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原標題:GDP十強城市三季報:四城超2萬億 重慶緊追廣州 來源:第一財經
GDP十強城市三季報:四城超2萬億 重慶緊追廣州
GDP總量排名前十的城市三季度經濟數據目前均已公布。
從各大城市的2021年“三季報”來看,有4個城市前三季度GDP超過了2萬億元,其中上海超過3萬億元。第五名的重慶也接近了2萬億元,與廣州的差距也僅為咫尺之遙。南京三季度在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情況下,雖然增速有明顯降低,但GDP總量仍守住前十。
從總量上看,上海和北京這兩大強一線城市穩居前兩名。上海前三季度GDP首次突破3萬億元,為30866.7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去年同期增長9.8%,兩年平均增長4.6%。北京前三季度GDP29753.0億元,也正在逼近3萬億大關,同比增長10.7%,兩年平均增長5.3%。從各大城市來看,上海和北京這兩大強一線城市處于遙遙領先的位置,兩個城市的新興產業發展都十分亮眼。
上海發布的三季度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上海市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5.9%,高于規上工業總產值2.6個百分點。其中,新能源汽車、數字創意、新能源分別同比增長2.3倍、29.2%、27.2%,凸顯了創新型經濟發展的“速度”。
北京市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1-9月中關村示范區規模(限額)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總收入5.9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5.4%,兩年平均增長17.9%;實現技術收入11623.1億元,同比增長23.3%,兩年平均增長24.4%。其中電子與信息、生物工程和新醫藥技術領域保持較高增長。
兩強之后,來自華南的兩個一線城市深圳和廣州超過了2萬億大關,分列三、四位。其中,深圳實現 GDP21791.18億元,總量繼續位居國內大中城市第三。廣州為20029.12億元,同比增長9.9%,兩年平均增長5.3%。
不過,廣州雖然守住第四的位置,但第五名的重慶前三季度GDP規模達到了19951.89億元,同比增長9.9%,兩年平均增長6.2%,與廣州的差距僅有77億元的差距。對比上半年廣州領先重慶將近200億元來看,差距在進一步縮小。考慮到兩地增速的差距,全年下來,廣州能否保持住第四位置,仍有懸念。
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廣州和重慶前三季度的GDP非常接近,廣州有希望維持領先位置,但如果重慶稍微發力,后來居上也是很有可能的。重慶的發展潛力很大,尤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已上升為國家戰略,這將為重慶的發展帶來很大的驅動力。
廣東省體改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重慶有3000多萬人口,面積達到8.24萬平方公里,相當于一個中等省份。人口、面積、周邊腹地都比廣州要大很多,騰挪空間很大。雖然重慶傳統支柱產業支撐力逐漸減弱,但近年來產業結構也在調整,新興產業也在布局,增長勢頭也很猛,后勁很足。因此長遠來看,未來超過廣州也很正常。
重慶之后,蘇州前三季度GDP16393.31億元,穩居第六。作為“最牛地級市”,工業是蘇州制勝的法寶。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0053.3億元,同比增長20.5%,兩年平均增長10.8%。蘇州背靠上海,接受上海的溢出效應十分顯著,近年來當地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中,上海的服務和輻射帶動作用十分關鍵。
成都、杭州、武漢分列六到九位。南京在七、八月受疫情影響較大,同比增速比上半年回落了4.4個百分點,在全省13市中位列倒數第二。不過,在GDP總量上,南京仍然領先天津489.51億元,位列第十。
另外,從增速來看,考慮到2020年一季度乃至2020年前三季度受疫情影響較大,因此,兩年平均增速更有衡量意義。從兩年平均增速來看,長三角的蘇州、杭州均達到了6.6%,在十強城市中并列榜首。
近年來,長三角一體化不斷深入,長三角各個城市之間的分工和協作增強,包括高鐵等硬件基礎設施不斷改善,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進一步向長三角城市群集聚。長三角的高教資源十分豐富,擁有大量的人才,高新產業、新興產業發展十分突出,在科創板開閘后,包括上海、蘇州等城市成為科創板上市公司的集聚高地,這也進一步帶動了城市經濟、區域經濟的發展。(作者:林小昭)
責任編輯:李桐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