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譚浩俊
近期,MBTI 人格測試的相關話題登上熱搜。一些企業(yè)在招聘時用類似測試對求職者進行快速篩選,有不少求職者表示自己因性格測試沒通過被拒絕錄用。招聘季出現這樣的現象,確實傷了許多應聘者的心,也對勞動力市場的正常秩序構成了不利影響。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按照應聘者披露的消息,在這類測試中,有些問題,如“有時候我也講假話”、“有時候我也會說別人的閑話”等,不僅與勞動合同無關,而且涉及侵犯應聘者個人隱私。相關專家則認為,進行人格測試并據此不招錄特定勞動者,是用和工作沒有關聯的抽象標準對勞動者進行排斥,有就業(yè)歧視的傾向。
企業(yè)也好,機關事業(yè)單位也罷,招聘人員應當主要看能力、水平、工作態(tài)度、敬業(yè)精神等,通過筆試和面試,再通過面試過程中人的行為的判斷等,基本能夠確定應聘者是否適合單位需要、適合工作崗位,而不需要更多非眼睛和判斷之外的手段??墒?,就是有這樣一些單位,他們很不自信,既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也不相信自己的判斷,而是相信一個把人完全臉譜化的所謂人格測試、性格測試,真的有點可笑。如果一個人的人格、性格等能夠被幾道題目、幾個問題所固定,那還叫人嗎?如果一個企業(yè)或單位,也被幾道題、幾個問題所左右,那這個企業(yè)或單位還有什么發(fā)展前景呢?
不同崗位、不同工種,確實需要根據人的性格來做更為恰當的安排。前提是,必須在工作中觀察和判斷,最終做出合適的調整,而不是用一套什么人格、性格測試手段,就把人分成外向、內向、開朗、封閉、大度、小氣,如果這些測試能夠替代實際工作中的觀察和判斷,那還要人干什么,直接依據人格、性格測試把人從單位一把手到具體崗位全部安排好就行了。殊不知,真正的測試,是在具體的工作之中。更重要的,具體工作遠比測試所列舉的題目復雜得多,如果過度相信這樣的測試,會讓招聘工作引入歧途的。
以企業(yè)人秘工作為例,正常情況下,做人秘工作的,應當嘴“懶”腿“勤”,要少說多做,但是,如果遇到的是一位喜歡部下腿勤嘴也勤的領導,怎么做?嘴“懶”腿“勤”的內向人能適應嗎?假如是一位脾氣暴躁的人,又當招聘一位怎樣的人秘呢?很顯然,是否適合,必須看崗位、看與誰相處、看為誰服務。而這一切,在人格、性格測試中是找不到答案的。答案在工作中,在復雜的事務和人際關系中。
再如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yè),能夠招到人就已經謝天謝地了,如果再去用人格、性格測試“考驗”一下,可能就會門可羅雀,企業(yè)只能關門了。有些企業(yè)和單位,之所以用這種無聊的方式招聘人員,大概是應聘者比較多,有選擇的余地,就自以為是,想招聘到自認為最合適的人了。只是不知道,恰恰是這種近乎無知的招聘方式,會讓自己失去真正優(yōu)秀的人才,會把自己處于非常尷尬的招聘境地之中。
測試方式是死的,人才是活的。測試手段再多,總是有套路的,是會臉譜化的。也就是說,最終的測試結果,是會把人分成幾個大類。恰恰是,人有千差萬別,工作也是千差萬別,套用相同的性格測試方式,把人的性格固定在一個模板上,最終招聘到的人,一定不是最適合工作崗位的。而且,單位環(huán)境對人的性格影響也會很大,看似符合測試要求的人,到單位以后,很有可能在單位環(huán)境的影響下,改變自己的性格。
就目前的招聘情況來看,大企業(yè)招聘,主要依賴的是企業(yè)的人力資源部門,小企業(yè)則主要依賴經營者自身,公務員、事業(yè)單位人員等的招聘,更是有一整套完整的招錄程序。如果非要在人員招聘中增加一道人格、性格測試,真的是畫蛇添足,是把人的主觀能動性讓位于機器、設備和僵化的題庫了。相信自己的眼睛、相信自己的判斷,才是招聘工作最核心的手段。如果人對自己越來越不自信了,越來越被一些所謂的智能手段綁架了,人活著的意義也就越來越少了,價值也就越來越低了。所以,還是要相信人,而不要相信“神”,人格測試沒有那么神的。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不良資產行業(yè)聯盟研究員)
責任編輯:李琳琳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yè)領域的專業(y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