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監管緊盯信貸流向 逾20家銀行“挨板子”
來源:北京商報
北京商報訊(記者 孟凡霞 宋亦桐)隨著穿透式監管的逐步深入,貸款資金流入股市、樓市成為近期銀行“挨板子”的重災區。12月19日,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19年開年至今已有23家包括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城農商行、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在內的金融機構由于貸款資金違規流入房市、股市被罰,合計罰沒金額達到2067萬元。
12月17日,安康銀保監分局對農業銀行安康分行開具了兩張罰單,該行因“個人消費性貸款流入股市等資本市場”被銀保監會安康監管分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條處以25萬元罰款,并對其直接負責人作出警告。
就在農業銀行安康分行被罰五天前,12月12日,易縣農村信用聯社也因信貸資金用途違規被罰,從處罰原因來看,該行因“向關系人發放信用貸款、信貸資金被挪用為土地拍賣保證金”被銀保監會保定銀保監分局罰款70萬元。
雖然對于銀行信貸資金進入房市、股市,監管三令五申嚴格禁止,但仍有部分機構“屢教不改”。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開年至今已有包括農業銀行、建設銀行、浦發銀行、平頂山銀行、吉林銀行等在內的23家機構由于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市、股市被罰,合計罰沒金額達到2067萬元。處罰的緣由大部分為“貸款審查嚴重不盡職,信貸資金回流借款人,部分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行業”“貸款監管不到位導致信貸資金違規流入股市及購買理財產品”“信貸資金違規流入資本市場”等。
從被處罰金額來看,監管機構對于信貸資金違規流入股市、樓市的處罰較為嚴厲,百萬元級別罰單頻現。例如,10月23日,建設銀行浙江省分行因“員工管理不到位、個人信貸資金被挪用于投資;信貸管理不審慎、個人消費貸款資金被挪用于購房”多個問題被銀保監會浙江監管局罰款342萬元。10月10日,浦發銀行北京分行因“違規辦理委托貸款業務、資金監控不到位導致信貸資金違規用于投資及購房”等問題被北京銀保監局責令改正,并給予合計290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
事實上,早在2009年原銀監會下發的《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信貸管理的通知》第一條規定,就是貸款發放必須用于滿足實體經濟的有效信貸需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深入細致地做好貸后檢查,堅決防止信貸資金違規流入資本市場、房地產市場等領域。近年來,監管機構也是多次發文,規范信貸資金用途。
強監管之下,信貸資金違規入市為何仍屢禁不止?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分析認為,從源頭動機來看,部分投機分子企圖通過利用資金杠桿獲利,且存在不被發現的僥幸心理。從銀行管理層面來看,部分機構存在管理不到位、風控不過關的現狀,被投機分子鉆了漏洞,客觀上為其違規提供了必要條件。
對于信貸資金違規流入監管“禁區”的做法,業內人士評價,銀行信貸資金用途違規一方面說明銀行在貸款用途管理等方面還存在漏洞,存在貸后檢查不到位等問題。另一方面,近幾年消費貸業務快速發展,銀行很難核實貸款的最終用途。對于這種小額高頻貸款業務,銀行監測確實存在困難。
有業內人士介紹,“資金流向管控”一直是個人消費貸款業務的一大難點。信用卡業務主要采用“受托支付”模式,即銀行把錢直接打到借款人需要付款的商家,資金流向清晰。個人消費貸款業務則大多采用“自主支付”模式,即銀行將貸款資金直接打入借款人賬戶,再由借款人去支配資金。因此,如果借款人通過現金提取,或者將貸款資金在多個銀行賬戶中周轉幾次,銀行就難以監測最終流向。
在蘇筱芮看來,監管機構正在醞釀的大額現金管理試點工作有望一定程度上解決這一問題。“大額現金廣泛使用,容易被腐敗、偷逃稅、洗錢等違法犯罪活動利用,大額現金管理制度對幫助金融機構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與監控手段會形成幫助,但同時也需要總結提煉現金違法、洗錢行為的其他特征并進行有效識別,謹防違法分子通過多筆拆分的方式規避大額管理。”
網貸之家研究院院長張葉霞建議,監管層要求銀行在審查信貸貸款用途時穿透底層,嚴控貸款流向,同時加大對銀行違規將信貸資金流入樓市、股市的處罰。
責任編輯:王進和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