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索征集令!】你吐槽,我傾聽;您爆料,我報道!在這里,我們將回應你的訴求,正視你的無奈。新浪財經爆料線索征集啟動,歡迎廣大網友積極“傾訴與吐槽”!爆料聯系郵箱:finance_biz@sina.com
爆倉警報又拉響 上市公司股東上演“解押潮”
王娟娟
[10月8日以來,至少已有83家上市公司股東選擇了解除質押。而在這之中,就不乏因券商等機構因市場下跌,要求上市公司提前回購的。]
A股的再一次大跌,將爆倉風險再度推到了上市公司和它們的大股東面前。當初大膽“加杠桿”的上市公司則深感壓力,有能力者相繼開始籌錢解押。
第一財經據公告不完全統計,10月8日以來,已有80余家上市公司股東公告解除質押,以避風險。而其中不乏因券商等機構因市場下跌,要求上市公司提前回購的。
有上市公司負責人對記者表示,股權質押風險已成公司目前的“第一壓力”。“一旦公告跌破預警線,股價就會開始下跌,與其坐等爆一點補一點,不如暫時先解除質押。”他表示。機構人士則認為,上市公司的質押比例已成為其衡量股票是否可以買入的主要標準。比起被機構平倉,上市公司股東主動解押將更具“降杠桿”成效。
補倉陷入糟糕循環
股權質押過往是大股東的融資利器,但當市場低迷,股價跌跌不休之后,卻是不斷席卷股東的同一種“杠桿之痛”。
10月9日,聚燦光電(300708.SZ)控股股東潘華榮由于股價不斷下跌,年內第二次觸及平倉線并補充質押。爆倉警報并未因此解除,10月10日晚間,該公司公告,潘華榮再將50萬股補充質押。10月11日,聚燦光電遭遇跌停板,而這一跌停板后,潘華榮很大可能將再度面臨爆倉。
“我們雖然還沒到要補充質押,但壓力也很大。”江浙某上市公司負責人對記者表示,今年以來,股權質押的風險讓很多上市公司大股東寢食難安,在不斷下跌之中,平倉風險暴露—股價下跌—補倉—繼續下跌—風險再起……已經成為一個不可避免的糟糕循環,對于許多高比例質押的公司而言,更被逼到了無股可押的地步。
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9月18日最新數據(每周最后一個交易日日終更新)顯示,A股目前有143家上市公司的股權質押比例在50%以上,16家公司股權質押比例在70%以上,而這16家公司中,除了上市不久的三六零以外,今年以來股價均出現大幅度下跌,平均跌幅近50%。
數據顯示,銀億股份(000981.SZ)目前記錄在案的質押筆數109筆,質押股份數量共計33.10億股,市值約186億元,占其總股份的比例高達82.18%,質押比例冠絕A股。
此前,銀億股份控股股東銀億控股以及一致行動人也是公司第三大股東熊基凱先后收到天風證券、云南國際信托、華鑫證券、申萬宏源、東北證券等五家機構通知,兩者所質押的部分股份即將面臨平倉、違約處置風險,合計股份共4.09億股將面臨被動減值,占銀億股份總股份的14.65%。
巧合的是,在平倉風險來臨后,銀億股份公告因籌劃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事項,開始停牌,至今尚未復牌。9月下旬,銀億股份公告,將作價2.07億元轉讓控股子公司上海銀月置業51%股權。銀億股份被外界質疑,因爆倉風險而停牌,重組則是個幌子,日前,公司已被深交所催促復牌。
暫時的停牌或可躲過一時的平倉,而正在交易的公司沒有這般幸運。10月10日,邦訊技術(300312.SZ)公告,控股股東張慶文于9月28日被動減持9.7萬股,實際上,5月22日以來,張慶文及其妻子戴芙蓉因股權質押觸及平倉、發生違約,已遭遇華泰證券、東方證券、信達證券等券商多次平倉處置。
股東紛紛主動解押“降杠桿”
上述上市公司人士對記者表示,如果股價繼續下跌,他將考慮將股份主動解押,實際上,在此之前,其已在某機構的要求下,提前解除了一筆質押。
“現在機構給的壓力也比較大,有些比較保守,要求提前回購,有些會選擇解押了換一家。”該人士透露,由于目前資金端業務要求嚴苛、展期變難,加之市場大跌,不少尚有實力的上市公司控制人已經開始主動解除質押。
第一財經根據公告不完全統計,10月8日以來,至少已有83家上市公司股東選擇了解除質押。而在這之中,就不乏因券商等機構因市場下跌,要求上市公司提前回購的。
10月12日晚間就有華策影視、中洲控股、陽光股份等近20家公告解除質押,降低質押比例。
以華策影視(300133.SZ)為例,其控股股東大策投資近日將質押于中國進出口銀行的2560萬股一次性解除質押。本次解除質押后,大策投資尚有2.17億股處于質押狀態,占其所持有公司股份比例為61.54%。
更有個別公司選擇將質押股份全部“解除風險”。安達維爾(300719.SZ)第二大股東常都喜將其質押在券商的479萬股份解除質押。解押后,其持有上市公司15.02%的股份,無一股質押。
“不少質押都出現了合同違約,而且往往爆倉一次的公司會接連爆倉。”一券商人士對記者表示,市場低迷,補倉已成為一個權宜之計,向市場傳達出股東的資金實力,但等到下一次下跌,爆倉風險會再次來臨,等到需要平倉之時,股價陷入下跌泥潭,資金方處置也將面臨風險。在此狀況下,券商、銀行等資金方已開始要求上市公司股東提前回購,解除質押。
實際上,上市公司的股權質押比例已開始影響買方的投資決策。“現在如果買一只股票我會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關注質押比例,高的肯定不碰。”上海一私募董事長認為,上市公司股東主動的解押潮,將更具備去“去杠桿”效果,對于股價也將更有支撐力。
責任編輯:李鋒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