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體股民:《投資研報》巨額特惠,滿3000減1000,滿1500減500!【歷史低價手慢無,速搶>>】
第三方檢測機構為何造假?在基因檢測需求快速增長的背景下,如何規范、科學地展開基因檢測服務?
近日,基因檢測上市公司睿昂基因(688217.SH)陷入詐騙風波,公司四名核心高管涉嫌詐騙罪被刑事拘留。
公司與阿斯利康在基因檢測方面有深度合作,其檢測試劑盒指導EGFR TKI類靶向藥物治療,這也是阿斯利康明星腫瘤藥“泰瑞沙”的適應癥靶點。
睿昂基因是獨立醫學檢驗實驗室(ICL),在科創板上市,該公司過去一年股價跌去超過50%。睿昂基因由上海瑞金醫院血液研究所前助理研究員熊慧創立,熊慧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復旦大學微生物學博士,專業技術背景獲得業內認可。
近日,睿昂基因公告顯示,熊慧及3名副總被刑拘。有媒體稱此案與公司涉嫌篡改腫瘤患者基因檢測結果騙取醫?;鹗录嚓P,主要涉及阿斯利康肺癌靶向藥物“泰瑞沙”。這一藥物上市之初價格高達5.1萬元一盒,2018年10月納入醫保后降至1.53萬元,醫保報銷后患者自付部分僅5000多元。
公開信息顯示,阿斯利康明星產品泰瑞沙于此前牽涉騙保案,多名醫藥代表曾因篡改患者基因檢測報告,以使該藥品符合醫保報銷條件而被判詐騙罪。而睿昂基因是阿斯利康EGFR-T790M液體活檢的主要服務提供商。
為何基因檢測機構要篡改腫瘤患者基因檢測結果?據悉,根據此前的醫保報銷規則,只有EGFR T790M檢測陽性的患者才能報銷泰瑞沙用藥費用。但有相關數據顯示,19del和L858R突變的患者也能在臨床中受益,但這部分患者因當時適應癥未被納入泰瑞沙的醫保報銷,而需要支付高昂的藥費。直至2021年3月,泰瑞沙適應癥才擴展覆蓋19del和L858R突變。
對此,有專業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稱,其中涉及兩個問題:一是藥物的超適應癥應用;二是騙取醫保基金。
“一個肺癌有150多種基因突變,但藥品的適應癥往往很窄,不會覆蓋到所有的適應癥。在這種情況下,臨床上超適應癥用藥在國內和國外都比較常見,有一些超適應癥用藥有臨床數據的支撐,但適應癥尚未注冊?!币晃粯I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
但他表示,騙保與超適應癥用藥應該區別看待?!俺m應癥用藥是從患者的角度出發,有些患者有可能從超適應癥用藥中獲益,經患者同意可以采取用藥,但篡改數據、騙保就涉及違法行為了。”上述人士稱。
患者等不起,能用藥嗎
一位知名腫瘤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適應癥沒有獲批的情況下,如果有臨床循證醫學的支持,超適應癥的用藥也是被接受的,但是需要報批,而且不考慮一線、二線用藥?!?/p>
他同時指出,如果涉及醫保報銷的超適應癥用藥也同樣需要報備,國家衛健委、醫保局和國家藥監局專門就此發過文。
也有專家向第一財經記者指出,從2018年泰瑞沙被納入醫保,到2021年,納入另外兩個突變的適應癥,當中隔了三年,很多腫瘤患者等不起那么長時間。
“在這中間,是不是能夠尋求一種更快速的流程,讓患者能夠得到及時的治療,即便是不使用醫保。”某大型三甲醫院檢驗科人士王輝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王輝還稱,如果患者沒有正當的用藥渠道,但需求又是迫切的,那么就有可能尋求“旁門左道”。“腫瘤患者是很絕望的,哪怕有一線希望,他們都寧可’死馬當活馬醫’?!彼硎尽?/p>
近年來,在醫保政策改革下,越來越多的腫瘤藥能夠惠及患者,也催生了配套基因檢測服務的需求。業內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基因檢測作為腫瘤藥用藥指導不可或缺的環節,一種方式是由醫院內部出具報告,另一種是送到外部檢測。
外院檢測的“灰色地帶”
“大型醫院的檢測不太可能會造假,院外的檢測機構雖然也有認證資質,但這次事件暴露了這些檢測機構的漏洞,它們作為第三方機構的行為,如何去監管,尤其是在基因檢測需求日益增長的背景下?!笨鐕t學檢測機構資深人士方柯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王輝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他所在的醫院腫瘤靶向藥的一部分檢測是院內進行的,從技術方面來說都能開展,但也有一些是送到外部檢測的。他沒有說明具體原因。
方柯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據他了解,外包檢測服務還存在一些“灰色地帶”?!盎驒z測的價格往往比較高,不排除有些第三方機構與特定的醫生會有綁定,醫生就推薦患者去自己熟悉的機構進行檢測?!?/p>
“很多醫院近年來都在鼓勵在院內進行檢測,但事實上,由于種種因素,繞開醫院提供檢測報告的情況還是比較普遍?!狈娇抡f道,“ICL都是有資質的,但醫院如何去把控質量,這個問題還有待解決?!?/p>
一位民營醫院管理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隨著越來越多的腫瘤靶向藥物和基因治療藥物問世,相應的基因檢測流程也走到了改革的“十字路口”。
“醫院與ICL的合作并不是新事物,這種模式已經長期存在,但現在的新問題是,伴隨著基因檢測技術的發展,以及基因組學和蛋白組學知識的大爆炸,醫生的認知也有局限性,越來越多地需要依賴外部的技術,通過與外部機構合作對患者進行治療。”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
上述人士認為,在這個過程中,監管的復雜性,醫療責任的認定等諸多方面都面臨新的挑戰,需要不斷地在監管與創新之間尋找平衡,這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一些國外的先進經驗也值得借鑒。
LDT發展緣何滯后
多年來,為了推動腫瘤藥等產品在臨床上的加速應用,我國也參考了國外發展較為成熟的實驗室自建檢測(LDT)的模式,鼓勵醫院與第三方檢測機構合作開發檢測試劑,滿足更多臨床上的需求。
LDT是指尚未獲得產品注冊,僅在實驗室內部研發、驗證和使用的體外診斷項目,其不得作為檢測試劑出售給任何其它醫學檢驗部門、醫院及個人。
“LDT對于腫瘤藥在臨床上的應用意義重大,它可以理解為醫院的自制試劑,用于檢測。有些藥物在臨床的應用只能通過LDT的方式,例如它可以針對腫瘤的一些新突變?!狈娇聦Φ谝回斀浻浾弑硎?。他進一步稱,在國外,LDT的監管相對較松,一些地方的州政府就可以批準試劑,而無需通過FDA的審批。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LDT主要開放給大型公立醫院進行試點的,鼓勵醫院與廠商聯合開發,以推動新的檢驗技術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進入臨床應用。
在上海,LDT的試點醫院包括瑞金、中山和兒童醫學中心。中山醫院相關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只要是創新臨床有應用需求的,目前就可以展開LDT。
然而,LDT在國內的發展一直難以取得較大的突破。對此,王輝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LDT監管流程復雜,試劑審批仍然參照成熟藥品的監管方式,阻礙了該行業的發展。
王輝表示:“現在藥監部門對LDT的要求仍然是要按照流程報注冊證,這與該制度通過快速、低成本的方式進入臨床應用的初衷相違背了,難以發揮出LDT的效應?!?/p>
在王輝看來,醫學科學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對創新模式的探索,“任何技術有獲益,就要要承擔風險,而風險平攤才能讓風險降到最低,讓獲益最大化?!?/p>
他認為,LDT的試點應科學地開展。醫生、醫院檢驗科、患者需要各自承擔風險,檢驗科要對檢測技術承擔風險,醫生要對檢測結果有科學的理解和判斷,從患者來說,要承擔自身的風險。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王輝、方柯為化名)
責任編輯:趙思遠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