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戴安琪
普益數據顯示,上周(6月22日-6月28日)302家銀行共發行了2001款銀行理財產品(包括封閉式預期收益型、開放式預期收益型和凈值型產品)。其中,封閉式預期收益型人民幣產品平均收益率為4.14%,較上期增加0.03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結構性存款收益率遠超目前市場上主流的理財產品。
業內人士表示,在理財產品的凈值化轉型期,很多銀行不能通過提升預期收益產品收益類吸收資金,因此會將部分重心放在結構性存款上。未來,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可能會有所下跌。在轉型期間,銀行有望在兩大領域發力:一是產品上,拉長負債久期研發新凈值產品;二是資產配置上,探索“固收+”的多重模式。
結構性存款收益率亮眼
分析人士認為,正值年中時點,各家商業銀行都積極吸收市場資金。與國有控股行、股份行相比,在相同存款利率下,中小銀行吸收存款的能力相對較弱。因此,中小銀行為了提升競爭力和市場份額,就會發行利率較高的理財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結構性存款收益率遠超目前市場上主流的理財產品。相關人士透露,一些銀行公布了到期實際兌付收益率近8%的結構性存款產品,該產品掛鉤滬深300指數和黃金期貨,收益率特別高,但同樣風險也較大。
普益標準認為,凈值化轉型期,銀行理財攬儲功能大幅降低。預期收益型產品的硬性壓降要求,導致很多銀行不能通過提升預期收益產品收益類吸收資金,較多銀行會將部分重心放在結構性存款上。
展望未來,某銀行人士表示,在季節性因素的影響消除后,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將有所下跌。
融360大數據研究院金融分析師楊慧敏認為,預計7月份央行仍以精準投放為主,不會出現“大水漫灌”的局面,加之7月繳稅期,資金利率或有所回升。
重在調整產品和資產配置
在傳統理財收益持續走低的大環境下,銀行理財加速轉型。某大行的一位投資顧問表示,資管新規推出以后,預期收益型的理財規模一直在壓降,凈值類的新理財發售量逐漸上來。
相關數據顯示,從凈值化轉型程度指數來看,5月,全國凈值轉型程度指數為5.55點,環比上升0.52點,較去年同期上升4.30點。其中,全國性銀行凈值轉型程度指數為10.41點,環比上升1.25點,同比上升7.71點;城商行凈值產品轉型程度指數為4.15,環比上升0.35點,同比上升3.50點;農村金融機構凈值轉型程度指數為2.37點,環比上升0.20點,同比上升2.20點。
交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涂宏日前指出,理財產品凈值化的過程相當艱巨。從理財子公司籌建之日起,交銀理財始終圍繞監管部門關于凈值化管理要求,建立了凈值化管理制度;設計針對資產大類的估值方法;搭建獨立的估值模型和估值體系,強化信息披露的要求。此外,凈值化管理還需要強大的IT系統支撐。
興業研究認為,長期而言,銀行理財轉型的突破點在于產品和資產配置的調整。從產品來看,拉長負債久期研發新凈值產品;資產配置上,探索“固收+”的多重模式。目前凈值型產品以現金管理型產品為主,該類產品與貨幣基金在公募基金業的地位類似,即在零售端積累了良好口碑,但在中收貢獻上偏弱。預計后續理財產品創新仍應持續拉長負債久期,近期多家股份行推出的一年以上久期定開債基體現了相關轉型策略。此外,未來銀行理財“固收+”策略中,預計將拓展權益、非標以外的產品機會,權益以外的“固收+”選項可能體現在如Reits、消費金融ABS、夾層融資、衍生品、股權等資產。
中國郵儲銀行副行長徐學明亦認為,下一步在權益類資產的配置上,銀行有比較大的提升空間。特別是可以投上市公司再融資、未上市企業的私募股權、Pre-IPO、PE。另外,也能與基金、券商合作,以MOM和FOF的方式參與資本市場。
責任編輯:楊希 1904183207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