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六成北向資金3月涌入銀行股 未來外資關注業績上行板塊
作者: 周艾琳
[ 3月,北向資金前五大凈流入行業分別為銀行、化工、電氣設備、交通運輸和醫藥生物。下一階段,機構普遍建議要進一步平衡周期和成長之間的關系,并建議關注一季報表現可能較好的化工、油服、汽車和傳媒等行業的龍頭公司。 ]
進入4月,隨著美債收益率逐步企穩,北向資金流入A股的幅度可能從3月的低位回升,且外資青睞的行業也可能有所變化。
3月,北向資金前五大凈流入行業分別為銀行、化工、電氣設備、交通運輸和醫藥生物,分別為112.6億元、51.2億元、49.1億元、44.6億元和 21.9億元。向來對銀行業持謹慎態度的外資因追逐順周期、美債收益率飆升、中國貸款利率逐步上行等預期而久違地大幅加倉銀行,占了北向資金總流入量的60%。
對于4月的投資標的,野村東方國際中國股票研究主管高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經濟可能已走到疫情復蘇期的后端,預計國內經濟形勢對周期性行業股價的整體拉動將偏弱。考慮到前期市場調整的結構、國內經濟轉型和未來的產業升級方向,部分成長領域已具備較好的中長期投資價值,建議投資者在金融/周期和科技/成長之間均衡配置。從高頻經濟數據分析,建議關注一季報表現可能較好的化工、油服、采掘、房地產、汽車和傳媒等行業的龍頭公司。
美債沖擊緩解下周期股或降溫
截至上周收盤,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報1.722%,較今年年初攀升80個基點(BP),較2020年8月的低點上漲了120BP。此前一度沖高至1.77%,超出疫情前的水平,提前實現了多數機構1.75%的年中預測,速度之快令市場始料未及。
這也沖擊了國際資金的風險情緒。3月北上資金凈流入規模環比縮減225.1億元至187.1億元,不但使得銀行成為北向資金流入最多的行業,同時此前備受青睞但估值偏高的白酒行業持續受到資金流出的壓力。
在通脹預期升溫的背景下,外資對化工等行業的關注熱度也在不斷提升。3月化工板塊獲北向資金凈流入51.2億元,僅次于銀行業。但是,考慮到3月申萬化工行業 6.5%的跌幅,高挺認為,境內資金與北向資金對中國經濟復蘇邏輯的認知可能存在差異。
3月資金前五大凈流出行業分別為食品飲料(貴州茅臺凈流出61.8 億元)、汽車、有色金屬、家用電器和電子行業,分別流出41.7億元、31.4億元、21.5億元、21.3億元和20.0億元,前期抱團板塊如食品飲料等行業持續出現資金凈流出。
一些機構認為美債收益率趨于穩定。“10年期美債收益率已升至我們的年中目標1.75%,我們預計會進入一段時間的盤整期。”渣打全球首席策略師羅伯遜對記者表示。
4月,多數機構認為銀行表現將出現分化,凈息差將是最大的關注點,零售轉型較快、議價能力強的銀行將跑贏。同時,順周期板塊受到的追捧程度可能會相對下降。敦和資產管理投資經理李夢杰對記者表示,成長到價值的輪動有所過度,當前市場對于周期性資產的定價預期已處于高位,未來隨著疫苗進一步接種帶來的疫情緩和,需求層面可能更多地從制造業轉向服務業復蘇,而歐美國家的解封也可能帶動供給的進一步釋放,二者或將階段性利空周期類資產及通脹。
白酒、半導體又行了?
近期,各界關注最多的板塊無疑是此前抱團松動的白酒板塊,以及缺貨的半導體板塊。由于近期相關板塊出現回暖,投資者不禁要問:白酒、半導體這些曾經為外資所喜愛的板塊能否重振雄風?
就白酒板塊而言,迄今為止,該行業表現落后滬深300指數4%,鑒于全球通脹預期高漲,無風險利率攀升成為市場最大的擔憂。然而,瑞銀策略團隊對2000年以來通脹不斷上升的階段分析表明,即使在非核心通脹時期,每股收益的上升完全抵消了估值下行的影響。該機構對記者表示,該板塊2022年的預期市盈率為35倍,2022~2023年的年化復合每股盈利增速為22%,和其他食品飲料行業相似,但相比起其他盈利受擠壓的消費品,白酒可能會因為較強的定價能力和有限的原材料成本上行而跑贏。
瑞銀最新將瀘州老窖的評級從中性升級為買入,并更新了優先級,依次是五糧液、瀘州老窖、茅臺和洋河,同時對山西汾酒維持中性看法,水井坊為賣出。
就近期大幅反彈的半導體行業而言,芯片短缺問題仍在發酵,從汽車行業蔓延至消費電子領域。本次全球范圍內的“缺芯”主要是由于需求意外增長情況下,芯片廠商產能不足導致。
野村東方國際先進制造團隊分析師張新和對記者表示,由于公司盈利能力上行確定性較高,但估值上升幅度可能受限,預計盈利上升幅度最大、結構性趨勢最強的板塊可能受益更大。其中,驅動芯片或已成為所有芯片中最為短缺的品類;智能手機半導體方面則看好手機CIS(圖像傳感器)供應鏈。
外資關注業績上行板塊
下一階段,機構普遍建議要進一步平衡周期和成長之間的關系,并建議關注一季報表現可能較好的化工、油服、汽車和傳媒等行業的龍頭公司。
瑞銀中國策略主管劉鳴鏑對記者表示,截至2021年4月6日,占MSCI中國指數77%權重的成份股企業、占滬深300指數53%權重的成份股企業已發布了2020年年報。根據目前的業績情況,2020年四季度MSCI中國指數和滬深300指數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了41%和32%,增幅大于2020年三季度的20%和11%,證明新冠疫情過后經濟持續復蘇。另外,2020年四季度金融股的凈利潤增長高于非金融股,得益于四季度銀行股業績表現亮麗(行業總體情況為凈利潤同比增長43%)。非金融股的凈利潤增長在三季度觸頂后放緩,但仍處于較高的44%(MSCI中國指數)和12%(滬深300指數)。2020年四季度非金融股和金融股的加總凈利率與2019年四季度相比有所改善。
對于2021年盈利展望,目前MSCI中國指數的市場一致預期為同比增長17.5%,滬深300指數的市場一致預期為同比增長19.4%。2021年2月底以來,就MSCI中國指數而言,能源、半導體和材料板塊的2021年市場預期上調情況最多,軟件、制藥與生物技術、汽車的市場預期下調的情況最多;對于滬深300指數,同期能源、材料和銀行板塊的2021年市場預期上調情況最多,零售、公用事業和房地產的市場預期下調情況最多。
此外,碳中和的交易情緒似乎超出預期。李夢杰對記者表示,“30·60”目標明確后,與中國經濟相關的黑色商品較和綠色經濟相關的有色類金屬類商品出現了一輪更為強勢的價格上漲。全球經濟體在壓降傳統高污染耗能能源(煤炭)供給的同時,逐步提高對新興綠色能源(光伏、氫能源等)的需求,從而帶動了兩邊價格的同時抬升,而上游商品價格最終向下游的傳導或 將帶動未來更長時期通脹水平的上行。
責任編輯:王婷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