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港股金獅獎評選投票ing 1000家上市公司激烈角逐】雷軍、馬明哲、王興等知名企業家激烈角逐,誰將脫穎而出?小米、美團、中國銀行、銀河娛樂、比亞迪等明星企業爭相斗艷,孰將傲視群芳?年度最佳港股企業等你來選!【點擊投票】
【興證策略王德倫】重構創新大時代—2019年度策略
來源: XYSTRATEGY
投資要點
★重構創新大時代,這是一個重構的大時代,也是一個創新的大時代。
——2019年是承前啟后的一年,市場波動小于2018,機會多于2018,把握中國重構、全球重構提升風險偏好帶來的機會。立足中長期,從全球視角來看,當前中國權益市場,是難得的戰略配置機遇期。主要配置方向,延續2018年《大創新時代》判斷,未來3年,科技成長方向將是超額收益主要來源。
——宏觀經濟、企業盈利整體處于下行周期,把握結構機會為主。貿易摩擦對經濟和企業盈利的影響也將在2019年全方位體現。我們判斷2019年分子端EPS對指數的貢獻將弱于2018,甚至不排除負貢獻。相反,來自于中國重構、全球重構對風險偏好階段性提升,貨幣流動性環境的改善,這兩方面使得估值對指數的貢獻強于2018。
★中國重構
——重構政府與企業的關系。中央與地方25年分稅格局走向變革時點,土地收入占地方政府性收入接近90%的“土地財政”增長模式面臨變化,中央與地方政府關系迎來重構。潛在的增值稅“三并二”等減稅方案即將落地,降低企業稅負、減少企業成本,釋放紅利給企業,政府與企業關系正在重構。研發支出稅前扣除力度加大、鼓勵企業走“高質量”創新之路,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關系的重構正在路上。
——重構國企與民企關系。過去幾年,國企改革和供給側改革使得上中游周期性行業實現做大做強、扭虧為盈,但民企創新研發更具活力、更具成效。經濟下行壓力下市場擔憂“國進民退”,但民企座談會、央行和銀保監的表態等強調了中央對支持民企發展的政策立場不變,立場堅定地統一了全社會對民營企業的正確認識。后續股權質押紓困基金和銀行信貸重點支持民企,民企債券融資支持工具助力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這些舉措利于民營企業消除后顧之憂、大膽經營、創新研發。
——重構監管與市場關系。減少對交易環節的干預,回歸監管本職。監管部門完善回購、退市、停復牌制度等監管政策,加快推進長期性制度建設。再融資、并購重組等政策面臨2015年以來的大拐點,以信息技術、高端制造等為代表的新興產業、新興經濟方向,將成為這一輪制度紅利的受益者。
——重構市場微觀主體。長期配置型資金入市成為必選項,投資者結構迎來深刻變革。養老金存在較大增長空間,股票市場為其保值增值提供了良好投資機會。銀行理財子公司蓄勢待發,巨大的總量之外還會有顯著的結構性變化,配置逐步增強主動化。支持保險資金入市的政策放松,底部區域的投資機會也會吸引險資參與其中。外資流入長期可持續,重塑市場格局的新力量。
★全球重構
全球資產配置格局面臨重構,中國資產最受益。自金融海嘯十年以來,全球資產配置美國,美國經濟、美元、美股、美債上行通道行至尾聲,全球資本面臨再配置,中國區優質資產最具吸引力。中國經濟體量全球第二,能夠容納大體量資金配置。其次,中國巨大且在穩定增長的消費市場能夠帶來各種機遇。第三、全球投資者充分認可中國供給側改革、金融去杠桿等經濟改革措施成效,未來穩定的增長前景仍可期。第四、經過40多年市場化的大浪淘沙,中國已經沉淀了一批優質企業。由于中國過去10年市場漲幅位列世界末尾,可比行業龍頭估值性價比較高,再配置性價比逐步凸顯,這為追蹤MSCI、富時羅素等指數的全球長期性資金重構資產配置提供契機。
★行業配置:新“To B”+“輕”消費做彈性,核心資產打底倉
——新“To B”:即To B類的創新成長板塊。先導產業補短板,政策層面有望持續支持。產業快速發展離不開配套基礎設施的大規模投入,利好政策推動下A股制造業企業的相關投資有望保持增長態勢。首推為面向設備、智能互聯筑基的新“To B”:通信(5G)、計算機(自主可控、AI、云計算、醫療信息化、金融科技)、高端制造(半導體設備、鋰電設備)、軍工等板塊龍頭股。
——“輕”消費:“口紅經濟”下,以輕奢化、休閑化、個性化、便捷化、社交化、品牌化為代表的“輕”消費方向有望高速增長,如美奢、品牌食品、醫療、特色零售、文化娛樂等。
——核心資產打底倉:外資資金持續流入、IFRS9下保險資金對穩定高分紅股票的配置偏好。上半年偏向基本面預期處在低位、估值性價比凸顯、博弈政策催化的基建、地產、非銀龍頭。而下半年,待估值逐步消化、業績預期下修、籌碼結構優化之后,再低位配置傳統核心資產。
★主題投資:“改革 、創新、開放”為主線,關注稅改、軍工、智能汽車以及長三角一體化等主題性機會。
風險提示:中美貿易摩擦沖擊超預期、全球資本回流美國超預期、經濟發展情況不及預期、產業政策推進情況不達或與預期不符、企業盈利超預期下滑、市場監管超預期等。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張恒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