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財聯社
財聯社11月3日訊(編輯 史正丞)再過兩天,美國第60屆總統選舉即將舉行。面對兩黨主要候選人先后遭遇諸如刑事定罪、刺殺、中途換人等不太常見的變數,給不少人留下“這屆(近幾屆)美國大選真瘋狂”的印象。
但縱觀美國總統選舉的歷史不難發現,政治斗爭這種事,總能維持“彬彬有禮”恐怕才是非正常狀態。比今年更加奇葩的事跡,其實并不鮮見。
紀元1800:撕裂初心
北美殖民者打贏獨立戰爭后,《美國憲法》終于在1788年6月獲得新罕布什爾州的批準,達到生效所需的門檻(建國13州中至少有9個州批準),建立聯邦政府的時機終于成熟。在一眾開國元勛的推舉下,退休多年的喬治·華盛頓重新出山,以100%得票率的絕對優勢出任美國第一任總統。
這里的重點是,在華盛頓擔任總統的時候,他和許多開國元勛都對“政黨”的概念持有負面看法,認為黨派之爭會威脅到國家的穩定與團結。但政治立場的不同,很快就把美國帶入了黨爭時代。
為了推廣聯邦集權思想,幾乎就在華盛頓就任總統后,美國首任財政部長亞歷山大·漢密爾頓便開始組建聯邦黨,反對這一思想的政客們則在1792年成立民主共和黨。美國的第一代黨爭,在1800年迎來重要分水嶺。
副總統打死開國元勛
1800年大選時,選舉制度并不區分總統、副總統候選人,而是各個州推舉德高望重的選舉人,每人投兩票,得票第一的當總統、第二名當副總統。
由于聯邦黨的內部矛盾,所以那一年選舉人團投票的結果,是民主共和黨的兩位候選人托馬斯·杰弗遜和亞倫·伯爾都拿到73票,而在任總統、聯邦黨人約翰·亞當斯拿到65票。所以“誰來當美國總統”的重要決定,交由聯邦黨人控制的眾議院來決定。
在短短一周里,眾議院投了35次票都沒有解決問題。此時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登場,在同時厭惡三名候選人的背景下,漢密爾頓成功說服同僚“杰弗遜是最小的惡”,最終讓杰弗遜當上美國第三任總統,亞倫·伯爾只能屈居副總統。
伯爾和漢密爾頓的積怨自此不斷積累,最終在1804年伯爾競選紐約州州長失敗后爆發。在1804年7月11日,伯爾邀約漢密爾頓進行決斗。考慮到當時紐約州已經立法禁止決斗(進行決斗的人會被判處死刑),這場對決放在刑罰更輕的新澤西州。最終的結果是伯爾的子彈穿過了漢密爾頓的肝臟和脊椎,美國首任財長一天后傷重不治身亡。
漢密爾頓的死引發全國震動,美國副總統迅速逃往北卡羅萊納州投靠親戚,后續返回華盛頓特區繼續履職。盡管他的謀殺指控沒有被定罪,但他的政治生涯幾乎終結。卸任副總統后,亞倫·伯爾又因為“企圖分裂美國西部領土建國”遭到叛國指控,一度逃亡歐洲。
同樣隨著漢密爾頓的去世,疊加1812年第二次獨立戰爭的爆發,聯邦黨迅速衰敗,美國歷史進入了民主共和黨獨大的時期。直到該黨因為1824年選舉分裂,最終形成延續至今的民主黨和共和黨(國家共和黨、輝格黨)百年黨爭局面。
通過“腐敗交易”當上總統?
到1824年,民主共和黨已經連續6次贏得美國大選,所以那時的美國大選已經成為該黨派候選人的“個人魅力選秀”。
那年同樣還有一個變化——各州的選舉人逐漸開始從議會推舉,轉向由普通選民選出。疊加選舉制度的演變,使得“無產白人男性”逐漸獲得投票權,候選人是否獲得公眾喜愛,對大選結果的影響愈發重要。
在1824年,參加總統大選的候選人全都是民主共和黨人。選舉人團投票期間,戰爭英雄安德魯·杰克遜獲得99張選舉人票、國務卿約翰·昆西·亞當斯贏得84張、財政部長威廉·克勞福德贏得41張,眾議院議長亨利·克萊只有37張。
按照老規矩,由于無人拿到當總統所需的過半數(131張)選舉人票,決定美國總統又變成了國會事務。根據規則,只有前三名才能進入最終投票,因此克萊在這一階段被淘汰。
但別忘了,克萊可是眾議院議長。在他的推動下,約翰·昆西·亞當斯當上第六任美國總統,也是美國歷史上首對“父子總統”(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是他爹)。上任后亞當斯“投桃報李”,把國務卿的位置給了克萊。
克萊想要這個位置的原因也很簡單,包括約翰·昆西·亞當斯在內,之前的四任美國國務卿最后都當上了總統。
這次的選舉也創下至今未破(也不太可能被打破)的歷史紀錄:安德魯·杰克遜成為美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拿下最多選舉人票(和普選票),卻沒能當上總統的案例。杰克遜指責亞當斯和克萊大搞“腐敗交易”,雖然美國總統和國務卿公開否認,但這一指控對他們的政治聲望造成不可逆的損傷,同時也造成民主共和黨的分裂。
1828年,憑借大量草根選民的支持,安德魯·杰克遜率領分裂后的“杰克遜民主黨”參選,擊敗亞當斯的“國家共和黨”派別,成為第七任美國總統。
這件事情還引發了“白宮沖擊”。在1829年杰克遜舉辦就職典禮時,數萬名相信四年前他的勝利“被竊取”的信徒涌向白宮。人群沖入白宮試圖與新總統“握握手”,導致大量的家具損壞,杰克遜被迫從后門逃離。最終工作人員把飲料桶搬到樓下花園內,才把人群吸引出來。
(1829年總統就職典禮的混亂場景)
敗選的國家共和黨沒過幾年就被輝格黨吸收,后續又因為廢奴問題分裂,最終在1854年成為共和黨。
1864:打內戰也要選舉
作為美國總統大選的一項重要歷史評價,就是從來沒有中斷過——包括世界大戰、經濟大衰退,甚至本土分裂的內戰都阻止不了每隔4年、11月第一個周二的選舉。
1860年共和黨領袖林肯贏得美國大選后,圍繞著奴隸制問題的矛盾爆發。這場內戰一直持續到1865年5月才結束。
由于南方11州此時仍脫離聯邦,所以1864年的選舉只有25個州參加。林肯毫無懸念地擊敗民主黨對手連任。他也因此成為近30年來首位成功連任的總統。由于處于戰時,為了吸引當時分裂的戰爭民主黨派系,林肯找來民主黨人安德魯·約翰遜擔任他的搭檔,組建了所謂的國家聯盟黨。
眾所周知,在1865年4月南方邦聯軍開始大規模投降之際,林肯在4月14日遭遇暗殺。逃過暗殺企圖的約翰遜接任總統職位,但他試圖延續國家聯盟黨的努力以失敗告終。
(林肯遭刺殺幻燈片,作者未知)
主要候選人死在投票之后
從任何角度來看,1872年的美國大選應該是處處透著詭異的一次選舉。
這一年不僅出現了首個競選美國總統的女性(維多利亞·伍德霍爾),還出現了首個被提名競選副總統位置的黑人(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注:他本人不知情)。作為背景,那一年連白人女性投票都是犯罪行為,更不要說黑人了。
此時,試圖連任的是共和黨人、前聯邦軍陸軍總司令尤利西斯·格蘭特。雖然他軍功卓著,但打理政事的評價卻不怎么樣。白宮官方史料寫道“他既沒有提供活力,也沒有改革”。甚至引用訪客評價稱他似乎是一個“面臨不理解難題的人”。
與此同時,共和黨內部也出現分裂。為了扳倒格蘭特,部分共和黨人提名《紐約先驅報》創始人兼總編輯霍勒斯·格里利競選總統,這一提名后續也獲得民主黨的支持。
(霍勒斯·格里利歷史畫像)
最終,格里利拿到了接近300萬張普選票(近44%)。不過遺憾的是,他在選舉日剛過,選舉人團投票之前不幸去世,所以他的選舉人票最終分給了多名民主黨人。格蘭特則以359萬張普選票和286張選舉人票的絕對優勢連任。美國總統還去參加了大選對手的葬禮。
因此,格里利也成為美國大選歷史上,迄今唯一一個在選舉人投票流程期間死亡的主要候選人。
1872年大選還有一項里程碑——美國歷史上首次所有參選州都采用直接選舉的方式投出選舉人。這也標志著選舉人團逐漸變成象征意義的流程。
1920:定罪囚犯獄中參選
在一戰落幕的背景下,1920年總統大選并沒有太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記憶點。共和黨人哈丁以極大優勢擊敗民主黨人詹姆斯·考克斯出任總統。
這場選舉的亮點卻是第三名——社會黨人尤金·德布斯。1918年,德布斯因為在俄亥俄州發表反戰演講,被按照《間諜法》判刑10年。所以那一年他的競選總部是位于亞特蘭大的監獄。
(尤金·德布斯競選卡片)
德布斯也因此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在監獄中參選總統大選的主要候選人。德布斯在這次選舉中贏得90多萬張選票,但遠遠不足以與哈丁競爭,后者贏得了超過1600萬票。
在贏得選舉的第二年圣誕節,哈丁使用總統權力為德布斯減刑至“已服刑時間”。
1972:精神障礙患者參選
直到1972年,美國總統候選人才開始意識到對競選搭檔進行背景調查的重要性。
面對支持率高漲的在任總統尼克松,民主黨最終推出南達科他州參議員喬治·麥戈文參選。贏得提名后,由于大量建制派民主黨人不喜歡麥戈文,他歷經波折后找來了密蘇里州參議員托馬斯·伊格爾頓作為競選搭檔。
(麥戈文和伊格爾頓)
然而就在7月民主黨大會剛開完,伊格爾頓就被爆料稱長期患有抑郁癥,并多次接受電擊療法。麥戈文最初表示他會“百分之一千”支持伊格爾頓,但考慮到媒體頻繁提及“電擊療法”可能會削弱競選,麥戈文很快就要求伊格爾頓退選。又經過一番尋找(和多次被拒絕),最終找來前駐法大使薩金特·施賴弗頂替參選。
事前審查的缺失,疊加事后處理的波折,導致麥戈文的判斷力遭遇廣泛質疑。尼克松最終迎來一場狂勝,在538張選舉人票中贏得520張。
瘋狂的“打孔爭議”
在討論2024年大選時,華爾街最大的擔憂之一,就是“再現2000僵持”:時任美國副總統阿爾·戈爾與小布什的選戰,在11月投票日后僵持到12月12日選舉人團投票的那一天。
雙方的斗爭最終聚焦在佛羅里達州。由于小布什最終以271張選舉人票(戈爾266張)的微弱優勢獲勝,所以該州的25張選舉人票足以推翻大選結果。在該州接近600萬張選票中,經過第二次重新計票后,小布什最終領先的數量只有327票。
除了選戰膠著外,佛羅里達州的打孔選票也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由于選民需要用特制的工具去戳選票打洞,所以有不少未完全打孔的選票,還有許多未戳破的選票被判定為廢票。雙方的法律團隊迅速就“重新計票”一事展開斗爭。
(2000年大選后,打孔投票系統被大規模棄用)
佛羅里達州高院最初裁定,在包括邁阿密在內的四個地區進行人工重新點票。共和黨律師團隊迅速入稟最高法院,最終高院大法官們以5-4的投票停止佛羅里達州的重新計票,幾乎等于將小布什送進了白宮。
順便一提,那場世紀選舉也發生在美股“長牛轉熊”的節點上。考慮到后面08年次貸危機的沖擊,那時被“套牢”的投資者恐怕要到2013年后才能等到解套——如果他投資的公司沒破產的話。
立了功的共和黨律師們最終也獲得獎勵。當時在小布什法律團隊中的約翰·羅伯茨,現在是美國高院的首席大法官。當時與他共事的布雷特·卡瓦諾、埃米·科尼·巴雷特,也在特朗普任內先后成為美國高院大法官。
(財聯社 史正丞 )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