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范璐媛
從地方兩會到全國兩會,民營經濟始終是被高度熱議的詞匯。2024年各省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均做出重要表態,重申了民營經濟的重要性,并將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列入2024年重點推進的工作,推動制定的支持民營經濟發展舉措精準落地。
如廣東省提到,民營經濟占全省經濟的“半壁江山”,只能壯大不能弱化,提出加大對民營企業紓困力度,健全防范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長效機制,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構建親清政商關系。
湖北省提到,將實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十大行動,出臺破除制約民營經濟發展障礙的“十不準”,落實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新機制,在市場準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精準施策,激活民營經濟“一池春水”。
除了針對公平競爭、權益保護、賬款清欠等痛點做出政策部署外,優化營商環境也是各地為提振民營經濟而發力的重點。
浙江省兩會期間審議通過了《浙江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增強了對營商環境各相關方的“硬核”約束。海南省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謀劃實施一批“顆粒度”更細的改革舉措,優化完善“一件事一次辦”主題70個以上,“零跑動”可辦事項使用率達80%。全面推行“審管法信”一體聯動制度,建立全省統一的公共信用信息數據池,新增50個以上信用應用場景,加快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
自2023年下半年黨中央、國務院推出“民營經濟31條”以來,各地圍繞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出臺的各類舉措令人應接不暇,浙江省推出“民營經濟32條”,廣東省推出“民營經濟30條”,江蘇省推出“民營經濟20條”,山東省推出“民營經濟38條”……這些政策貫徹了“民營經濟31條”的精神,在公平競爭、權益保護、企業融資等關鍵領域提出了更細化的舉措,積極落實各部門的績效和責任。同時,政策也結合了當地民營經濟的特征,因地制宜,展現出個性化的一面。
例如浙江省的“民營經濟32條”,在落實金融支持、吸引民資、招投標等方面提出了“3個70%”、“3張項目清單”、“7個不準”以及政府無拖欠款、浙江無欠薪等舉措;廣東省“民營經濟30條”提到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培養一批卓越工程師和制造業新工匠等。
可以看出,在政策制定上,不少地區已做到直擊痛點,措施細化,可執行性增強。不過,政策并非越多越好,在多變的市場環境中,政策做到穩定、可預期、可落地才是提升民營企業信心的關鍵。而對民營經濟立法,正是穩定預期,提振民營經濟信心的重要方式。
在國家層面的民營經濟促進法醞釀之時,多個省市已先行立法,保障當地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2020年1月,《浙江省民營企業發展促進條例》通過,這是全國首部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的省級地方性法規。隨后,山東、山西、黑龍江等省份也先后通過了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地方立法。從內容來看,上述省份的民營企業發展促進條例,均將平等準入和公平競爭放入最重要章節,并強調了對民營企業的權益保護。此外,融資支持、創業創新等內容也被重點提及。
民營經濟地方立法逐漸增多,為民營經濟國家層面的立法提供了經驗,未來民營經濟促進法的出臺,亦會促進更多省市出臺民營經濟促進條例,實現國家和地方的政策法制化,穩定政策預期,推動政策落地,提升民營企業信心。
責任編輯:尉旖涵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