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資管新規持續發酵,在國內百萬億級別的財富管理“大蛋糕”旁,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機構身影,從銀行理財子公司紛紛設立到當前券商排隊申請資管牌照,原來屬于公私募、保險資管、三方財富公司的地盤,也被開辟的越來越大。
7月12日晚間,總部位于上海的上市券商國金證券發布公告稱,于近日收到證監會批復,核準公司設立全資資管子公司國金資管從事證券資產管理業務。同時,證監會核準公司變更業務范圍,減少證券資產管理業務。公告顯示,國金資管注冊地為上海市,注冊資本為3億元人民幣,由國金證券現金出資,業務范圍為證券資產管理業務,可作為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從事境外證券投資管理業務。
“一直以來,國金資管始終遵循市場化、專業化運作機制,根據業務發展情況,不斷加強投研人才建設,提升深度投研能力,覆蓋更多資產與行業,并對現有團隊成員持續培訓,逐步完成高質量的投研人才梯隊建設,實現投研能力的整體提升。隨著資管新規的落地與推進,過往基于底層資產信用擔保和發行主體剛兌的收益實現模式,正逐漸向大類資產配置和多元策略組合的模式轉變。國金資管堅持以投研驅動業務發展的優勢逐步顯現,完善的投研團隊架構和豐富的產品策略,可根據客戶需求研發與定制多策略組合。”國金證券相關人士7月14日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國金證券成為年內首家拿到資管業務牌照的券商,不過記者梳理發現,目前還在排隊申請的券商有中信證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華創證券、申萬宏源、國信證券、國聯證券、華安證券、東興證券、國海證券、萬聯證券等11家。其中,華安證券、國信證券以及國聯證券均是今年上半年提請的設立計劃。
對此,多家正在申請牌照的券商機構紛紛表示,財富管理大時代已到來,進軍資管業務時不我待。
發力財富管理各顯神通
在券商機構們紛紛設立資管子公司的背后,是其對公募業務的渴求。
“券商謀求公募業務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設立資管子公司申請;二是設立公募基金公司;三是券商主體直接申請。通過資管子公司來申請公募牌照成為券商的主流做法之一。”對此,上海一家已經擁有多年資管業務的券商機構負責人張蓓青(化名)7月15日對本報記者表示。
在她看來,監管對于券商申領公募牌照也不斷釋放政策利好。由于今年證監會正式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監督管理辦法》,“一參一控一牌”正式落地,即同一主體在參股一家基金、控股一家基金的基礎上,還可以再申請一塊公募牌照。
記者統計發現,在國金證券設立資管子公司獲批之前,已設有資管子公司的券商有20家,其中8家資管子公司具有公募牌照,包括東證資管、華泰資管、中泰資管、國泰君安資管、財通資管等;而華融證券、山西證券、國都證券、東興證券、北京高華、中銀證券則直接持有公募牌照。
而在券商設立公募基金公司方面,開源證券遞交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設立資格審批》,證監會已在7月4日接收材料。去年10月,華西證券收到證監會批復,核準設立華西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早在今年4月26日,證監會發布了《關于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提出,積極培育專業資產管理機構,支持差異化發展,切實提升治理水平,壯大公募基金管理人隊伍。
“目前基金公司已形成較強的馬太效應,非頭部公司不必追求大而全,可考慮結合自身特點在細分賽道做強做精,打造差異性優勢。頭部機構積極發揮表率作用,努力做難而正確的事,財富端難而正確的事情是逆市銷售、長期定投以及銷售長久期產品;資產端難而正確的事情是堅持深度宏觀、策略研究,發掘優秀投資標的,堅持價值投資。公募REITs、股權投資、基金投資顧問、養老金融服務未來有可能需要成立獨立子公司,主要目的是為了保持母公司聚焦主業的純潔性。” 中銀證券資管總監趙青偉分析指出。
壯大隊伍做大蛋糕
在上述意見中,監管層表示要積極推進商業銀行、保險機構、證券公司等優質金融機構依法設立基金管理公司;支持證券資管子公司、保險資管公司、銀行理財子公司等專業資產管理機構依法申請公募基金牌照,從事公募基金管理業務。
“目前來看,券商資管申請公募基金牌照意愿最強,保險資管已有多家持牌機構,銀行理財子公司在意見指導下有可能考慮布局公募基金業務。”趙青偉表示。
不過,上海金融圈內多位人士受訪時也指出,券商設立資管公司不能一蹴而就。無論是設立資管子公司時需要審批場檢,還是申請公募資格時還需要進行的嚴格場檢,另外對于人才的“拼搶”也會更激烈,已經擁有資管業務的頭部券商則會牢牢占據著優勢。
安信證券非銀團隊在研報中分析指出,“參控股優質公募基金的券商得益于投行的實力,有望受益于公募基金利潤貢獻的持續提升。相信券商會充分利用自身在二級市場的投研優勢,積極布局固收+和權益類FOF產品;同時,充分發揮投行優勢,積極開發ABS、REITs產品。”
來源:華夏時報
責任編輯:張書瑗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