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汪濤:A股已過“開市大考” 財政、貨幣政策應盡快到位
周艾琳
預計一季度GDP同比增速可能會放緩至3.8%,在此之后,隨著經濟活動恢復常態,此前被抑制的需求得到釋放,再加上政策支持,經濟增速有望在二至四季度反彈,環比增速可能接近10%。
受疫情影響,2月3日A股首日開盤大跌。5日,滬指收復2800點后,A股三大股指上升勢頭不減,實現春節假期后三連陽,創業板指重回2000點,創下三年來新高。目前市場最恐慌的時期是否已經過去?疫情將對經濟造成何種影響?后續政策又應該如何發力?
對此,第一財經記者獨家專訪了瑞銀證券(UBS)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在她看來,A股如期開市是非常正確的決定,有助于市場及時釋放風險,“一切需要讓市場做出決定和定價,若沖擊出現、市場反應過度,自然會有人在市場跌出價值后進場。可以說,市場最恐慌的一瞬已經過去,A股基本通過了‘開市大考’。”但她也提及,隨著后續經濟數據的公布,市場也可能出現波動。
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SARS時期,汪濤曾在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從事中國經濟方面的研究,她表示,簡單將此次疫情同SARS造成的經濟影響相比并不妥,目前中國經濟發展階段、經濟結構和外部環境都發生了重大變化。
她也建議,后續財政、貨幣政策應該盡快到位,前者應發揮更大作用,切實幫助受難企業、民眾渡過難關。截至2月8日下午6點,各級財政共安排疫情防控資金718.5億元,實際支出315.5億元,瑞銀預計未來很可能會投入更多資金。在疫情得以控制之后,預計政府會增加對基建投資的融資支持,推動2020年基建投資增速反彈至8%以上,部分抵消消費需求的下滑。
“開市恐慌”已過,關注后續經濟數據
第一財經:A股如期開市,并在首日大跌后不斷反彈,如何看待如期開市的決策?A股的恐慌時刻是否已過?
汪濤:如期開市是正確的決定。第一天(2月3日)A股大幅調整在預期之中,因為春節休市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市場無法及時反映諸多負面消息,因此開盤后需要集中釋放,第一天的調整也使得風險及時得到快速集中釋放,此后的反彈一方面得益于央行充裕、及時的流動性支持,另一方面,疫情方面的一些積極消息(包括集中收治)等也緩和了市場情緒。我們認為,一切需要讓市場做出決定和定價,若沖擊出現、市場反應過度,自然會有人在市場跌出價值后進場。可以說,市場最恐慌的一瞬已經過去,A股基本通過了“開市大考”。
但也不能斷言未來市場就是一路向上的,還會有諸多變化。目前,能充分反映疫情沖擊的經濟數據還未發布,1月數據并不能體現全貌,2月的數據會反饋企業生產、盈利方面受到的影響。
第一財經:目前如何判斷新冠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汪濤:在現階段評估本次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十分困難,重點還是在于疫情的進展。假如疫情在一季度得以控制,此后基本不再新增病例(基線假設),我們預計一季度GDP同比增速可能會放緩至3.8%,在此之后,隨著經濟活動恢復常態,此前被抑制的需求得到釋放,再加上政策支持,經濟增速有望在二至四季度反彈,環比增速可能接近10%。盡管2020年全年GDP增速可能會低于預期,但受到低基數的影響,2021年仍可能回到6%左右的水平,高于此前的預測。
具體而言,我們預計消費將受到明顯沖擊,尤其是旅游、住宿餐飲、交通運輸等。預計一季度整體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速可能至少放緩5個百分點。整體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活動受到的沖擊應該小于消費,但大于SARS時期。盡管1~2月經濟活動通常較為平淡,但本次疫情期間實施交通管制和企業延遲復工的地區要多于SARS,這使部分工業生產和出口活動推遲或減弱。不過,疫情的影響仍是一次性的沖擊,大概率會出現“V”型反彈。
第一財經:與2003年SARS階段相比,現在的情況有何異同?
汪濤:拿SARS時期來和現在做比較非常不妥,當時中國經濟發展階段、經濟結構和國際環境都有所不同。
2003年時,我在IMF做關于中國經濟方面的研究,當時中國經濟增速高達10%,盡管受到SARS影響,但相比2002年增速反而提升1個百分點。當時,中國剛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全球需求增長旺盛,帶動中國出口大增。此外,當時的房地產市場也高速增長,房地產投資增速高達30%以上,制造業產能高度擴張,鋼鐵等大干快上,經濟處于過熱的情況。
政策層面方面,由于當年貿易順差大、外匯占款放量,當時央行實際上是需要提高存準率的,而因為受到疫情影響,央行直到2003年9月才開始“加準”。可見,經濟周期和相應的政策決策都是不同的。此外,SARS主要集中在個別大城市,而此次新冠疫情在全國所有省份都已出現,分布較廣。
后續貨幣、財政政策應盡快到位
第一財經:機構普遍預計,2月貨幣政策將繼續放松。瑞銀對降息、降準有何預期?節奏應如何把握?
汪濤:央行第一個要做的就是提供流動性,確保市場和經濟活動正常運行,這確已做到。未來,后續政策也應盡快落實,貨幣政策要更加放松,我們預計2月很可能會再度降準、降息。
需要注意的是,貨幣政策不應該太過矜持,“擠牙膏式”的推出方式可能事倍功半,貨幣政策講究前瞻性和預期管理,因此我們建議央行應該盡快落實政策,提振市場信心,這樣有助于市場預期的“自我實現”,可使貨幣政策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預計2020年全年MLF(中期借貸便利)等利率會降低20bp(基點),2月或3月降10bp,2月很可能也會再度降準。
其他信用方面的政策,例如授信、延長貸款都已落實,也都很積極,但這只能避免情況進一步惡化、不釜底抽薪,真正穩增長的政策還沒到位。雖然銀行開始降低相關企業的貸款利率,但有些企業的關鍵難題在于無法開工、沒有訂單、沒有收入,因此當務之急是需要為企業減免稅費、提供財政補貼等,這就需要財政政策來負責。
第一財經:財政政策應該發揮更大作用,你有哪些具體政策建議?
汪濤:減免稅費是有效的兜底政策,但政府還需要加大民生投入,幫助困難人群的生活。原因在于,眾多人員由于不開工就斷了收入來源,這也是為何會出現仍有“提早返程復工”、“隔離難”的情況出現,因此需要加大財政補貼,幫助困難人群的生活,現在這方面的措施還有待大量出臺。
盡管目前相關預算還沒正式出臺,但各地方政府都有相關基金,因此也可將資金提前釋放。政策制定層也應該發聲,推動地方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若從促增長角度出發,要盡快加大基礎設施、公共衛生設施的籌資和建設。面臨開工難、收入下降的約束,現在很難指望民企主動進行這些建設,因此還是需要公共財政的大力投入,中國在這方面仍存空間。在正式預算出臺前,就可以提前發行國債、政策性銀行債,為后續的項目進行融資。在特殊情況下,財政赤字率突破3%也是可以考慮的。事實上,若計入部分隱性債務,中國的財政赤字率已超3%,因此不如顯性、透明地來推進,加大對地方的扶持力度。
總結而言,我們預計政府會:1)對部分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例如旅游、交通運輸、住宿餐飲、零售等)和小微企業減免稅費;2)增加醫療領域支出,包括對感染新冠病毒的人員給予補貼;3)加大就業支持和社會保障力度。未來很可能會投入更多資金。在疫情得以控制之后,我們預計政府會增加對基建投資的融資支持,推動2020年基建投資增速反彈至8%以上,部分抵消消費需求的下滑。
關注對全球產業鏈的影響
第一財經:疫情會否造成溢出效應?美聯儲會否提前再度啟動降息?
汪濤:我們的美國經濟學家早前就預計2020年美聯儲要降息3次,這比美聯儲自身按兵不動的預測和主流觀點降息1次的預測都要更悲觀一些,因此目前我們暫不修改預測。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此前也提到了中國疫情可能造成的溢出效應,不排除美聯儲此后會再度降息。鑒于美國消費、就業仍然強勁,盡管今年經濟增速將弱于去年,但預計今明兩年并不會陷入衰退。
第一財經:目前,中國深度融合到全球產業鏈中。自2018年以來,各界對貿易摩擦給全球產業鏈造成的沖擊頗為擔憂,此次疫情導致部分中國企業復工推遲,這會否加劇對全球產業鏈的影響?
汪濤:這取決于疫情能多快得到控制、企業何時恢復生產。若在一個季度內能完全恢復,則對全球的影響有限。
有兩個行業特別值得注意,一是科技行業,二是汽車行業。就科技行業而言,全球科技行業產業鏈深度融合,中國是全球手機、電腦的重要零部件生產商,目前江浙、廣東等關鍵地區受到疫情的影響,可能會影響開工節奏;同理,對于汽車行業,在中國汽車零部件的生產進程也可能放緩,湖北省本身的汽車生產量就不小,2019年汽車生產量占全國的8.8%。
責任編輯:覃肄靈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