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最能代表中國經濟向上力量?2020十大經濟年度人物評選火熱進行中,誰是你心中的TOP10商業領袖,[點擊投票]
原標題:20年未見的我國外貿漲勢 能持續多久
作者: 繆琦
“沒有預想到”、“超出預期”、“創下歷史新高”……
在全球疫情蔓延的背景下,這些詞成為了頻繁從國內外學者和外貿人口中出現的感慨,也是我國今年外貿增勢在全球“一枝獨秀”收獲的一致點評。
商務部原副部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更是用“這種勢頭近20年都沒有過”,來形容今年的外貿形勢。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也為外貿改革提供了最好的窗口期。
疫情下的大考之年,出口訂單的意外暴增無疑為大量企業爭取到了喘息和更多的轉型時間。
如今,不少外貿企業的訂單已經排到了明年上半年。正在加班加點趕工出貨的他們,坦言“沒底的是明年下半年的情況”。
那么,這波“近20年未見的漲勢”將持續多久?背后支撐的力量有哪些?對于快速釋放并擴大產能的企業而言,又將面臨哪些挑戰?
出口數據搶眼
繼前9個月進出口累計增速年內首次轉正,我國外貿數據已連續第三個月保持正增長——今年前11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9.0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去年增長1.8%。其中,出口16.13萬億元,增長3.7%;進口12.91萬億元,下降0.5%;貿易順差3.22萬億元,增加24.6%。
如此搶眼的出口數據,與大量外貿企業迎來歷史性旺季互相映襯。
從年初的“產能起不來”和“訂單取消”,到5月開始訂單明顯增加,再到7~8月的徹底爆發,經歷了“過山車”的外貿企業,迎來了生意最好做的時節。
浙江安吉萬寶家具有限公司總經理薛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今年公司辦公椅的出口訂單預計增加110%,“從來沒有過這么大的增幅”。為了應對市場需求,工廠今年的面積擴張了一倍。
山東財經大學校長、原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教授趙忠秀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今年下半年以來,我國整個外貿行業可以說是普漲的。由于防疫得當,我國吸取了年初疫情沖擊帶來的經驗,迅速增強了產業鏈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成為了當前全球最強供應鏈,“讓外部需求指向中國的需求比往年都要強烈,從而激活了中國的產能”。
商務部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所長梁明根據持續跟蹤的國別數據提出,今年以來,尤其是3月以來,幾乎所有國家從中國進口的占比都在提升。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我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為51.5%和50.9%,比上月分別提高0.5和0.1個百分點,這說明內外需求均有所改善。
從貿易品類來看,普通服裝、鞋靴和箱包等必需品的需求相對穩定,出口波動較小甚至有所下降,而防疫物品以及與宅經濟相關的產品增長顯著。
海關數據顯示,前10個月,我國出口機電產品達8.45萬億元,增長3.8%,占出口總值的59%。其中,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出口1.17萬億元,增長10.5%。同期,出口包括口罩在內的紡織品9084.1億元,增長34.8%;塑料制品4660億元,增長18%;家具30993.3億元,增長7.9%。
四大動力
魏建國把今年外貿好于預期歸結為四大動力,首先即“宅經濟”當道,其次則是海外市場對防疫相關物資的強勁需求。
一方面,疫情造成了國外大批防疫物品供應鏈斷裂,比如呼吸機、防護服、醫用輔料、原料藥品,以及擔架、床鋪,甚至洗手液、消毒液等產品所需要的塑料瓶,在其他國家沒有生產條件的情況下,大量訂單向中國尋求供應支持。
世貿組織(WTO)發布的數據稱,全球個人防護設備(PPE)貿易今年三季度同比增長了63%,其中口罩(主要是織物口罩)的貿易增長了102%,而在前9個月,將近60%的口罩由中國供應。
另一方面,在全球疫情的持續蔓延中,市場對疫情中所必需的用品需求大增,讓居家隔離所需要的電子產品(筆記本電腦和手機等)、小家電、家具、日用品、自行車、健身器械等宅經濟相關產品,迎來了出口暴漲。
位于江蘇昆山的緯創智能(下稱“昆山緯創”)全球制造總經理周泓任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疫情剛開始時,大家對于今年的訂單是不樂觀的,沒想到會出現后來的V形反彈——從5月開始,年初掉落的出貨量就已全部追回,公司的銷售額增速開始轉負為正。在前7個月,昆山緯創的出口額就已同比增長33%,已擴增生產線的工廠,則在加班加點地滿負荷運轉。
作為全國“椅業之鄉”,浙江安吉縣的辦公椅訂單也在成倍激增。安吉縣商務局總經濟師吳葉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有的企業現在的訂單已經排到了明年6月,目前還看不到旺季結束的跡象。
與“宅經濟”緊密關聯的另一個關鍵詞——跨境電商,則為外貿強勁提供了第三大動力。
“我國的外貿以一般貿易為主,占據了半壁江山。隨著科研力度的加大,加工貿易近年來的比重不斷降低,已從原來的46%下降到了23%左右,并且還會繼續下降。剩下的就是跨境電商了。”魏建國分析稱,跨境電商的比例已超30%。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我國通過海關跨境電商管理平臺進出口1873.9億元,同比增長52.8%,成為穩外貿的重要力量。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提出,跨境電商在疫情防控期間有區別于其他貿易方式的優勢,自身的成長動力足,國家也出臺了很多支持政策。
今年4月份,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雄安新區等46個城市和地區新設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至此已有105個,形成了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發展格局;6月底,穩外貿座談會提出加快發展跨境電商、鼓勵多元投入建設海外倉;7月,海關新增跨境電商B2B監管方式開啟試點。
和線下為主的傳統出口商相比,較早開始布局線上的出口企業也更早、更明顯地享受到了跨境電商滲透提速的紅利。
吳葉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有的企業正好做的就是線上生意,今年的增幅就特別大,普遍都上漲了70%以上,“有幾家主要做跨境電商的家具企業,增幅甚至達到了1221%,疫情基本上都沒有對業務產生不良影響”。
第四大動力即外部訂單的回流。魏建國提出,今年紡織品、IT產品、家具以及汽車零配件等,收獲了大量由其他國家“流過來”的訂單,使得中國這些產品出口逆勢上揚,這也是最意外的。
“中國在抗擊疫情、復工復產和復商復市方面,可以說是一招領先、招招領先,雖然是幾個月的差距,但其他國家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魏建國說。
不過,在“宅經濟”相關的出口持續火爆和外貿行業看起來普漲的另一面,也有品類和區域的不平衡現狀。
“公司已經提前準備年底的‘務虛’活動了,算是提前結束了往年的出貨旺季。”和上述出口火爆相比,安徽省服裝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經理孟卓所說的則是出口型制造企業的另一種狀態。
在運費高企、原材料漲價以及人民幣持續升值的多重壓力下,這是孟卓所在企業做出的保守應對,也是這個對部分行業而言并不那么旺的旺季里頗為典型的觀望狀態。
海關數據顯示,前10個月,我國出口服裝7768.7億元,同比下降6.9%;出口鞋靴1971.6億元,下降22%;出口箱包1136.1億元,下降25%;出口鋼材4442.5萬頓,減少19.3%。
除了不同品類的出口不平衡,區域之間的外貿也仍存不平衡的現象。不過,在跨境電商的帶動下,國內區域布局正在趨向均衡。
增勢將持續多久
根據海關的統計,自6月進出口增速雙雙轉正以來,7月我國外貿出口同比增長10.4%,8月增長11.6%,9月增長9.9%,10月增長7.6%,11月增長14.9%,已連續6個月呈現出兩位數左右的高速增長。
這種高速增長可以持續多久?
魏建國對此相當樂觀,也說得很肯定:“外貿增速還會在明年和后年繼續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甚至可能貫穿整個‘十四五’時期。”
趙忠秀也認為,這種增勢會在今年12月乃至更長的時間里繼續保持強勁。從產業規律來說,有些供應鏈一旦斷掉,要想完全恢復是比較難的。這也意味著,疫情帶來的短期轉移效應有可能會改變長期的結構——把我國形成的產能激發出來并且用足后,其他國家被限制或中斷的供應鏈可能會就此退出全球的供應鏈。
魏建國的樂觀不僅基于“對中國市場的信心和中國作為全球經濟穩定器的作用”,而且也出于“中國出口當下的強勢并不只是暫時的”判斷。
“市場一旦培育起來了,就會不斷擴大,要想讓中國商品退出來是很罕見的。中國商品在國外市場已經有了很深的根基,而且中國的產品正在不斷升級。外貿出口將出現品牌增多、高新技術產品增多,以及整體服務質量提升的趨勢。” 魏建國認為。
在12月8日的吹風會上,商務部外貿司司長李興乾也提出,中國外貿產業的創新能力持續增強。其中,中國出口產品不斷向價值鏈上游攀升,機電產品出口占比提升至59.3%,集成電路、計算機、醫療器械等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強筋,增速分別達14.8%、10.7%和44.5%。
外貿增勢的可持續,還在于我國陸續簽署和推進的貿易協定。比如,已簽署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在實施后,將會讓區域內貨物貿易零關稅產品數量整體上達到90%以上。
“中國出口坯布或棉花等到越南加工,每一道的關稅都會降低,從而讓中國的產品更好地出口到歐美市場,增加效益的同時也會提升中國出口的競爭力。”魏建國說,中歐全面投資協定(BIT)也有望在今年達成,還有中方將積極考慮加入的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以及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明年開始,還會有更多‘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想要與我國簽訂多邊或雙邊的自由貿易協定”,這些都將推動更大的開放,從而帶動我國的進出口。”
除此之外,魏建國提出,我國還將在明年持續加速構建“雙循環的新格局”,加大力度優化營商環境,并在企業“走出去”特別是金融支持企業“走出去”上出臺更多政策,再加上國內不斷提速的新基建發展等等,都將進一步為外貿進出口的增勢注入持久的動力。
貿易順差還會擴大嗎
今年前11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順差3.22萬億元,增加24.6%。其中,按美元計價,11月份,我國外貿出口增幅更是高達21.1%,貿易順差則增加了102.9%。
出口的強勢意味著貿易順差還會進一步擴大嗎?這個問題,無疑還要結合進口的現狀與走勢來看。
商務部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副所長竺彩華認為,我國進口整體上增速沒有轉正,主要是在疫情的影響下,不少國家再次封鎖而影響了當地的復工復產。也就是說,即使我國有意加大進口,也不一定有貿易伙伴能接單。
白明表示,進口相對弱勢,除了與國際貿易伙伴的供貨能力受限有關,還與國內企業的競爭力不斷增強有關,讓我國企業在進口方面的替代性越來越強。
在魏建國看來,這種大幅激增的順差趨勢歷年來少有,只是暫時的現象。隨著我國在進口方面的發力,貿易順差增幅將會在接下來有所下降。
“在今年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我們簽訂了700多億美元的意向成交訂單,這些訂單會在今后的幾個月里陸續交付,因此今年或明年,我國的貿易順差增幅就會縮小。” 魏建國表示。
另外,對于出口不利的人民幣升值,對于進口是一大利好,因此也將對我國的進口產生較大的促進作用,從而進一步縮小貿易順差。
趙忠秀的看法略有不同。他預計,順差接下來可能會繼續“溫和地增加”。一方面,現在的貿易順差變化具有一定的結構性,而全球經濟的形勢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常態,短期內不會轉向;另一方面,全球經濟疲軟導致了大宗商品價格的大幅下跌,也成為我國進口下降的一大因素,“事實上進口數量是增加的,我們相當于花了更少的錢買到了更多的東西,效益有所提升”。
魏建國強調,我國歷年來并不追求貿易順差,而是希望進出口貿易始終平衡,略有順差。在雙循環新格局的加速構建中,進出口“冷熱不均”有望轉向“冷熱相宜”。
“外貿不能松口氣”
外貿訂單的火熱,為原本擔憂的企業提供了喘息和轉型的時間。但在接單忙的歷史性旺季,不少企業只能把精力放在交貨生產上,而無暇顧上轉型。整個外貿行業,也容易在普漲中出現放松的心態。
魏建國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外貿不能松口氣。”外貿在火熱的時候,往往會忽略外貿自身的重復建設以及轉型升級。越是在外貿興旺和回流的時候,越要提出供給側改革,把低效無效的流水線取消,讓高效的企業獲得更多的優惠政策,引導企業未雨綢繆抓緊改革,而不能掩蓋部分產能仍然較低的現實。
吳葉說得很明確,加快“內銷外銷”以及“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的腳步,是在這波紅利結束后,企業繼續發展的必要條件。
要想“留住”回流的訂單,從而轉化為長遠的發展空間,同樣考驗著中國制造業在國際分工中的主動性和競爭力。
白明在《如何將“流入”的出口訂單“留住”》一文中提出,雖然出口貿易形勢因其他國家的出口訂單“流入”而改善,但“穩外貿”措施力度卻不應因此減弱,而且為了將訂單“留住”還可專門出臺支持政策,以強化中國制造業對出口訂單的黏性。
其次,借助訂單流入中國的契機也吸引相關先進產能流入,為防止流入中國的出口訂單再流出中國而切斷“回頭路”。
第三,主動出擊,提升綜合競爭優勢,增加制造業對流入訂單的承接能力。對于一些在我國有發展潛力的產業,我們不僅要“留住”訂單,更要爭取借機延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中國段”。
最后,出口企業固然要爭取留住訂單,但也要做好兩手準備,對承接某些做起來很苦且成長空間不大的出口訂單要量力,一旦出口訂單流入出現難以為繼的現象,也不必“強留”,防止訂單轉化為“雞肋”產能。
“目前有的企業出口很好,但盈利不夠好,有的還只是持平。但能把企業維持住,度過寒冬,春天就會來。”魏建國提出,人民幣升值和利潤受擠壓之外,外貿行業還擔心,疫情過后,相關的優惠政策能否繼續。對此,他建議進一步鞏固減費降稅、提升通關效率、優化投資環境等措施,為外貿企業乃至行業的改革提供助力。
責任編輯:楊亞龍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