形成差異化的競爭優勢,這才是能夠在未來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一個根本要素。”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