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①21年12月以來的調整背景和誘因類似21Q1的調整,盤面指標顯示調整已經較充分。②借鑒歷史,本輪春季行情從價值到成長的催化劑可能來自政策面和一季報業績預告。③今年類似2012年是震蕩市,上半年最好窗口期是穩增長型春季行情,短期金融地產占優,未來有望切換至新基建的新能源和數字經濟。
根據12年6月、14年6月、16年1月、19年1月、20年3月,這5次明顯的單月信用脈沖前后的市場表現,我們可以得到以下規律:(1)信貸脈沖前30個交易日,市場整體下跌,穩增長方向表現更好,低估值相對抗跌;(2)信貸脈沖后60個交易日,市場整體上漲,一般中小盤成長占優或者風格相對均衡;(3)短期風格變化的具體細節:先金融/周期/價值,再成長。數據公布日之后的一段時間內,市場往往表現為金融、周期、價值占優(多數情況為延續此前的風格走勢);拐點大概出現在數據公布日之后的10個交易日左右,此后,成長風格將會反彈(12年、14年、16年)甚至趨勢性占優(19年、20年)。
把握金融地產等低估值修復,同時逢低布局“小高新”。長期,聚焦科技創新的五大方向。1)新能源(新能源汽車、光伏、風電、特高壓等),2)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5G等),3)高端制造(智能數控機床、機器人、先進軌交裝備等),4)生物醫藥(創新藥、CXO、醫療器械和診斷設備等),5)軍工(導彈設備、軍工電子元器件、空間站、航天飛機等)。
我們預計,成長股的反彈窗口或是3月下旬至4月。原因在于,一則,宏觀視角,4月是美聯儲加息預期的邊際緩解窗口;二則,中觀視角,2022年一季報預告的陸續披露有望提振市場情緒。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2019年至2021年,以2-3個季度為觀察維度,我們認為2022年“三低”配置仍具比較優勢。
配置方向上重點關注:①以“東數西算”為代表的新基建;②以銀行、房地產、建材為代表的傳統基建;③以食品、免稅為代表的疫情好轉消費復蘇預期;④以煤炭、石油鏈為代表的漲價品種。選股上注重“三低一改”,即低位、低估值、低擁擠度基礎上有基本面邊際改善預期,較高的股息率也有望提供較好的防御性。
穩增長政策全面加碼,服務業紓困補齊“短板”,政策的加碼推動行情擴散,投資者集中減倉和調倉接近尾聲,“三底”已依次確認,堅守穩增長市場主線積極布局。首先,近期穩增長政策涉及面不斷擴大,制造業升級和新基建助力投資穩中有進,服務業紓困舉措精準指向消費短板,未來政策不斷細化有望推動消費更快企穩。其次,前期穩增長主線更聚焦于低估值的傳統行業,政策擴散后預計穩增長主線將更加多元,穩增長主線中價值與成長風格更加均衡。最后,節后第二周市場流動性壓力快速得到緩解,投資者集中減倉和調倉已接近尾聲,海外擾動因素高峰已過,人民幣資產吸引力進一步提升,政策底、市場底與情緒底已依次得到確認。建議堅守穩增長主線,重點圍繞“兩個低位”積極布局優質藍籌。
歷史上信用企穩回升后成長的反彈往往短暫而且多變,即便如2019年,背后也是極低的配置比例與較大的認知差異造就了彼時成長股的“星辰大海”,當下的環境并不可同日而語。市場真正的“星星之火”仍是做多通脹與需求。
反彈結束時間最早可能在3月初。3月兩會是很重要的標志性事件,在此之前,政策比較友好,穩增長政策還可以有更多期待,預期和邏輯主導市場。兩會后,基本面數據將會更重要。所以3月初兩會前后,將會是第一個反彈可能結束的時間點。當然更重要的驗證,要等3月中下旬-4月的季報和行業高頻數據,如果業績趨勢往下,則指數的走勢將會是熊市,如果業績趨勢持續改善,則指數將會重回牛市。我們的判斷是戰略上,2022年將會是壓縮版的2018-2019,上半年類似2018,下半年類似2019。春節后出現的反彈是戰術性反彈,主要催化劑是“穩增長政策推進+業績空窗期+超跌反彈”。
新風格確立的必要條件(產業邏輯剪刀差與業績剪刀差)尚不滿足,當前市場或繼續維持拉鋸風格。維持雙主線配置:1)受益于國內寬信用但不受制于海外緊貨幣的非金融央企(電力電網、傳統能源、受益于保租房的建筑建材央企和城投/國有房地產企業等);2)景氣爬坡的智能汽車和數字基建,尤其是數字基建,其同時滿足強需求(發改委預測“十四五”算力需求年化增速超20%)、降成本(能耗成本)、共富裕(穩增長發力點),或受到景氣和政策的雙加持。
自2018年以來,當美國意識到自己對于全球的掌控地位不再牢固時,便開始了四處出擊。對于全球競爭對手中國和俄羅斯采取了多方位的遏制和打擊策略。而2020年的疫情爆發后全球經濟迎來新的局面,使得全球經濟政治格局變得更為復雜。這其中對A股投資來說帶來了很多風險,當然了也蘊藏了很多機會。
責任編輯:張書瑗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