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熱潮的強勁推動下,科技行業當前正上演著前所未有的劇烈洗牌。本周軟件和企業科技公司的財報就暴露出這一轉折期的陣痛——業績普遍疲軟,前景飄忽不定。
軟件公司距離從AI熱潮獲利仍有一段距離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AI投資狂潮主要催生了芯片制造和云計算需求,而軟件企業距離從中獲利仍有一段距離。
彭博智庫高級分析師Anurag Rana表示,除微軟外,目前很少軟件公司的收入有所提振,資金主要流向了英偉達等芯片巨頭以及云計算平臺。
大多數公司都沒有專門的AI預算,所以他們只能從非AI預算中挪用資金。他們仍在購買英偉達芯片和戴爾服務器,但不會簽訂大額軟件合同。軟件行業最終將從AI中獲益,但要建立起來可能需要數年時間,今年下半年的業績改善已經無望實現。
曾經作為行業明星的Salesforce本周四績后股價大跌近20%,創2004年上市以來最大單日跌幅。業績不佳固然是導火索,但公司高管的表態更彰顯出軟件企業面臨的窘境。
Salesforce CEO貝尼奧夫直言,過往疫情催生的“虛假繁榮”正在消退。當年為適應遠程辦公需求而大量采購的軟硬件,如今亟需進行整合和理順。
他認為:每家企業軟件公司都在疫后進行了調整,最近發布財報公司基本上都在以不同方式重復同樣的話。
除了Salesforce,Okta、MongoDB、UiPath等公司也在最新財報中下調了全年收入預期。Okta直指宏觀經濟環境成為拖累,影響了新客戶的獲取及現有客戶的購買擴展。
而在Veeva的財報電話會議上,CEO甚至將通用AI列為客戶“優先權重新分配”的一大原因。類似的景象幾乎籠罩了整個軟件和企業科技行業。
宏觀環境低迷 企業主要資金流向硬件升級
另一個潛在阻力則是宏觀經濟的持續低迷。在本周公布的最新PCE物價指數數據顯示,通脹水平微高于預期,美聯儲也維持利率在23年高位不變。在這種環境下,企業對于簽訂長期軟件訂單的熱情自然會大打折扣。
UiPath(PATH.US)創始人Daniel Dines指出,UiPath在3月下旬和4月份遭遇了嚴重業務放緩,部分原因就是當前經濟狀況乏力,客戶對包年合同需求大幅降溫,轉而青睞短期訂單。
戴爾(DELL.US)財報也顯示,由于更多低利潤的AI服務器訂單涌入,全年毛利率料將下滑150個基點。這一點也從側面說明了軟件需求疲軟、企業預算多轉向硬件的局面。
總的來看,在AI火熱的發展背后,科技行業正加速分化重組。芯片、云計算等直接相關領域獲利最大,而軟件企業則承受了較大沖擊,不得不通過收縮支出、放緩擴張甚至裁員來應對。
例如SentinelOne CEO就直言,企業的采購習慣和軟件評估標準都在發生變化。這種動能切換對于整個軟件行業來說都是個重大考驗。一旦脫離AI趨勢而錯失良機,后果可能是被行業洗牌甩在后面。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認為,目前軟件股的大幅回調恰恰為投資者提供了良機。伯恩斯坦分析師認為,像ServiceNow這樣獲利確定性較高的頭部公司在估值修復后反而更具投資價值。
責任編輯:歐陽名軍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