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潮水退了才知道誰在裸泳”,一張榜單盡顯中國經濟的“大事”與“大勢”! “2018十大經濟年度人物評選”火熱進行中!【點擊投票】Pick你心目中的商業領袖
2018房企拿地之道: 成交金額縮水近三成 “國家隊”逆勢補倉
本報記者 王營 實習生 王凡 北京報道
土地儲備是房企生存之本,拿地態度則是房企心態的“晴雨表”。2018年以來,受去杠桿以及調控影響,房企明顯審慎拿地,新增土儲金額和面積雙雙回落,行業進入精細化競爭階段。
隨著房地產市場進入平穩期,大部分城市商品房成交去化速度放緩,房地產龍頭企業拿地節奏明顯放緩。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5家房地產行業龍頭房企在2018年合計拿地2590宗,土地成交金額15600億,同比2017年的21664億下調28%。從月度看,最后幾個月連續低于千億,這也是最近4年來首次出現。在2018年之前月份,基本拿地金額都在1200億-2000億。
1月10日,某前十強高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通常來說,土地市場是房地產市場的先行指標,折射著房企對房地產市場的信心,但并不意味著信心足市場就好。”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波認為,未來房地產市場仍將強者恒強,熱點恒熱,“熱點一二線城市的核心地塊、有著大概念支撐的區域依然是房企的重點搶奪點,房企拿地更愿意付出更多拿地成本選擇風險小、機遇大的區域,而風險相對較大的五六線及以下城市,房企拿地會變得更為理性。”
僅三甲房企拿地超千億
融資承壓、市場下滑、土地降溫以及政策緊縮等諸多因素,導致2018年房企拿地較去年相對謹慎,且加速資源流向規模房企,強者恒強的局面未變。
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全年拿地金額超千億的房企僅3家,較2017年減少2家。TOP50企業拿地總額19563億元,較2017年回落22.9%,拿地面積回落14.7%。TOP10企業拿地總額8267億元,為TOP50企業的42.3%,較2017年占比下降6.2個百分點,房企拿地勢頭放緩。
“2018年房企拿地特征可以分為兩個階段。7月之前,房企總體上拿地積極,反映在拿地面積與金額同比增長明顯,特別是一些本地中小房企,受益于三四線城市去庫存和銷售火爆,囿于房地產開發慣性思維而比較激進;7月之后,市場預期明顯下滑,投機客全面退潮,銷售降溫、成交萎縮,房企拿地趨于謹慎,土地成交明顯減少,部分城市地價有所下調。”上述前十強高管表示。
從房企角度看,拿地金額方面,萬科、碧桂園、保利優勢延續,連續兩年位列榜單前三。其中,萬科以1316億元拿地金額位居榜首,碧桂園則以1204億元鎖定第二位,保利以1001億元穩居第三位,三甲房企拿地金額均超千億。
就房企拿地格局來看,房企拿地呈現積極與保守的分化,尤其涌現出幾匹“黑馬”,值得未來期待。2018年,恒大、萬科、保利、招商蛇口等大型房企拿地較去年保守。其中,恒大拿地金額同比下降超50%,萬科、保利、招商蛇口降幅也在30%左右;另一方面,中國中鐵、廣州地鐵、華僑城等“國家隊”積極補倉,拿地金額同比增長均超30%,而平安不動產、新希望地產等房企進入50強的視野,值得關注。
另一值得關注的現象是,2018年房企已經深刻意識到規模的重要性。盡管嚴厲調控背景之下,房企整體審慎拿地,但大型房企拿地仍然很“拼”。房地產市場資源正加速流向規模房企。克而瑞數據統計顯示,2018年銷售TOP100房企拿地總貨值超過10萬億元,較2017年降幅達到13%。分梯隊來看,TOP10新增貨值、建面集中度均在50%以上,可以說前十的規模房企瓜分百強的50%的地塊,而TOP3企業更是占到百強的24%。在銷售額不斷創新高以及在高周轉模式帶動下,多數規模房企在2018年上半年仍熱衷于補庫存。
銷售TOP10房企新增土儲貨值占比較銷售集中度高出7個百分點,預示著未來規模上仍有較大上漲空間。其余各梯度新增土儲集中度均小于銷售集中度,融資成本高、資金不夠充裕的情況下,競爭激烈導致拿地愈發困難。總體而言,中小房企未來生存環境不容樂觀。
流拍率快速提升
土地市場是房企心態的“晴雨表”,整體來看,2018年土地市場成交金額和面積保持相對穩定,但流拍數量增多、溢價率下滑則體現出房企對于未來預期的不確性。此時,分化將成為2018年和2019年市場主要特征。
張波認為,具體分三點來看房企在2018年拿地表現。其一,房企土地競拍由熱變冷。2017年眾多房企搶一個地塊的現象在2018年基本消失,從58安居客重點監測的100個城市來看,2017年月度流拍率很少超過10%,而2018年下半年流拍率快速提升,10月流拍率升至26%。
其二,房企拿地的城市選擇出現分化。一部分房企將重心重新調整回一二線,綠地、陽光城、中梁地產開始加大在一二線城市的布局;另一部分房企則依然堅定看好三四線城市,同步加大布局力度,其中不少采用城市群定位策略,在深耕核心城市群的同時,抓住三四線城市的去庫存政策的最后紅利期,用高周轉方式快速拿地、銷售,以期實現企業短期業績的快速提升。
其三,部分房企拿地體現出“心有余而力不足”,部分房企的拿地資金受限明顯。拿地資金主要來源于融資以及預售款項, 2018年不少房企融資難度增大,同時部分項目去化速度變慢導致回款同步變慢,在拿地資金層面讓不少房企感覺“捉襟見肘”。
未來,大型房企拿地節奏依然會保持一定節奏,但房企未來戰場將出現明顯分化。近期來看,一二線城市的土地資源有限,供應難以明顯增加,房企競爭將加劇,地價將溫和上漲。三四線城市去庫存之后房企補庫存,而市場透支、回溫有待時日,房企將減少拿地,土地成交將有所減少;在土地財政依賴短期難以改變的背景下,地價也將保持基本穩定。整體而言,展望2019年全國土地成交面積與成交金額均將負增長。
責任編輯:李鋒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