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技合作協定》續簽影響幾何?

《中美科技合作協定》續簽影響幾何?
2024年12月14日 15:39 《財經》新媒體

中國科技部12月13日公布,中美兩國政府代表于2024年12月13日在北京換文簽署了《關于修訂和延長兩國政府科學技術合作協定的議定書》,將《中美科技合作協定》自2024年8月27日起延期5年。該協定僅涉及政府間合作,不包括關鍵技術和新興技術。更新后的五年協定包括一個解決爭端的機制,以及在一方未能改善任何違規行為的情況下終止協定的條款。

在人工智能及相關新興技術的時代,無論是研發還是計算容量需求都需要大量國際合作,中美兩國是彼此最大的合作對象,有廣泛而長遠的視角對中美兩國都有益。攝/金焱

《中美科技合作協定》是一份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科學技術協議,是1979年華盛頓正式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后,兩國簽署的第一份雙邊協議。彼時的中國在科學領域處于落后狀態,美國將該協定視為影響中國行為和發展軌跡的一個途徑。多位相關領域專家對《財經》表示,經過近半個世紀的時事變遷,如今中美兩國同時是對方最大的科研伙伴和最大的競爭對手,中美是否會繼續簽署這個協議在相當長一段時間是人們關注的一個焦點話題。中美兩個全球最大經濟體在量子計算、生物技術和納米科學等領域爭奪國際領導地位。在未來十年的中美關系中,科技競爭或成為關鍵因素,在這一背景下,該協定的續簽無疑是個好消息。

該協定最初是在1979年由時任美國總統的卡特與中國領導人鄧小平簽署,旨在促進農業、能源、太空、健康、環境、地球科學、工程以及教育與學術交流等領域的合作。相關參與《中美科技合作協定》續簽的政府官員表示,對《中美科技合作協定》進行修訂的目的是使這項始于1979年的協定現代化。

《科技合作協定》自簽署以來,大約每五年續簽一次。自美國政府將對華戰略目標調整為“長期競贏中國”后,美國對兩國科技合作存在一些負面聲音,在“國家安全”疑慮被無依據地放大后,干擾續簽的聲音認為科技合作恐怕會幫助中方強化軍力。中國政府表示,中美兩國的科技交流合作在本質上是互利共贏的。

美方官員表示,經修改的協定排除了“新興或關鍵技術”,生效日追溯至2024年8月27日,為期五年。美國國務院高級官員對記者表示,新的協定限縮了先前協定中的合作范圍,并加入了“護欄”,以確保“互惠、透明和開放”。

該協議上一次全面續簽在2018年獲得批準,此前特朗普政府對協議的文本進行了修改,著力體現美方對中國在知識產權方面做法的擔憂。美國非營利組織科技行動委員會(Science & Technology Action Committee)2023年發布了一份報告,稱其對近2000名在教育、醫療保健、商業、軍事、國家安全和科學領域工作的美國人進行的調查中,60%的人認為中國將在五年內成為全球科技領域的領導者,而不是美國。這一報告側面展示了《中美科技合作協定》的續簽問題,已從單純的科學問題變成了政治的博弈。

對美國來說 ,協商《中美科技合作協定》是應用“去風險而非脫鉤”的原則。攝/金焱

美國總統拜登批準了兩次為期六個月的延期,僅僅是維持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協議不至于破裂。該協議在2023年8月延期六個月,至2024年2月再次延期六個月,并已于今年8月到期。去年8月,美國決定重新談判新條款。但討論直到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于去年11月舉行峰會之后才正式開始,并因圣誕節和春節假期而受到干擾。今年2月,隨著該協議下一個到期時間的臨近,中美關系的基調有所改善,但仍不足以推動協議的全面續簽。

美方不具名官員對《財經》表示,一方面因為有很多強而有力的科學理由需要維持這一框架,延期之舉讓協定雙方協商修訂版本期間仍維持效力;另一方面,部分美國國會議員在此期間對這份協定進行了嚴格審視。被候任總統特朗普提名為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的紐約州共和黨籍聯邦眾議員愛麗絲·斯蒂芬尼克就在2023年6月與其他議員聯名致函國務卿布林肯,敦促他在《中美科技合作協定》2023年8月27日到期時勿再續簽。信中提到,他們對美國農業部與中國實體合作的聯合研究項目感到憂慮,尤其是那些以灌溉管理之名而用于無人機影像分析的軍民兩用技術。

眾議院一個關注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的主席、威斯康星州共和黨眾議員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去年6月領導的國會小組甚至要求美國國務院廢除該協議,稱中國通過與美國的科技聯系獲得了軍事優勢。8月,肯塔基州共和黨眾議員Andy Barr提出一項法案,要求美國國務院向國會提供安全風險評估,否則將撤銷該協議。

美國的技術創新能力非常強大,它在全球推行美國優先事項時高度依賴其科技創新能力。不過在技術應用方面因“去工業化”影響,受到掣肘,此外還面臨著針對國家安全、知識產權、實驗室互惠準入、研究經費資助等議題進行調整的挑戰,以回應外界的關切。

此次修訂后的《中美科技合作協定》專注于天氣、海洋學和地質學等領域的基礎研究。根據美國國務院的說法,該協議支持美國科學機構開展與海嘯警報、流感數據、空氣質量監測、農業及害蟲管理相關的研究。美國國務院高級官員表示,修訂后的協定框架允許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以及能源部、農業部等機構提出與中國合作伙伴的合作建議,并建立數據共享協議及聯合研究項目。提出的合作項目將經由國務院審查,也會經過白宮領導的更廣泛的跨部門審查程序。這些提案一旦通過審核即可實施。

若有任何一方未遵守協定條款,將啟動一項爭端解決機制。此外,該協定還設有終止條款,若出現“惡意行為”,可取消合作項目。根據美國國務院的聲明,修訂后的協定將“支持知識產權保護,并為執行機構建立了新的護欄,以保護研究人員的安全及相關保障”。

該協定的續簽對中美兩國學術界來講,是長期不確定中的一抹彩霞。中美科學合作近年來并不順利,中國希望科學合作總體保持開放,而美國則希望限制合作領域。2018年,美國司法部發起了“中國行動計劃”(China Initiative),引發眾多中國科學家從美國機構撤出。中國行動計劃于2022年關閉,但其造成的寒蟬效應仍然籠罩著學術界。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官員今年夏在一場學術界參與的對話會上,罕見地公開承認,“中國行動計劃”對亞裔美國人群體造成了負面影響,特別是對很多華裔科學家和留學生的個人職業生涯造成了強烈的沖擊。一項阻止佛羅里達州各公立大學的教師聘用中國研究生和博士后到其實驗室工作的法律生效。美國方面還尋求增加一個“良好意圖條款”,規定聯合研究僅用于和平目的而非軍事用途。

在中美戰略競爭時代,美國如何對待中國隨著特朗普明年初入主白宮面臨新的挑戰。美中兩國會持續爭奪全球技術和軍事優勢的同時,努力制定雙方都接受的新的接觸和競爭標準變得更加重要。特朗普提名新國務卿候選人、佛羅里達州聯邦參議員馬可·魯比奧(Marco A. Rubio)被廣泛認為代表了本屆美國政府的新外交走向。魯比奧是美國國會批評反對更新該合作協定的人士之一,今年稍早他曾呼吁采取更強有力的措施,以保障美國科學研究的安全。他還提出了一項法案,凸顯了與中國相關實體進行有問題的研究合作會帶來的風險。與中方合作的建議必須經過美國國務院的審查,以及白宮領導的機構間審查。雖然該協定范圍有限,但他們表示,如果允許其長期失效,可能會對美國產生不利影響。

雖然即使沒有達成協議,中美兩國的研究人員也可以相互合作,但他們的項目不會得到各自政府的正式認可。

中美雙方都相信,中美持續的接觸能讓雙方了解對方的意圖。樂觀者認為,如今已經更加發達的中國現在可以讓美國科學家接觸尖端技術。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7X24小時

  • 12-20 天和磁材 603072 --
  • 12-19 國貨航 001391 --
  • 12-17 方正閥門 920082 3.51
  • 12-13 中力股份 603194 20.32
  • 12-10 林泰新材 920106 19.82
  •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