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索征集令!】你吐槽,我傾聽;您爆料,我報道!在這里,我們將回應你的訴求,正視你的無奈。新浪財經爆料線索征集啟動,歡迎廣大網友積極“傾訴與吐槽”!爆料聯系郵箱:finance_biz@sina.com
獲批速度加快!銀河證券拿下跨境業務試點資格
原創: 林影
隨著人民幣國際化和中國資本市場進一步開放,證券行業“走出去”的步伐正在逐漸加快。
今日晚間,銀河證券發布公告表示,公司跨境業務試點資格獲得中國證監會批準。而這也是今年以來,獲批該業務資格的第6家券商,在今年之前,只有中信證券和海通證券在2014年和2015年獲準資格,而2016年和2017年均為空白。也就是說,獲批跨境業務的上市券商如今已達8家。券商跨境業務獲準速度加快的背后,也彰顯了監管層今年積極推動券商海外業務發展的決心。
銀河證券拿下跨境業務試點資格
銀河證券在公告里指出,近日,公司收到中國證監會《關于銀河證券試點開展跨境業務有關事項的復函》。根據該復函,證監會對公司開展以下業務無異議:
(一)以自有資金參與境外交易場所金融產品交易,以及投資于其它允許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投資的境外金融產品或工具。
(二)與境內外交易對手簽訂場外金融衍生品交易主協議,參與場外金融產品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銀河證券也是今年以來獲批該業務資格的第6家券商,在今年之前,只有中信證券和海通證券在2014年和2015年獲準資格,而2016年和2017年均為空白。
今年以來,券商跨境業務陸續破冰,好消息連連。早在今年1月,國泰君安和華泰證券時隔兩年多終于拿下跨境業務試點資格,而在今年5月,廣發證券、中金公司和招商證券也相繼獲準資格,再加上2014年和2015年獲批的中信證券和海通證券,獲批跨境業務的上市券商如今已達8家。
8家券商最多可開展跨境業務規模近千億元
目前,證券公司已形成傭金業務、資本中介類業務和自有資金投資業務等并重格局。凈資本規模成為制約公司發展的關鍵。根據證監會要求,銀河證券開展跨境業務應嚴格控制業務規模,不得超過公司凈資本的20%,相關業務規模按《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規定的境內同類型業務的投資規模計算,并嚴格按照監管規定計算風險資本準備。
事實上,開展跨境業務對券商風險管理水平要求更高,20%的紅線也更多的是從風險防范風險的角度出發。
根據銀河證券2018年半年報,截至到今年6月30日,銀河證券凈資本為556億元,按照凈資本的20%計算,當前銀河證券可開展的跨境業務最大規模為111.2億元。這個規模在當前獲批券商中大概處在中間位置。
具體來看看當前獲批券商可開展的跨境業務規模究竟有多少。
從表格里可以看出,目前8家券商共計可開展跨境業務規模為972.82億元,其中7家規模在100億元以上,僅中金公司可開展業務規模較少,為48.12億元。國泰君安、中信證券和海通證券三家一線券商憑借凈資本優勢排在前三。
跨境業務成為券商業務新發力點
山西證券認為,券商獲批開展跨境業務,是證券公司融入全球金融體系、對接國際資本市場的有力嘗試,而大型綜合型券商在新業務開展方面優勢明顯。特別在傳統經紀業務日漸低迷的當下,多數券商均將海外業務作為拓展業務的新的發力點,且成績不俗。
根據中證協最新統計的“2017年度證券公司境外子公司證券業務收入占營業收入比例”這一指標,2017年,海通證券和中金公司兩家公司境外子公司證券業務占營業收入比例均超過20%,分別為25.58%和20.67%,中信證券該項指標也超過10%,為12.24%。另外,國泰君安、華泰證券、招商證券、廣發證券該指標占比分別為9.23%、8.05%、6.69%和5.41%。
足以看出,海外業務占比最高的是海通證券。半年報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海通證券實現海外業務營業收入20.67億元,較上年增加9.64%,占總營收比例為18.89%,而同期公司境內業務收入增幅為負。
平安證券分析師趙耀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在跨境業務開展訴求確實存在的情況下,大型券商海外業務收入整體占比預計會有進一步向上的空間。且有分析人士表示,跨境試點業務獲批有利于優化券商收入結構,降低券商對傳統業務的依賴。
監管也對券商“走出去”越來越積極,并給予相關政策支持。根據《證券公司分類監管規定(2017 修訂)》,證券公司上一年度境外子公司證券業務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達到40%、30%、20%,且營業收入位于行業中位數以上的,分別加4 分、3分、2 分。眾所周知,證券分類中每分都是“命根”,此舉鼓勵意義不言而明。
責任編輯:王涵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