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 記者 馮櫻子 北京報道
“買銀行股得按10年持有,相當于大額存單了,利息還高。”此前,一名投資者劉先生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伴隨2022年度業績報告發布的還有上市銀行的分紅預案。其中,多家上市銀行擬派現規模持續創上市以來新高。
5月4日,《華夏時報》記者整理了42家A股上市銀行股息率,其中按照4月28日股價計算,12家上市銀行股息率超過6%,高于同期國債和理財產品的收益水平。
與目前熱門的大額存單相比較,簡普科技數字科技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3月發行大額存單5年期平均利率為3.57%。以此來看,42家A股上市銀行中33家股息率超過該水平。
此外,不少投資人也對《華夏時報》記者提出,看好銀行股主要是因為波動小、穩定,可以長期持有。
但與此同時,專家也提醒,銀行股和大額存單是完全不同的投資方式,不應盲目跟風購買銀行股。對此,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曾提到,需要留意,影響銀行股息率因素較多,如銀行股分紅、股價波動、投資入場時點、所得稅問題等。
33家股息率超過大額存單
“近年來,包括農行在內的中國銀行業估值被明顯低估。”4月28日,農業銀行董事會秘書韓國強在一季度業績說明會上再次為自家股票“站臺”。
韓國強提到,當前農業銀行估值水平依然偏低,仍處于破凈狀態,“這與農行高含金量的經營業績、高回報的分紅比例,以及高質量的發展態勢顯然不符。”
雖然股價長期處于“破凈”狀態,但銀行股一直是A股市場的“分紅大戶”,多家上市銀行擬派現規模持續創上市以來新高。
在A股分紅榜TOP30中,銀行股占11席。六大國有銀行及招商銀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等股份行分紅金額均在百億元以上。
今年3月31日,中國銀行行長劉金在2022年度業績發布會上表示:“如果考慮股息分紅,這兩年中行A股股東總回報超過了13%,H股超過了26%,為廣大股東提供了較好的投資收益。”
5月4日,《華夏時報》記者整理了42家A股上市銀行股息率,按照4月28日股價計算,12家上市銀行股息率超過6%,分別是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華夏銀行、興業銀行、江蘇銀行、北京銀行、上海銀行、浙商銀行、渝農商行等。
其中,渝農商行每股分紅0.2714元,股息率7.01%,居銀行板塊第一。
在利率下行背景下,近期,有投資者提出“搶大額存單不如買銀行股”。整體而言,上市銀行股息率明顯高于大額存單,以及同期國債和理財產品的收益水平。
簡普科技數字科技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3月發行的大額存單3個月期平均利率為1.826%,6個月期平均利率為2.025%,1年期平均利率為2.262%,2年期平均利率為2.798%,3年期平均利率為3.27%,5年期平均利率為3.572%。
根據Wind數據顯示,42家A股上市銀行中33家股息率超過3.57%。同時,業內專家認為,包括大額存單在內的存款利率仍呈下降趨勢。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王青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當前銀行凈息差已處于歷史低點,而央行一季度貨幣政策委員會例會強調,下一步還要推動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和個人消費信貸成本穩中有降。為此,銀行將更多選擇在負債端發力,其中適度降低存款利率幾乎是一個必然選擇。
對此,周茂華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提到,二者分屬不同類型的金融產品,銀行股屬于權益資產市場波動風險明顯高于理財、存款產品。需要留意,影響銀行股息率因素較多,如銀行股分紅、股價波動、投資入場時點、所得稅問題等。
《華夏時報》整理制表
大銀行股或不適合短線投資
“持有工商銀行8萬股7年,基本沒有操作過。分紅超過2萬元,比銀行定期存款利息高,比理財產品穩。”一名投資人曾對《華夏時報》記者提到。
同時,另一名投資人也對《華夏時報》記者表述:“銀行股長期持有,收益還是很可觀的。”
該投資人提到,自己買其它股票虧了好幾萬元,去年全倉了農業銀行,只求平穩。
本報記者注意到,波動小、穩定,是投資者看好銀行股最重要的原因。
“整體而言,目前銀行板塊估值都較低,中長期看銀行股價‘向下有支撐,向上有空間’。”中信銀行副行長謝志斌表示。
“包括中國銀行在內的國有大行的整體估值水平明顯偏低,還沒有準確反映出投資價值。”劉金透露,他個人也投資了一只大型銀行的股票,約幾萬股。現在還經常低于十幾年前的購買價。
他曾在中國銀行2021年業績發布會上提醒投資者:“對中國銀行這只股票該出手時就出手,該下單時就下單。”
劉金表示,投資者不妨把時間軸拉長一些,把坐標系放大一些,不僅關注盈利、經營管理質效和資產質量的穩定性這些指標,同時也需認識到這背后的強大支持。
但對于“搶大額存單還是買銀行股”,多位業內人士提醒,股票投資和銀行存款、理財是完全不同的產品,不能簡單地進行比較。雖然部分銀行股股息率較高,但投資銀行股不僅要看股息率,還要看銀行基本面、盈利能力、資產質量等。
星圖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黃大智曾表示,選擇股票和理財、存款等產品是完全不同的投資方式,其背后的風險因素和投資體驗也大相徑庭。“單純用股息率對比銀行股和理財產品并不合理,銀行股的買入時點以及股價波動都會影響投資收益,是一個動態的概念。”
總體而言,投資銀行股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五一節后首個交易日,大金融板塊高歌猛進,A股市場上銀行板塊集體沸騰,板塊內42只個股中有41只“飄紅”。其中,民生銀行午后封漲停板,收盤報3.99元/股,為近8年來首次,收盤市值達1747億元。
招商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銀行板塊PB與PE估值均處于歷史低位,也是A股各板塊里估值最低的(價值顯著低估)。近期,市場對低估值標的的關注度大幅上升,推動銀行估值適度修復。
回溯過去三年的行情,在疫情和經濟周期的影響下,銀行板塊估值受到壓制。而隨著國內生活生產秩序逐步恢復,銀行股估值或有充分的修復空間。
尤其在疫情放開、地產化險、經濟復蘇三重因素加持下,業內認為銀行板塊或將受益。周茂華曾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國內經濟活動恢復,企業經營改善,利好銀行盈利與資產質量改善。同時,銀行估值低洼,不少銀行估值處于破凈狀態,預計后續銀行估值修復行情偏樂觀。
“大銀行股不適合短線。長期來看,股息率遠高于理財產品,持有后仍有機會獲利。”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田國立此前表示。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