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證券時報記者 馬傳茂
銀行可轉債融資熱情明顯升溫。據統計,2021年全年合計有5家銀行披露A股可轉債發行預案,擬發行規模為歷年最高,達930億元。
這項起源于2003年、興起于2017年、又在2020年進入發行低谷的資本工具,何以自去年初以來重新煥發“生機”?除了銀行本身的資本補充需求,還與可轉債本身的特殊性分不開。
與其他資本工具相比,可轉債轉股前融資成本顯著較低,轉股后可以補充核心一級資本,且對主體資質沒有硬性約束,因此尤其受股價“破凈”的銀行青睞。
轉股也是銀行發行可轉債的最終目的。如果未能轉股,無論發行規模再大,也只有少部分能被核算成權益,計入核心一級資本,其余被計入二級資本,資本補充的質量顯然低于轉股后。
而能否最終轉股有賴于正股的表現,如果正股表現一般,無法觸發強贖,那后續的轉股次數、轉股時長往往較高。同時,銀行可轉債發行流程相對長,2020年以前披露預案的銀行可轉債項目,從董事會預案到發行公告耗時動輒1年多甚至2年以上,個別銀行至今也未能完成發行。
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上市銀行的發行意愿,尤其是急于“補血”的銀行。興業研究此前發布的一份報告直言,發行可轉債比較適合資本充足水平無近憂,但有遠慮,且有一定耐心的上市銀行。
不過,去年以來,前述影響因素不斷弱化。一是銀行股的配置價值被重新認識,板塊整體運行平穩;二是監管鼓勵多渠道補充資本。借此,銀行發行可轉債勢頭“重燃”,且發行效率顯著提升,最近幾只上市的轉債用時普遍在一年以內,甚至僅約7個月。
不僅“著急發”,已經完成發行的銀行可轉債還“著急轉”,并且有了一些舉措。從這個角度來說,可轉債發行方和持有方對正股市值管理均有相同的迫切訴求,利益一致。
誠然,上市銀行市值管理確有其必要性,市凈率過低已經給不少銀行帶來股權再融資難題,進而影響其資產擺布、擴張能力,一定程度上阻礙實體經濟服務。但同時,也要注意防止市值管理演化為對股價的短期管理,如建行原董事長王洪章所言,市值管理是一種基于投資者長期回報來進行的管理方式。
作為信用創造機器,現代商業銀行對資本的需求幾乎永不滿足。從長遠發展來看,提升經營水平和自我造血能力永遠是第一位,至于銀行在發展過程中選擇何種資本工具儲備“糧草”,還是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并把握好周期更迭和市場實際。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