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來了,機器人吹響“集結號”

“黑科技”來了,機器人吹響“集結號”
2022年03月01日 14:12 商學院

  “黑科技”來了,機器人吹響“集結號”

  機器人云集冬奧村,折射出我國AI行業“十年磨一劍”后的崛起,也顯露出機器人產業“風口”欲來。

  文|劉青青 石丹

  2022年2月4日,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以下簡稱“冬奧會”)在北京開幕。人工智能(AI)、5G、裸眼3D等多種數字科技的應用讓開幕式“出了圈”。在這屆北京冬奧會中,“科技辦奧”是最大的亮點之一。

  這是第一個面臨新冠肺炎疫情考驗的冬奧會。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大背景下,科技為安全辦奧提供了支持,具有防疫消毒、引導、配送、烹飪、送餐等功能的機器人云集冬奧村;虛擬主播為賽事提供手語播報,讓科技帶來溫暖。

  大量AI“黑科技”在本屆北京冬奧會中的應用折射出我國AI行業“十年磨一劍”后的崛起,也顯露出機器人產業“風口”欲來。但技術密集型產業前路布滿荊棘,機器人乃至AI行業雖是智能制造“皇冠上的明珠”,但依舊面臨不少挑戰。

  虛擬人進駐北京冬奧會

  頗受關注的虛擬人進駐到北京冬奧會,他們有著以假亂真的外貌和流暢自然的動作,從表情、口型、毛發、服飾、身形五大維度打造3D高精超寫實的數字人AI模型,能讓AI驅動的數字人表情更加親切自然。

  比如央視新聞聯合百度智能云打造了總臺首個AI手語主播,這位身著白色西服裙裝、形象親切自然、氣質優雅的短發女性經過長時間的智能學習,能為觀眾提供專業、準確的手語解說,從北京冬奧會起,她將全年無休,為聽力障礙群體做好報道。

  據了解,百度智能云采用語音識別、機器翻譯等人工智能技術,構建了一套復雜而精確的手語翻譯引擎,可實現由文字及音視頻內容到手語的翻譯,再通過專門為手語優化研發的自然動作引擎,進行虛擬形象的驅動。這些技術使得AI手語主播具備高可懂度的手語表達能力和精準連貫的手語呈現效果。

  再有如中國氣象局華風氣象傳媒集團聯合小冰公司共同打造的AI氣象主播馮小殊,在北京冬奧會開幕之前就已經“持證上崗”。《商學院》記者了解到,北京冬奧會期間,馮小殊持續播報“冬奧公眾觀賽氣象指數”,內容涉及戶外觀賽人體感受、健康提示,為觀賽人群及時傳遞戶外場館精細化氣象指數服務信息,為公眾健康、安全觀賽提供氣象條件參考依據。

  此外,北京冬奧會中還出現了人工智能裁判。小冰公司研發的人工智能裁判與教練系統“觀君”已默默為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運動隊服務3年多,并因為助力滑雪健兒徐夢桃在北京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決賽中摘金而引發關注。“觀君”還擔任北京冬奧會測試賽空技項目中的唯一競賽裁判,這也是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圍內首次獨立完成大賽執裁任務。

  據了解,由于空中技巧具有一定的危險性,運動員每天訓練量有限,為提升訓練效率,就需要強化運動員對高分動作的記憶。針對運動員的每一跳,“觀君”會與國際裁判計分準則保持高度一致,嚴格判別扣分動作,并對起跳、空中、落地三個階段的全流程動作進行量化,支持運動軌跡、身體姿態、出臺角度、高遠度等多維度指標分析,給教練員提供指導依據。該系統還基于長期觀測數據,為每位隊員建立了專屬運動檔案,用于追溯每一跳的動作細節,聚合呈現長期訓練效果,輔助制定科學訓練計劃。

  小冰公司首席執行官李笛表示:“很高興‘觀君’能有幸為冬奧奪金貢獻綿薄力量,這是體育產業邁入人工智能時代的新一步。在體育領域,我們計劃覆蓋從競技場內的專業AI教練,到體育資訊主播、賽事場館虛擬員工、校園體育助理、大眾健身教練,乃至運動品牌AI設計師的完整場景。”

  機器人吹響“集結號”

  科技感是北京冬奧會的特色之一,與虛擬人相對、擁有實體的機器人也在北京冬奧會中吹響“集結號”。防疫消毒、引導、配送、烹飪、送餐、智能哨兵等各類機器人“黑科技”都在冬奧會中“一展拳腳”。

  中科智云與云頂旗下的風云科技聯合研發的AI明星產品——多功能識別儀已投入使用,作為防疫工作的第一道防線,該儀器僅需要3秒便能快速實現原本需要3個工作人員3~5分鐘才可辦理完成的身份認證和健康信息登記,且支持戴口罩識別,精度誤差精確在0.1度。

  碧桂園千璽機器人集團研發制造的智慧餐廳助力北京冬奧會的后勤服務,該餐廳最大特點是采用了漢堡機、煲仔飯機、炒菜機等十余款智能烹飪及傳送設備,高效且減少交叉接觸。

  獵豹移動投資的智能服務機器人公司獵戶星空在冬奧會期間提供公寓入住、移動售貨、點菜送餐、導覽翻譯等服務。其中,烹茶機器人“豹大白”(又名“智咖大師”)不僅能展示烹茶技術,也可以變身金牌咖啡師,進行磨粉、悶蒸、沖泡、裝杯、清理等;智能交互服務機器人“豹小秘”還是唯一入選冬奧會公寓入住、導覽翻譯應用場景中的機器人。

  為推進科技防疫,京東物流為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提供了智能無人配送車、無接觸智能配送柜、智能倉儲管理系統。其中,智能配送設備基于智能規劃路徑、自主移動等智能駕駛技術,能夠提供高效的無接觸配送服務;無接觸智能配送柜能最大程度避免存、取件人的直接接觸;智能倉儲管理設施可對高風險物資實行自動化管理及分揀,降低庫內操作工人接觸高風險物資的幾率,有效應對進口物資倉儲管理的防疫壓力。

  在賽事中,機器人也起著重要作用。記者了解到,通常一個賽事場地的安防工作都會使用物理圍欄防護或采用大量人力,然而當我們身處地形復雜的深山之中,氣候環境條件嚴苛,日夜溫差達幾十度,如何為國際賽事提供安全防護工作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而中科智云與云頂旗下的風云科技聯合研發的智能哨兵機器人,解決的正是這個問題。張家口密苑云頂樂園(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比賽場地之一)地處太行山和燕山交會的大馬群山中,夜晚溫度可達零下四十度。而該智能哨兵機器人耐低溫的極限也超過零下四十度。

  記者了解到,該智能哨兵機器人運用了中科智云自有的領先識別算法以及反入侵技術。智能哨兵機器人能自動精準判斷入侵者的類別,并將監測到的情況或入侵者的行蹤軌跡上傳至后臺的指揮中心,有效提高了安保工作人員效率,確保冬奧會的賽場安全。

  這背后依靠的是中科智云自主開發的X-Brain平臺所擁有的核心自學習框架算法,能夠分辨低特征差異,解決防攻擊、防偽裝和穩定性問題,只需不到傳統模式10%的樣本量,便能完成同等精度的算法的提升。這在面臨復雜環境和規則時意義重大。目前,已有13臺智能哨兵機器人全天候上崗,在現場發揮著200個警衛的安防力量。

  冬奧會背后的風口

  世界迎來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冬奧盛會,而在冬奧會上出現的各種“黑科技”機器人以及虛擬人,都折射出中國近年來在AI、機器人行業成為“風口”的發展趨勢。

  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所長盧彰元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催化下,機器人行業迎來高速發展,無論是從勞動力緊缺的角度,還是從降本增效和智能化提升的角度,該行業都面臨利好,目前該行業處于快速成長階段,資本持續涌入,行業熱度提升明顯。

  “在實業興國和科技興國的主基調下,以機器人為代表的硬科技投資邏輯未來幾年變化不會太大,更多的變化會體現在細分產品領域和專業度上,投資關注點也會從前期關注團隊、產品和技術轉到更加關注落地性、客戶反饋和營收情況等。”盧彰元表示。

  無錫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吳琦表示,作為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石,工業機器人是制造系統中最重要的智能制造裝備,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逐步加重,制造業成本增加,制造的各個環節都將用到工業機器人,這有助于解決勞動密集型企業用工難問題。

  “中國具有完整的工業制造體系和龐大的國內消費市場。”吳琦表示,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推動下,中國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市場規模持續增長。在技術研發、市場應用等方面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中國連續多年成為全球機器人消費最大國、工業機器人銷量最大國。

  “工業機器人方面,中國具有完整的工業制造體系,工業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為工業機器人的應用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隨著與人工智能、5G、云計算等數字技術的深度融合,工業機器人產業將加快步入智能化時代,市場規模有望超過萬億元。”吳琦分析道。

  獨立經濟學家、財經評論員王赤坤指出,中國產業升級和人工替代需求更加強烈,雖然整個行業尚處于成長早期,但中國市場基數龐大,特別是制造業,需求和應用場景豐富,整體規模遠超世界其他國家,加上中國強大的制造能力,機器人的研發、生產和迭代速度很快,供需兩端優勢明顯,中國的機器人發展將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機器人產業為何而“卡”?

  盡管中國AI、機器人產業未來可期,但也伴隨著種種挑戰。回顧2021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盧彰元總結為高開低走:上半年增速較快,下半年增速下行明顯,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原材料漲價、芯片短缺以及限電等因素帶來的綜合影響。

  “當前工業機器人一方面面臨成本上升的壓力,另一方面,市場的認知度仍有待提升,下游客戶對于投入產出的敏感度越來越高,機器人廠商大部分增收不增利。”盧彰元表示。

  王赤坤指出,機器人代替人工,固然有投入成本、配套成本、工作效率等方面的優勢,但機器人行業整體處于形成階段,該階段整個行業市場教育不足,消費習慣尚未形成,行業消費規模小且投入和供應不足,行業增速不大,造成整個行業供需兩不旺。

  技術方面的難題也屢屢被提及,中國機器人產業還面臨電機、主軸、減速器、伺服機等高端部件和集成技術的“卡脖子”頑疾。

  投資人、北京市知識產權庫專家董新蕊指出,伴隨著對數字化和智能化程度要求的提高,工業機器人對制造業的影響由“機器代替人”變為“智能制造”,趨勢方向是自動化、標準化、集成化、數字化和信息化。但國產工業機器人與世界水平還存在顯著差距,而且減速器、傳感器、控制系統等關鍵零部件對外依存度較高。

  從2013年起,中國已經連續八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消費國。盧彰元指出,回顧“十三五”時期,中國機器人密度已獲得較大的提升,從不及國際平均水平到趕超國際平均水平,同時,在新冠肺炎疫情催化下,機器人迎來快速放量期。

  從優長板角度看,如今中國機器人應用技術與行業滲透程度都在持續提升,部分細分產品亦逐漸從份額和技術上趕超國外,如協作機器人、移動機器人、并聯機器人等。

  “從補短板的角度看,核心零部件依然是需要重視和攻克的難題,包括減速器、高端伺服機、傳感器、編碼器等核心部件,大部分市場份額依然由外資占據,提升國產自主率已成共識。”盧彰元總結道。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李思陽

人氣榜
跟牛人買牛股 入群討論
今日熱度
問股榜
立即問股
今日診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3-03 思林杰 688115 --
  • 03-03 立航科技 603261 19.7
  • 03-02 聚賽龍 301131 30
  • 03-02 青木股份 301110 63.1
  • 03-01 萬控智造 603070 9.42
  •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