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315,我們幫你維權】近來,ETC糾紛、信用卡盜刷、銀行征信、保險理賠難等問題困擾著金融消費者,投訴多石沉大海、維權更舉步維艱,新浪金融曝光臺將履行媒體監督職責,幫助消費者解決金融糾紛。【黑貓投訴】
原標題:銀行一季度凈值型產品發行數量同比增8倍
本報記者 彭 妍
來源:證券日報
“凈值型”理財產品是銀行理財轉型的主攻方向,目前銀行理財業務在凈值化轉型上進展如何?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中國理財網數據進行統計發現,商業銀行凈值型理財產品的發行量快速上升。其中,募集起始時間在今年一季度的凈值型銀行理財產品共計4037只,較去年同期增長834%。
此外,各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加速進場,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產品數量也不斷增加。截至發稿,中國理財網顯示發行機構為銀行系理財子公司的理財產品共793款,其中凈值型產品數量超九成。盡管其中仍以固定收益類為主,但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在增加,理財子公司發行的中高風險類型產品增多,占比達66.3%。
凈值型理財產品發行加速
記者根據中國理財網披露的數據統計發現,募集起始時間在今年一季度的凈值型銀行理財產品共計4037只,而2019年同期,凈值型理財產品僅有432只,今年較去年同期增長834%。
從銀行類型來看,凈值型產品數量最多的是城商行,達到2035只,占比超50%;其次是股份制銀行和農商行,分別為770只和720只,占比分別為19%和17.8%;國有大行產品較少,共106只,占比為2.6%。不過,由于國有大行單只產品平均規模普遍遠高于地方銀行及股份行,國有大行凈值型產品在總規模占比上要比數量占比高很多。
從產品投資類型來看,固定收益類產品數量最多,達3599只,占比近九成;其次是混合類產品共316只,占比7.8%;權益類產品數量最少,為48只。
銀行對凈值型產品的布局加速,在記者的走訪中也得以驗證。
近日,《證券日報》記者走訪部分銀行網點發現,從銀行理財產品的宣傳單上來看,幾乎都是凈值型理財產品的身影。同樣,理財經理優先推薦凈值型產品。
“最近凈值型理財產品銷售挺好,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此類型的產品,而且現在也有很多老年人購買。”一家股份制銀行的理財經理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目前,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一直在下降,相比之下,凈值型的理財產品收益相對更加可觀。”另一家股份制行理財經理告訴記者,“剛才接待了一位來網點咨詢理財產品的投資者,在詳細講解了風險等級、過往業績、收益率計算方法后,投資者直接進行了購買。”
理財子公司高風險產品增多
在資管新規、理財新規的政策要求下,理財子公司承擔著商業銀行理財業務轉型的重任。去年是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開業“元年”,在經過去年的籌備蟄伏后,記者發現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產品數量今年也在不斷攀升,產品類型也開始偏向中高風險產品。
記者根據中國理財網公開信息統計,截至發稿,有11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共發行793款理財產品,凈值型產品發行數量超九成。在793款產品中,今年一季度發行的產品數量為380款,占比接近50%。發行主體包括中銀理財、農銀理財、工銀理財、建信理財、交銀理財、中郵理財、招銀理財、光大理財、興銀理財。
從產品投向類型來看,理財子公司發行產品類別多以固定收益類和混合類產品為主,權益類產品很少。其中,固收類產品最多,有608款;其次為混合類產品,有184款;權益類產品僅有1款 。
此外,記者發現,理財子公司中高風險類型的產品逐漸增多。具體來看,今年以來截至目前,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以風險為三級的產品數量最多,為287只,占比66.3%;其次是風險評級為二級的產品,數量為143只,占比33%;風險評級為一級的產品數量為7只。而去年,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中風險評級為二級和三級的產品數量相差不大,分別為178只和174只;風險評級為一級的產品數量減少至3只。
責任編輯:陳鑫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