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邢自強:中國實現“綠色轉型”的三大支柱

摩根士丹利邢自強:中國實現“綠色轉型”的三大支柱
2021年04月01日 00:36 21世紀經濟報道

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原標題:中國實現“綠色轉型”的三大支柱

  邢自強(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

  中國去年底提出 “2030碳達峰,2060碳中和”的目標,是對于全球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未來貢獻的重要承諾。筆者認為,這個綠色轉型過程,將仰賴技術投入、碳價機制、綠色金融三大支柱。短期內,限制類的減排舉措,對生產、供給可能產生影響,重塑全球部分行業格局。中長期,則是經濟全面電氣化、電力來源新能源化,帶來巨大投資機遇。

  今年以來,一些地方行政性減排措施接踵而至,特別是“十三五”期間碳排放指標完成度較低的地區。由于清潔產能可能無法在短期內跟上彌合缺口,部分重排放產業減產勢在必行,作為碳排放主力的鋼鐵行業首當其沖。鋼鐵重鎮唐山市已宣布全行業今年減排40%,減產30%-50%。由于供給收緊,鋼材價格今年有望明顯上升。此外,鑒于中國近年穩坐全球鋼鐵生產和消費的頭把交椅,全球市場格局將迎來變局。在產成品市場,中國在2020年達約5400萬噸的鋼材出口可能因減產全數抹去,對應的供給缺口需要由歐洲、美國和南美的閑置產能所填補。對原料市場的沖擊可能更為顯著,由于中國貢獻了全球鐵礦石海路貿易的75%,鐵礦石價格可能接近見頂,并且在下半年面臨下行壓力。

  雖然部分重排放產業的減產相對顯著,但由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經關閉大部分過剩產能,供給側整體收縮的空間和幅度較為溫和。筆者估計已出臺的生產限制性舉措對經濟的影響大約在GDP的0.1%左右。與此同時,由上游價格和全球復蘇推動,PPI短期存在上行壓力,有望在二季度在低基數下觸及8%,和2017年初的高點類似。市場普遍擔憂上游價格上升是否會擠壓下游利潤。筆者認為,2016和2021年兩輪供給側收縮均恰好與全球需求共振復蘇重合,因此即便下游利潤率可能有所下降,總體利潤仍將隨著出口水漲船高。

  長期而言,鑒于政府希望維持制造業在經濟中的占比,并且進一步提升廣大中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水平,中國綠色革命的路線圖將仰賴海量綠色投資,通過科技賦能在能源生產和消費環節減少碳足跡,而非簡單的削減產能。接下來幾十年的海量技術投入和投資,其數量級可能高達以百萬億計,相當于每年GDP的1.5%到2%。

  經濟全面電氣化、電力來源新能源化將迎來巨大的投資機遇。例如鋼鐵生產從高爐轉向用電弧爐,出行改用新能源汽車,冬季取暖轉用電油汀等。國家對電氣化率已經設立了明確的目標,從目前的27%在2030年達到35%,到2050年達到60%左右。與此同時,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專利數、裝機容量和發電量都是全球領先,將來這方面的投入還將持續加大。考慮到清潔電能相對傳統能源發電的穩定性較低,對電網“削峰填谷”的調度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未來中國將通過加大對智能電網和儲能技術的投入來提高電力傳輸效率,“十四五”期間相關投資額將超過六萬億元。

  另外一條重要的碳中和路徑是森林碳匯。過去二十年中國貢獻了全球新增森林面積的四分之一,森林覆蓋率從18%提升到了23%。中國希望在2035年之前將該數字進一步提高到26%。

  百萬億級別的綠色投資,錢從哪里來?答案是:綠色金融和碳價機制雙支柱框架。關于前者,央行可以通過貨幣政策、信貸政策、信息披露等手段來引導資金流向綠色項目和投資,包括風險補償、貸款貼息、更優惠的再貸款利率等。主權投資基金、社保基金則可能將ESG納入投資框架。而為了應對所謂棕色資產的不良率提高,維持金融穩定,央行可能明確棕色資產的定義,要求銀行披露相關風險敞口,加強壓力測試,甚至調整綠色資產和棕色資產的風險權重等。

  支柱之二是碳價機制,即通過建立碳排放指標和排放權交易的組合拳,輔以新式金融衍生品,給碳排放權定價從而促進減碳。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今年將加快全國碳排放市場建設,同時針對碳排放交易逾期支付和碳排放謊報行為推出懲罰措施。據生態環境部所述,排放權交易系統的規則制定已經完成,預計年中將開始實行。煤炭發電行業將成為新系統的首批參與者。未來有望將覆蓋范圍擴大到建材、鋼鐵、有色金屬、水泥以及電解鋁等行業。碳排放交易將給企業發出明確的價格信號,吸引科技層面有余力的企業增加綠色投資,同時獲取收益。舉例來說,特斯拉通過向傳統汽車制造商出售碳排放權,在2020年賺取16億美元,接近營收總額的一半。

  海量投資驅動的綠色革命,在短期可能提升市場集中度。科技實力雄厚的頭部企業能夠相對順利地完成“十四五”規劃綱要中的能耗目標。然而,小企業可能會面臨一些成本壓力,因為需要加大采用電弧爐、氫能以及碳捕捉和封存等高成本的減碳技術。另外,企業未來還將面臨更高的監管成本。雖然目前國內企業的環保信息披露仍參差不齊,但隨著中央對綠色經濟的重視,A股市場今年有望迎來針對環境保護的強制披露要求。

  此外,雖然綠色投資將占用可觀的經濟金融資源,但其對經濟的長期影響仍偏中性,因為持續的高強度研發支出有望通過技術溢出效應提升長期生產率。至于短期市場擔心的成本上升,在長期可能不復存在:隨著一些新能源技術的發電成本逐步接近甚至已經低于傳統能源,成本推動型的長期結構性通脹發生可能性較低。此外,如果全球氣候合作得以降低極端氣候天氣發生的頻率,食品供給沖擊帶來的通脹波動反而將有所降低。

  綜上所述,碳中和意味著中國將徹底告別過去的粗放型經濟,邁向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投資結構、金融市場,甚至生活方式都將迎來巨大轉型。誠然,碳中和前路漫漫,機遇和挑戰并存,但今年緊鑼密鼓出臺的各類政策已足以彰顯中國的決心。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戚琦琦

轉型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4-06 立高食品 300973 --
  • 04-02 英利汽車 601279 2.07
  • 04-02 博亞精工 300971 18.24
  • 04-01 格林精密 300968 6.87
  • 04-01 新風光 688663 14.48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