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庫存旺需求成共識 周期股狂歡背后仍存隱憂

低庫存旺需求成共識 周期股狂歡背后仍存隱憂
2020年11月27日 02:05 證券時報網

  原標題:低庫存旺需求成共識 周期股狂歡背后仍存隱憂

  證券時報記者 趙黎昀 葉玲珍

  經歷了因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全球經濟震蕩,2020年下半年以來,國內大宗商品價格穩步復蘇,經濟發展慢慢進入“后疫情時代”。

  伴隨國內外需求恢復的節奏,近期包括黑色、有色、化工在內的眾多商品價格紛紛創出階段甚至歷史高點,期市飄紅、股市共振,市場關于“周期復興”的言論甚囂塵上。

  旺季已過 加工企業依然趕工忙

  時至年末,北方地區風雪已至。雖然眾多行業都已走出了金九銀十的傳統旺季,但今冬的生產景象卻異常火熱。

  “近幾個月來,我們的生產線一直在滿負荷運轉,訂單不是問題,產能才是我們的瓶頸。”雖是冬日,但鴻路鋼構(002541)渦陽基地里火花四濺,機器轟鳴,車間里絲毫感受不到寒意。公司相關負責人對前來探訪的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現在生產線是兩班倒,遇到了趕工期,加班到凌晨都是有的。”

  同樣的情境,在同處安徽的富煌鋼構(002743)生產車間一并上演。“一般來說,傳統建筑業旺季在二、三季度,但是今年進入四季度了,訂單依然旺盛。工人中午都在加班加點,為了節省時間,吃飯全部在車間搞定。”富煌鋼構內部人士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

  11月份以來,國內鋼價上漲速度如同坐了火箭。多數鋼材產品價格漲幅在200-400元/噸不等,其中,螺紋鋼、板材、結構鋼漲幅均居前列。然而采訪中,以鋼材為主要原料的鋼構企業多表示,目前公司所有精力都在生產上,并沒有明顯感受到成本上漲的壓力。“我們的產品定價采用‘原材料+加工費’模式,且客戶會支付一定比例的定金,鋼材價格上漲的同時,我們產出的鋼結構成品價格也會同步上浮。同時我們還會用客戶支付的定金及時采購鎖定原材料成本,可以適當將鋼材價格波動風險轉嫁給下游。”鴻路鋼構上述負責人解釋稱。

  鋼結構企業不懼鋼價上漲,除產品定價機制因素外,更大的信心來源于產品需求的火爆。“不僅是我們這些大廠,就連一些小型鋼構廠的訂單都排不過來。目前我們的制造類訂單一直非常充足,不時還會出現因任務緊,推掉一些訂單的情形。有些客戶為了能排上單,甚至會主動提出加價。”

  由于利潤太薄,近年來,鋼結構企業擴產愿望并不強烈,“新進者”也越來越少,而下游的需求卻相當旺盛,導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鴻路鋼構上述負責人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目前鋼結構行業競爭格局依舊比較分散,誰都不會帶頭貿然漲加工費。不過在供需矛盾刺激下,隨著頭部企業的市占率和品牌知名度上來,我們預計漲價會提前到來。”

  同樣是賺取加工費,但從事鋁加工業務的盧寧(化名)對于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判斷并不樂觀。他坦言,今年下半年電解鋁價格一路飆漲,企業作為直接下游,采購原材料通常需要現貨現款。隨著原材料價格上漲,采購同樣的原料意味著要支付更多的貨款,但在銷售環節,一般是先貨后款,客戶支付定金的情況不多,這也就意味著整個生產環節需要自己先行墊付資金。作為民營企業,公司的資金本來就緊張,多數情況下會貸款提貨,材料價格上漲對公司的資金周轉能力提出了更多挑戰,也在無形中增加了財務費用。鋁加工是個微利行業,如果回款出現問題,賺的錢還不夠銀行利息。

  產業鏈啟動 價格傳導機制

  今年下半年以來,國內大宗商品市場逐步走出年初低谷,多數商品價格不僅彌補前期跌幅,更進一步攀上歷史高點。

  面對上游商品漲價潮,中下游企業也各有應對,產業鏈價格傳導機制已經啟動。今年以來,鐵礦石價格屢創新高,焦炭價格也已落地第七輪漲價,對鋼廠成本出現直接影響。談及成本問題,馬鋼股份(600808)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鐵礦石價格的上漲對鋼鐵企業的影響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可能會對公司采購成本形成一定壓力,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礦石的價格也會對鋼價形成一定的支撐。“原材料多為周期性產品,價格的上漲和下跌其實很常見,成熟的企業一般都會有自己的一套應對漲價的預案,不太可能出現一下子堆積到產業鏈某個環節,形成爆發式的影響。”華東地區某金屬加工類企業人士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由于公司具備規模化采購優勢,在成本端擁有一定的議價能力,同時通過合理的生產基地布局,降低物資周轉成本,以應對原材料價格的上浮。

  鴻路鋼構相關負責人也表示,相較于下游,鋼結構企業對原材料的“嗅覺”靈敏度會更高。實際經營中,如果鋼材價格處于上漲周期,鋼結構企業考慮到簽訂合同與采購原材料之間的時間差,通常會對下游企業的供貨價格進行預漲,而市場總有買漲不買跌的心理,客戶一般都會接受。

  “鋼價在合理范圍內的波動在某種程度上對加工型企業是有利的。鋼價如果一成不變,我們賺取的利潤就是固定的加工費。而如果有上下波動,我們可以基于經驗,通過對市場的預判,進行預采購或延緩采購,控制合理庫存范圍,賺取額外的中間差價。”他表示,鋼結構企業加工訂單的工期從1個月到1年不等,大多數在半年以內,賬期較短,且現金流情況較好,風險敞口尚可。目前鋼材的價格在4000元/噸左右,還處于一個相對合理的價格區間。“一個月內漲幅在300-400元/噸,我們認為是沒問題的,但如果在短期漲幅較大,產業鏈單一環節無法承受,就需要中下游企業共同承擔上游成本上漲的壓力,就算簽訂了合同一般也會重新議價,極端時候甚至會出現違約風險。”

  與鋼結構的盈利模式類似,銅加工企業也采取“原材料+加工費”的定價機制。“從短期來看,原材料價格會及時傳遞到下游,銅價上漲也會拉動公司產品價格上漲;但從長遠看,如果價格長期高位運行,就會對消費需求形成一定抑制。”華東地區某銅加工企業相關人士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銅加工企業一般會基于對未來走勢的預判,通過現貨對鎖、套期保值等手段平抑原材料波動風險。不過對于企業來說,更希望原材料價格越平穩越好。

  與加工類企業不同,工程類企業從客戶招標、簽訂合同再到具體采購、實施周期較長,對原材料價格的波動顯得更為被動。安徽一位總包商項目經理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他曾經做過一個工程項目,受施工條件限制,合同簽訂后1年多后才開始采購,銅價已經從3.6萬元/噸漲到5.2萬元/噸,線纜及桿件成本大幅增加,最后只能拉著分包商、供應商共同分擔成本壓力,盡管如此,利潤依然慘不忍睹。

  對于原材料價格波動對于產業鏈的影響,采訪中相關人士多表示,原材料價格向下游傳導是有時差的,需要考慮備料、生產、銷售等時間成本,還與當時的市場需求相關。總體來說,產業鏈上下游應該是一個和諧共生的關系,相關企業需要在自己所處的位置尋找到合適的平衡點和利潤空間,這也是市場化的必然。

  低庫存旺需求成共識

  是什么原因支撐了本輪大宗商品價格集中上行?多行業人士均表示,價格上行與當前市場低庫存、旺需求的供需現實密切相關。

  坐擁冬瓜山銅礦、安慶銅礦、沙溪銅礦、銅山銅礦等多座礦山,銅陵有色(000630)憑借上游資源優勢,成為本輪銅價上漲的受益者。2019年,銅陵有色自產銅精礦含銅5.52萬噸。“本輪銅價上漲,主要是消費端驅動。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下游家電、汽車行業加快復蘇,對銅的需求增大,成為拉動銅價上漲的關鍵因素。其次,國內資金面較為寬松,也為大宗商品的價格上漲提供了一定支撐。銅價的歷史最高值是每噸8萬多,而目前的銅價在每噸5萬左右,個人認為還處在一個相對合理的區間。”銅陵有色相關負責人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基于基本面支撐,銅價后期走勢依然可持謹慎樂觀態度。目前銅庫存處于低位,而隨著疫苗的推出和普及,歐美經濟將進一步復蘇,海外需求也將隨之增長,銅價短期上漲的邏輯仍然具備。

  除有色商品外,下半年以來,部分化工商品漲價也勢頭迅猛。“2020年下半年之后,PP價格一直維持較堅挺的狀態,震蕩上行。10月份開始市場漲勢陸續加快,11月份更是出現一波明顯上漲。截止到11月23日,華東地區PP拉絲價格到9050元/噸,較10月底上漲月1000元/噸,漲幅達12.4%,較去年同期高9%。”卓創分析師潘吉鳳表示,PP市場的近期強勢表示,主要是基于PP上中下游各環節庫存處于低水平,市場供需矛盾明顯的背景,而上漲主要是需求拉動。在世界范圍內,中國疫情率先得到控制,中國經濟以及內需恢復較好。同時,因為疫情,國外加工能力下降,國外的一些訂單回流到中國。下半年開始,中國工廠訂單陸續增加,目前下游部分行業工廠訂單充足,所以市場存在剛性需求。再加上資金在期貨市場的拉動,貿易商和工廠的補庫行為使得市場上漲形成正反饋效應。

  值得關注的是,高利潤、低庫存下,相關企業的生產積極性已被迅速激發。“鋼廠產線、高爐等設備的檢修及保養非常重要,只有確保了設備正常運轉,鋼材產品才能保質、保量的產出,如經常發生故障,不僅浪費時間,更增加其維修成本,造成企業損失。因此每年鋼廠在淡季來臨時都會出現集中檢修的情況,然而截至目前,今年11月產線檢修及12月份計劃檢修并不多,與去年相比相差甚大。”卓創分析師許海濱稱,2019年11月、12月則屬于產線檢修的集中期,每個月影響棒材產量都在39萬噸左右,是今年的6倍還多,涉及淮鋼、南鋼、巨能、濰鋼等多家企業。今年11月、12月份企業檢修計劃不多,而鋼廠庫存壓力不大,除了國內制造業不斷向好提供了一定的剛需保障外,部分企業直供訂單增多也是一方面因素。

  基本面與市場風格聯動

  11月份以來,周期股上演集體狂歡。石油化工指數一馬當先,本月已上漲26.03%,有色金屬、煤炭、鋼鐵等相關指數及版塊本月分別上漲19.61%、15.74%、14.12%,均大幅領先同期大盤漲幅。

  個股中,東方盛虹(000301)、河鋼資源(000923)、鄭州煤電(600121)、云鋁股份(000807)等個股單月漲幅均已超50%。不過近兩日,隨著大盤回調,相關周期個股也回吐漲幅。在專業分析師眼中,本輪周期板塊個股的牛市行情,是基本面與市場風格切換疊加產生的結果。

  “近期公布的相關經濟數據顯示,目前國內企業訂單飽滿,產成品庫存去化,證明需求回暖的過程依然在持續,生產經營活動的預期都在增強。”海通證券期貨研究所主管高上在接受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采訪時指出,在疫情后市場復蘇,市場動能相對強勁的大背景下,目前資本市場也處于風格切換期。一方面,股市前期在疫情助推下,醫療、網絡電商、必選消費這些板塊都已經出現大幅上漲,估值已經相對偏高。從新興行業和傳統行業的對比來看,估值的價差已經超過如“6·15股災”等歷史節點的最大價差。另一方面,除了大的疫情造成的黃金坑,市場還存在基金抱團,新基金爆發的現狀。隨著住房控制、理財產品剛兌打破,很多資金通過基金繞道進入市場,通過新基金的形勢自我強化。后疫情階段,順周期的行業、受疫情壓制比較大的行業,成了新增基金和部分高位兌現基金機構選擇的重點。

  他認為,創業板已經連續兩年位于風格指數收益第一名,時間窗口基本已經到了高低切換、風格切換的階段。同時,海外科技股泡沫破滅的隱患,也有可能會對A股創業板形成沖擊,不排除資金將轉投向低估值周期板塊的可能。因為春季行情本來就是周期品的傳統旺季,這種切換或將持續到2021年的4-5月份,因此未來半年是難得的做多時間窗口。

  周期狂熱背后仍存隱憂

  周期概念備受追捧之際,也有不少分析人士提示風險。

  “從10月份信貸和社融數據來看,貨幣從供應和需求雙雙都是邊際回落的。10月,貨幣供應M2增速較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至10.5%。只不過,由于企業利潤改善,部分企業債務償還壓力下降,企業流動性充裕,使得M1增速繼續回升,企業存款活期化,催生了投機性囤貨或者補庫,這支撐了部分商品價格短期維持高位。隨著11月和12月季節性淡季來臨,企業利潤增速回升勢頭放緩,貨幣供應M1增速也會回落,從而給未來商品價格帶來下行風險。”寶城期貨金融研究所所長程小勇認為,目前判斷周期商品的上漲可持續還為時尚早。近期很多商品價格上漲,是在11月中旬公布10月份經濟數據向好后開始拉漲。但市場不是跟經濟數據同步,有可能反應滯后。如果11月份經濟數據在12月份公布拐頭向下,那么周期商品的漲勢也就差不多了。如果11月數據持續強勁復蘇,那么漲勢還能持續到年底。

  他表示,今年所有的市場行情都是圍繞著疫情帶來的經濟沖擊展開的。疫苗取得進展,市場肯定是普遍樂觀。不過從經濟長周期來看,目前并不處于高速發展期,這在之前市場已經達成共識。疫情結束后,中國和其他國家經濟增速出現持續性大幅增長是不大可能的。近期行情只是修復,不代表進入全球經濟共振式的大繁榮期。另外,經濟修復后,貨幣政策正常化肯定是加快的。近期相關部門已經開始強調防止金融系統性風險,而此前在二、三季度都側重于經濟增長恢復,定調已經改變,后面政策收緊的力度還有待觀察。如果經濟的內生動力不足,之后寬松的金融政策又退出,那后面資產將存在較大下行風險。

  格雷資產總經理張可興也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資源品、包括周期商品,只是階段性的投資機會,不具備持續性上漲的特性。目前整個經濟復蘇還處于比較弱勢的階段,國家貨幣政策也不會像過去通過強烈刺激地產來帶動經濟增長。即使貨幣政策有階段性放松,也存在一定的克制和理性,不希望出現泡沫化,甚至通脹。從這個角度來看,經濟的復蘇一定是弱復蘇,而且達到一定階段后可能貨幣政策就不會繼續出現邊際改善。從更長的經濟發展周期來看,中國未來的經濟轉型方向,還是在消費、醫藥和科技方面,傳統產業應該交棒給這些新興產業,這也是市場必然的選擇。

  “這幾年周期商品價格上行,不排除有游資炒作的因素。前期漲幅太大,估值已經較高的板塊,資金目前不敢進入,所以相對估值偏低的周期板塊就迎來了機會。不過這種漲勢不會特別長期,將會呈現脈沖式的上漲。”他說。

掃二維碼 領開戶福利!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陳修龍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12-02 思進智能 003025 --
  • 12-02 彩虹集團 003023 --
  • 12-01 科興制藥 688136 --
  • 12-01 歐科億 688308 --
  • 11-30 杭華股份 688571 5.33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